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有,男,漢族,中共黨員,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小史店鎮農村基層教育工作者。投身農村基層教育工作以來,他以一顆年輕赤熱的心改變著一個個偏遠鄉村孩子們的命運。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榮獲“優秀教師”、“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等多項榮譽稱號。他一到校就擔起了一個班級的語文、數學教學工作,還主動為學生們增開了英語課,工作不到半年,由于踏實勤奮的工作作風、扎實的教育教學能力就開始擔任學校教導主任一職,帶領著全校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的探索。
一、放棄夢想,服務家鄉。五年前,作為一名優秀的外語系畢業生,出國發展或繼續深造無疑是郭福有最好不過的選擇,在拿到畢業證之前,郭福有已與一家發展前景不錯的跨國公司達成意向協議,但一個偶然的景象卻改變了這位年輕小伙兒的意向,在去該公司報到前,郭福有回到家鄉辦理一些出國相關手續時,發現家鄉教育相對滯后,很多農村孩子家長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孩子送到離家很遠的城里上學,究其原因是農村學校教師嚴重匱乏,學校不得已聘用一些在家務農的家庭婦女“看”住學生,有的學校甚至出現“一校一師”現象,英語課就更不用說了,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這個青年人感到很痛心,于是他毅然決然放棄出國就業的夢想,立誓改變家鄉教育。郭福有參加了河南省當年的特崗計劃,成為了一名服務基層的鄉村人民教師。
二、青春奉獻“山溝溝”。郭福有去了100多里之外的方城縣小史店中心校報道,該鄉是方城縣最為偏遠的一個鄉鎮,而郭福有分到的學校是離鎮區很遠一個村落,剛到學校時,學校那破爛的大門,兩排古老的瓦房讓這個年輕人的心一時動搖,但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一個個驚喜的表情,這個新老師的心又堅定了起來,“留在這里用知識改變孩子們的命運”成為了他心里的最強音,從此,他的命運就和這里的孩子們深深的聯系在了一切起。
來到學校后,郭福有就擔任起了四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學生觀和教育觀讓他很快就成了孩子們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郭福有踏上工作崗位后積極鉆研業務,平時在校請教老教師,周末回城里查閱資料,迅速提升業務能力,第二學期便成了學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導主任,負責全校教育教學業務檢查和教法的改進等事務。
三、用愛譜寫教育新篇章。鄉村教師生活讓郭福有品嘗到了農村教師的苦與樂,感受到了農村教育的悲哀,由于學校是在農村,又遠離城鎮,很多新分教師不愿久留,就出現了很多“代課教師”,代課教師都是學校附近在家務農的閑散人員,文化程度較低,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更高的渴求。于是,郭福有同志做出了一個另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說服女朋友和自己一起做鄉村教師”這是一個怎樣的驚人之舉,所有的親朋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用行動和真誠打動了她。
2012年9月,郭福有和他的女朋友一起來到了一個更遠的學校,一人擔任一班的語文、數學、英語,同時郭福有還擔任起了學校教導主任一職。通常一天的勞累讓他們都有點吃不消,學校離鎮區較遠,他們以校為家,買菜、購物等生活問題都困難重重,一個月下來他們便體重嚴重下降,同時,他女朋友帶了一年級學生,孩子年齡小難以管教,患上了嚴重的咽炎,聲音沙啞的說不出話來......但對孩子們的愛讓他們覺得這些困難都微不足道。
四、風雨中堅定信仰。由于繁重的教學任務、長期的營養不良、路段崎嶇等原因,2013年9月20日,他們的女兒提前3個月突然來到了他們身邊,早產的“小天使”出生時體重只有1.24kg,生命危在旦夕,可是,就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郭福有依然選擇堅守崗位,而女兒一天的治療費用高達幾千元,幾個月的治療需要不少錢,也有人動員過要為他們捐款,可是他們拒絕了,因為農村的孩子們缺的就是錢。
2014年不幸再次降臨到郭福有這個小家庭身上,從2014年5月開始郭福有的愛人經常會無緣無故的高燒、頭疼,家人讓去大醫院檢查,可他的愛人怕耽誤孩子們學習,決定暑假再去檢查,到暑假時在縣醫院住了半個多月不見好轉,于是去了河南省人民醫院,一檢查原來是長期勞累導致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半個多月的治療病情得到控制,可這是慢性疾病需要吃幾年的藥才能恢復,高額的醫療費用讓這個小家庭負債累累,朋友們都勸這小兩口下海去掙更多的錢,可是他們總是沉默不語,因為他們心里清楚:孩子們離不開他們,孩子們更需要他們。
生活中經歷的風風雨雨沒有讓郭福有退縮,沒有讓他舍棄農村的這些孩子們,反而更讓這位年輕人堅定了自己的信仰。
功夫不負有心人,自郭福有任教以來,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同時接觸到了英語、音樂、舞蹈、體育,意識到了外面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同樣精彩,感受到了學習的趣味。郭福有四年來也發表了不少有關教育教學的論文,獲得了很多的榮譽稱號,但他認為比這些榮譽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健康快樂的成長。
五、堅定的走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農村小學的課改推進難,代課教師居多的農村學校在課程改革的推進上更是難上加難。原來“填鴨式”的教學已經跟不上時代和教材的變化,學生們學習效果差,但自從郭福有來到學校后,他帶領全校教師掀起了“課改風暴”,郭福有通過網絡學習和實地考察學習鉆研新教法,再運用到課堂上,和大家一塊兒探討學習,從杜郎口模式到永威教學法再到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他把課改變得簡單化,把讓大家苦惱的課程改革變成了大家都樂意去學的東西,他讓學校課堂中的集體探究、師生互動和歡聲笑語多了起來,在郭福有的影響下,全校老師積極搞課改,主動走下講臺,走進學生的心里,學生成績提升顯著,學校榮獲了“質量建設先進單位”的稱號。
郭福有,一個樸實的鄉村教師,走出校園又走進校園,拒絕高薪的誘惑,扛住生活的壓力,堅守崗位,把青春與愛奉獻給教育,奉獻給農村,奉獻給孩子們,他無怨無悔只為心中那句話:“留在這里,用知識改變農村孩子們的命運”。相信在他的汗水的澆灌下這朵青春之花在農村校園里會開得更加爛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