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李華有 趙澤軒)為滿足農村供給側、產業鏈金融服務需求,西峽農商銀行著力從“三引入”“三探索”“三構建”上,實施信貸手段、業務品種、服務領域、功能完善全面創新,有效推進信貸服務多元化、便利化和專屬化。截止7月底,該行各項貸款余額41億元,在有效提高貸款增量的基礎上,實現增速、戶數和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于”目標。
“三引入”推行信貸服務多元化
引入新品種。西峽農商銀行致力把自身發展融入縣域經濟發展中,與政府扶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政策互動,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信貸”產融對接模式,量身定制特色信貸品牌。針對各類創業群體,創新推出“信用創業貸款”品牌;針對信用商戶、信用農戶,創新推出“信用聯盟”小額貸款品牌;針對小微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要創新推出“企貸通”、“銀合通”產業鏈快貸品牌;針對新農村建設,開展“村村通”、“安居貸”農村消費貸款業務。同時,通過集中授信、訂單融資,加大信貸產品在支農惠農的推廣運用,加大推進信貸產品的標準化、典型化,促進信貸服務“產品化”和“特色化”。
引入新體系。西峽農商銀行圍繞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縣域小微企業、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等領域,在鞏固小額信貸、就業貸款、扶貧貸款等傳統產品市場的基礎上,開發一批能更好滿足“三農”客戶需求的拳頭產品,形成特色產品庫。一是創新開展“普惠型”小額農貸融資服務。對農業承包大戶、信用村、信用戶給予不同程度的利率優惠。通過信用評定、一次核定、柜臺辦貸、周轉使用“金燕快貸通”業務,著力解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與農村信貸服務不匹配問題。二是創新開展“科技型”小額農貸融資服務。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持續加大對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環保農業的支持力度,把畜禽養殖、蔬菜種植、涉農加工、商品周轉、綠色轉換、訂單農業等作為支農重點服務對象,并通過“果貸通”“菌貸通”“藥貸通”等產業鏈快貸,持續進行調優、調大、調強。三是創新開展“創業型”小額農貸融資服務。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下崗工人再就業貸款”、“大學生村官創業貸款”、“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等,推進全民創業,形成農村金融與縣域經濟社會互動發展。
引入新領域。為應對農村經濟主體多元化,西峽農商銀行農村金融服務已拓延到票據、電子支付、信用卡等領域,積極開展相應的金融產品,滿足客戶票據業務、網銀服務、信用卡透支等需求。在新型城鎮延伸地段、城鎮住宅中心、商貿服務中心,先后通過增設支行網點2個、農民金融自助服務網點67個,布放ATM機41臺、POS機1360臺,填補新型城鎮化金融服務空白,形成自助服務全覆蓋。同時,加強協調聯動,搭建銀、政、企合作平臺,主動參與以“推薦產品、精準服務、加大投入”為主題的“銀企洽談會”、“項目對接會”、“招商引資會”等18個,積極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提高產融對接“和諧度”和“持續度”。
“三探索”推行信貸服務便利化
探索抵押物范圍。西峽農商銀行把握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方向,順應農民財產權利的新變化,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探索開展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直接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抵押、農房抵押、農戶宅基地抵押、林權抵押以及廠房、商鋪抵押貸款業務,著力解決農村、農戶、農民貸款抵押難問題。
探索質押貸款業務。該行根據農業生產實際,穩步開展集體建設用地開發項目收益權質押、農產品倉單質押以及特種經營許可證、應收賬款、收費權、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規范發展股權、存單、有價證券等權利質押貸款,探索信用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銀保合作模式,加強渠道創新和網絡服務模式創新。
探索擔保貸款方式。通過抱團增信方式,推廣親友抱團貸款、企業信用聯盟、政府增信、聯合授信等業務。嘗試引入第三方征信平臺擔保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反擔保、“承包經營權+信托”等互保方式;依托現代農業產業鏈上的核心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農業龍頭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批發市場+商戶”等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推廣“信貸+保險”、“行業協會+中小企業”等擔保貸款方式,并逐漸通過貸款承諾、票據、信用證、保函等,擴大信用總量供給。
“三構建”推行信貸服務專屬化
構建“網絡化”服務體系。西峽農商銀行以“審、貸、查”一體化和專屬品牌服務為標志,設立以公司業務部、個貸部、信貸管理部、合規管理部為重點的信貸服務中心,支行也相應設立信貸服務專柜,構織廣覆蓋、多功能、交叉性立體化服務網絡。并按照“陽光信貸”要求,全面落實貸款服務承諾制度。
構建“專業化”管理框架。按照銀監會信貸服務“三個不低于”要求,從專業方案、專門流程、專項考核、專人服務上,強化信貸管理部、個貸部、公司業務部、合規管理部履職管理服務,構建“邊界清晰、權責對等、流程簡化、監督制約”的組織架構。順應金融改革和市場經濟主體發展要求,推進服務架構專業化、精細化,并根據產業發展、科技滲透、市場需求的新變化,針對農業供給側、產業鏈金融,進行專門定制服務,切實提高市場響應能力。
構建“人本化”營銷機制。推行客戶經理等級管理制度和績效管理的人本化,全面實行信貸客戶經理持證上崗,通過考試明確等級資格,并依據等級明確授權。持續加強對“三農”信貸業務客戶經理的績效管理,通過績效計劃、績效輔導、績效考核和績效結果運用管理,落實客戶經理目標制、責任制和管戶制,實現客戶拓展、服務效率、經營質量、風險控制與績效等級掛鉤。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