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賈玉良 李金喜)干凈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山村村組庭院,道路兩旁新植的紅葉石楠、七葉樹高低錯落有致,綠樹環繞的村莊白墻黛瓦、庭院干凈整潔,家家屋前花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和寬敞大氣的文化廣場、健身游園交相輝映,新發展的高效生態農業觀光園規模初現……走在西峽縣東部的丹水鎮三里廟村,記者心里充滿著貧困村新變化的喜悅。
“雷主任為我們辦實事,幫我們解決困難,有這樣的干部幫扶領路,我們的生活真有盼頭”貧困戶賈金祥說。
今年4月份,雷青松作為市紀委定點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入駐三里廟村,他走訪群眾、深入調研,規劃產業、發展經濟,訪貧問苦、幫扶弱勢,一個個項目扎根落地,一件件善舉感動村民,一項項量身定做的扶貧規劃正在變為現實。
結“窮親”,扶智與扶項齊步走
“親戚來啦!”騎著摩托車路過村部的賈金祥拉長聲音與雷青松打招呼,滿臉幸福感。
“老百姓想啥,咱就幫啥”雷青松說,“賈金祥種有4畝美國黑李,今年買了六萬四,他是村里脫貧頭戶,老漢兒高興的不得了,見我就喊‘親戚’”。
賈金祥多年沒這樣高興過了。多年前,稍有弱智的兒子在廣東打工,因過度勞累受凍得病,下肢雙截肢,后兒媳又改嫁,致年近70的賈金祥一家4口人陷入了生活困難的泥潭。種植的黑李因銷路窄,賈金祥只見投資投勞,不見收益。
雷青松在走訪賈金祥一家時,根據他現有的產業項目,在上網查詢南陽、鄭州等市場,考察陽城、田關等臨鄉鎮黑李市場銷售狀況基礎上,專門為賈金祥制定了黑李銷售幫扶方案,在果子采摘前,上網發布,聯系客商整宗銷售。
如今,賈金祥有了多位客商的聯系電話,他把這些電話號碼當作寶貝,有事沒事就翻開看看,閑了就給客商打打電話,拉拉家常。他說,雷主任給我幫忙牽了好線,我不能“斷線”。
換“窮貌”,項目推動山村著新裝
“窮三里窮三里,一年到頭泥一腿。”這句流傳當地的民謠生動的反映了三里廟村的落后交通。五嶺六壑的地理環境,導致三里廟村各村民小組聯系不暢,正所謂“喊話能聽見,見面需翻嶺”。了解到這些情況后,雷清松協調市、縣交通部門,爭取政策資金70余萬元,以村部為中心,整修、硬化連接各組的橫向道路3公里,方便了群眾出行,極大地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為了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在雷清松的奔波協調下,爭取整村推進項目資金70萬元,全面改善三里廟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按照“美麗鄉村”的建設標準,粉刷墻體30多農戶近萬平方米,修建游園8處、花壇35個,修建文體活動場所5處,配備19個標準化垃圾箱,全面改善村組人居環境。
求“長效”,生態農業拓寬致富路
“過兩年,這里將是花果滿山,黑李、油桃、獼猴桃,山上山下連成片”三里廟村黨支部書記嚴超凡信心十足地說。
為增強群眾“造血”功能,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游則游、宜工則工”原則,雷清松結合當地實際,確立了發展袋料香菇、煙葉、黃姜種植和養豬養羊等短平快項目,在短期內讓貧困群眾快速脫貧。同時,考慮持續穩定脫貧不返貧,通過多方考察,實施山上發展黑李、油桃等小雜果,山下耕地發展獼猴桃的長效脫貧方略,打造高效生態觀光農業示范園,拓寬群眾脫貧致富渠道。
說干就干。雷青松不厭其煩,協調市、縣土地局對三里廟村中心嶺兩側1140余畝荒山進行土地開發整理,新增耕地650余畝。一方面扶持農戶種植黑李、油桃等果樹,規模發展,形成特色;另一方面積極聯系農業企業,采取“企業+農戶”模式,大面積種植耐旱花椒,實現坡地、荒地的有效利用。同時,依靠扶持政策,引導農戶在坡下耕地種植獼猴桃300多畝。
“三里廟駐村工作隊,在雷青松的帶領下,幫扶作風扎實,責任落實到位,實施長短項目結合,發展特色產業,為民辦實事、謀利益,成為當地群眾福祉”丹水鎮黨委書記郭強稱頌說。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