2014年04月10日 10:31
來源:映象網-新聞廣播
2013年,鄭州航空港區南下北上,走出去登門拜訪,請進來實地考察,一批批以生物醫藥、航空物流等為代表的朝陽企業簽約入駐。崛起中的航空港區,正在引發全球客商的投資關注。請聽系列報道《開放的鄭州航空港》第六篇:機遇之港。由河南臺記者張穎凡采制:
“(這個是咱的研發中心是吧?)對,再往里面就是一個緩沖間,十萬級潔凈度,確保我們各個房間,走動的情況下不污染我們的環境。”
河南格林金斯生物科技公司里,總經理劉紅波剛做完實驗。這位33歲的“80后”去年留美歸來,選擇在鄭州航空港區注冊公司,研發動物胚胎。
劉紅波說:“來到港區,對我們企業很有支持力度的。中國有的交通工具它全有,而且處于中心位置,那么它向往輻射到任何一個地方,距離都是最合理的。”
良禽擇木而棲。鄭州航空港區優越的交通、人力及創新條件,也吸引了眾多同類企業相繼落戶。
港區生物產業園區運營方鄭州臺灣科技園臺科置業總經辦副主任冉東旭:“現在已經入住企業68家,60%以上都是生物醫藥類企業,我們做了一個生物產業聯盟,包括河南省的幾個院校還有企業形成一個戰略聯盟,目前儲備的客戶120家左右。”
生物產業園區的快速崛起,只是港區招商引資的成果之一。2013年,鄭州航空港區分赴北上廣一線城市組織專題招商86次,碩果累累,港區商務和物流業發展局對外開放辦公室主任李金永:“新簽約落地菜鳥骨干網、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普洛斯三菱商事物流產業園等項目48個,總投資1516億元,還有正在洽談的項目79個,正在謀劃與跟蹤的項目46個。”
如今, 港區的產業集聚效應正逐漸顯現,來咨詢投資的企業絡繹不絕。原先摸著石頭過河的招商引資模式正逐漸過渡為 “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運行模式。李金永說,在產業集群培育過程中,港區更加注重對項目的遴選和甄別,避免了引資風險和發展后患:“不符合咱主導產業的,咱是不會去做的,再說項目又很小,咱這邊就給它否了。”
談及2014年招商引資工作,李金永說:“2014年初步謀劃是80個以上項目,跟蹤在談項目是60個以上,確保簽約項目,是全年達到50個以上,力爭簽約項目達到1500個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