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至10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臺兒莊古城舉行
游客在臺兒莊古城盡享小橋流水的江南情韻
古城鳥瞰
8月5日,備受社會關注的臺兒莊古城重建項目,歷時四年全面竣工。
靠著380多張發黃的臺兒莊的老照片、二十余位80多歲老人的回憶,描繪出古城復原圖;歷經四載精雕細琢,藍圖變成現實,一座美輪美奐“復活”的古城呈現在世人面前。
50萬噸煤換來價值153億的古城
從2006年底開始,棗莊市委、市政府用三年時間,對古城重建深入調研、謹慎決策。從國內外搜集史料、老照片等歷史資料,邀請國內著名文化、建筑、旅游等專家科學考證、反復論證,形成古城重建規劃方案。
2009年,古城重建拉開序幕。遵循“留古、復古、揚古、用古”原則,把大戰后遺存的古駁岸、古碼頭、古船閘、古建筑等原封不動地保留,保存古城95%的道路肌理和水系框架,按照文物標準進行復建。
以運河文化、大戰文化、魯南民俗文化為主線,把文化業態融入建筑,重點打造百廟、百館、百業、百藝。
古城重建由政府主導,市場來運作。2009年,5家國有煤礦各自拿出10萬噸原煤,以4億元的資本金組建公司,啟動了古城重建,先后總計投入17.08億元。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共完成35.0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建設10條主街、72條小巷,30華里水街,108座橋梁,2.7公里城墻,10萬余米管線。
在建設過程中,棗莊市出臺了12份文件規定,對工程建設、項目招標、合同簽訂等全部予以規范,全程監督,將古城打造成為陽光工程、廉政工程、群眾放心工程。
為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古城的房產不對外出售,僅有一座保壽堂進行了試驗性銷售,每平方米達到2.2萬元,古城整體有形資產,經銀行評估價值總額約153億元。
古城躋身“中國最美水鄉”
2010年5月,臺兒莊古城一期工程竣工向游人開放。三年多來,靠著古城精良的品質和高超的營銷,臺兒莊古城很快成為全國旅游界的一匹“黑馬”,游客達到400余萬人次。
圍繞豐富古城業態,采取專業招商、定點招商等方式,在全國范圍篩選古城的經營業態,重點集中在高端品牌的餐飲、客棧、酒吧、旅游商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重點瞄準精品業態,突出休閑項目和體驗娛樂項目開展招商活動,目前已完成招商項目56個,先后洽談了奧特萊斯、軍事體驗、滑雪滑草等大型購物和娛樂項目進駐古城,豐富古城內容,聚集古城人氣。目前,古城已簽約合作旅行社3600余家。1—7月份舉辦會議會展198個,游客人數達到100多萬人,經營收入6200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6%、82%。
重建的臺兒莊古城,現已成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繼去年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之后,今年被美國CNN推薦為“中國四大最美水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