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應屆生招聘會上,畢業生都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記者 常海軍 攝
聽說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被冠以“史上最難”,有人就笑了:“說得好像哪年容易過一樣!”事實上,難或不難,是不是“最難”,每一位畢業生都是最佳發言人。今起,本報推出“透視最難就業年”系列報道,請畢業生們細述“我的求職故事”。
當然,每一段故事都只能代表每一位個體。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期待, 關于這個畢業季之就業形勢、深層原因、突圍渠道等都能通過一段段真實的故事顯現而出。
畢業進入倒計時1個月,他還沒接到任何面試機會。乍聽之下,這件事挺嚇人,至少是特別讓人著急。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他只投過兩份簡歷。
花東友,廈大應屆本科畢業生,擁有中文和新聞雙學位。他的兩份簡歷,其一就是投給經老師介紹的一家影視公司,另一份發往山東,一家報社。
這是“意外”帶來的結果———花東友考研了,中央戲劇學院,“初試還算比較高的分數,系里的老師也都認為錄取不成問題。沒想到復試被刷了。”換句話說,花東友的求職之路起步很晚。
但不僅僅只是因為起步晚。考研落榜之后,他依舊很忙,忙論文以及“中文有戲”演出季,這是廈大自2010年以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師生合作,自編自導自演所有節目。“我在畢業電影的編劇組打了個醬油,同時負責畢業大戲的劇照和宣傳片。”
相比之下,在找工作這件事上,他顯得淡定。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最想去的是劇院,然后是影視公司,第三是報社。其他的工作不大喜歡。”除此之外,他的要求不算特別,“希望在南方,收入起碼保證溫飽,假期等其他無所謂。”
花東友堅持找到“理想”,他也相信可以遇見“理想”,因為他已為此準備了很久———大二暑假在廈門一家報社實習;大三在一家影視公司實習;之后,又加入《廈門大學報》,“付出不少,更覺喜歡”。
“找到喜歡的,才算真的找到工作”
記者:易中天對大學生就業提出8字箴言:堅持理想、面對現實。你覺得你的現實是什么?你將如何應對?
花東友:現實就是還沒找到自己喜歡的。對我來說,如果做自己不喜歡的,還不如不做。我的看法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才是真的找到工作。
記者:你為什么不海投簡歷,廣撒網?當然,我知道你此前忙考研,現在忙論文。但理論上說,論文和找工作是可以同時進行的。我可不可以理解,你對自己的求職并不會太擔心?
花東友:我學的是戲劇影視文學,雖然是文學學士學位,但多數人都認為是藝術學。就專業來說,一般崗位并不喜歡招藝術類學生。我也看了不少招聘廣告,但不少有專業限制,好不容易相中一個,卻發現有工作經驗限制。條件符合的很少,自己喜歡做的就更少了。有人可能會認為我沒調整好心態,但我確實也不大愿意先就業再擇業。
記者:今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你的體會是什么?
花東友:好像前幾年也都說是就業最難的一年。對于能力強的人而言,找工作并不難,他們甚至會有不少offer。從個體角度考慮,就業難不難關鍵還是看自身能力。
記者: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離開學校了,你著急嗎?你預想過嗎,有沒有可能實在“扛”不住了,先就業再擇業?
花東友:急也解決不了問題。堅持自己喜歡的才最好,自己喜歡了才會積極地工作,而不會抱怨什么,即使條件惡劣點。換句話說,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就不會在意太多問題。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幾年之后可能顧慮會變多,到時再想回歸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就有點難了。
記者:冒昧問一句,你覺得你有所謂的“關系”嗎?有些人認為,有“關系”當然不用著急。
花東友:我家是農村的,基本上沒什么社會關系。對于找工作,之前我爸一直說找個壓力小的,最近又改口說找個有發展前景的,不過最終還是看我自己的選擇。(記者 陳巧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