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廣:群眾的“親戚”警察

                2014-04-28 18:54 來源:映象網

                  楊金廣

                  楊金廣

                  他作為派出所長,似乎沒有心思和時間撲在案件上,因為他總是出現在群眾的田間地頭和家里,“不務正業”的和群眾拉家常、訪民情,為群眾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化解了很多潛在的社會矛盾,創造性的形成了“民擁警”的工作格局,演繹了可歌可泣的警民魚水情!

                   群眾的“親戚”警察

                  —— 虞城縣公安局李老家派出所所長楊金廣

                  多年來,到群眾中走訪,對楊金廣來說早已是輕車熟路了。而當地群眾對楊金廣也是熟得不能再熟,可謂兩相融融。楊金廣曾感慨地說:作為一名派出所所長,以前走訪象打游擊,現在走訪算得上是正規軍了。目的更明確,群眾更歡迎。就拿2012年春節前后來說吧,他在要求社區民警依托警務室這個平臺,對回家過年的外出打的群眾挨家家走訪之外,他更是身體力行,做好帶頭作用,整個春節期間走訪了數百名名打歸來的群眾,僅戶口方面的疑難事兒就解決了10多例。而為了保證進村子就能見到村民,楊金廣也和其他社區民警一樣,也犧牲自己的吃飯時間,總是趕在村民吃飯的時候再下鄉,這樣能保證家家有人。他也和社區民警一樣,該發的宣傳單,該送的證件送證件。當然,他為此也付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代價:因為飲食沒有規律,他的胃病又加重了。楊金廣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所長和社區民警在為民服務和大走訪這些工作上,沒有任何高下之分。

                  而類似為民及走訪這樣的事,對楊金廣來說,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其實,在他身上,正發生著更多、更感人的故事——

                  從2010年起,楊金廣就號召社區民警加大對轄區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并盡一切可能讓他們體會到來自警察的溫暖。在袁村寺警務室轄區內,有一個80歲的孤寡老人李東月,家境非常困難,而且還有一個智障的兒子。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他馬上和社區民警一起多次對其進行了不間斷地救助:幫他翻蓋了屋頂,每逢節假日就給他送去各種慰問品,感動得老人不止一次地逢人就夸楊金廣好,夸共產黨好。有時楊金廣自己也覺得對老人只能這樣救助了。但“三訪三評”活動以來,對照大走訪的內容,楊金廣卻發覺自己以前的看法有些片面,那種只在逢年過節過去慰問的行為也太顯程式化,沒能更好地體現出警民之間的魚水之情。所以,從此以后,楊金廣就和社區民警共同坐下來,對大走訪活動的精神實質進行認真揣摩,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法,以把工作做得更細,也就更多地走進了困難群眾的家中。2011年春節前,楊金廣在李東月老人送去面粉等年貨后,又在春節后不久和社區民警一起走進了他的家,幫老人掃掃院子打打水,隨便拉拉家常。可以說,干的都是些不起眼的細碎活兒??墒?,臨走老人卻高興壞了,說楊金廣平時來看他,比親戚去他家還叫他高興呢。

                  春節前走訪時,楊金廣還和民警一起,在韓閣村辦了幾件暖心事:除了給韓會景、韓敬河兩位重病在身、家庭困難的群眾分別送去年貨,他還幫崔宗愛了了一樁煩心事。崔宗家今年58歲,行動不便,兒子在外打工沒有回來。他曾經先后六次步行十五華里到鄉信用社領取農補款,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把錢領回來。說到這些遭遇,老人淚都流下來了,他說,他每去一次來回都得三個多小時啊。楊金廣馬上說:“大爺,你要是相信我,我們去給你領地補錢。”通過多方奔走,三天后,楊金廣就讓社區民警把崔宗愛兩年沒領到手的農補款共800元送到了他手里。一手接錢,一手緊拉著社區民警的手,又一次流下了眼淚,他感激萬分,連聲說:“感謝公安局,感謝楊所長,感謝你們?!?/p>

                  發生在楊金廣身上,最讓大家贊嘆的一件事,就是對三名兒童的救助。其中兩名兒童是親兄妹倆。2009年夏天走訪時,楊金廣就發現李老家鄉房雙廟村村民袁海紅的兒子袁東杰、女兒袁子晗的可悲境況:早在2004年4月,袁海紅就在新疆自治區古交市將一名男子殺死后外逃,其妻子也不知去向。從此年幼的袁子晗和袁東杰跟著一身是病的、年近八十的奶奶生活。兩個孩子從五六歲時起就開始幫老人干活了,到了上學的年齡也沒能入學。楊金廣在聽到社區民警匯報后,心情非常沉重,他當即找到老人,對老人表示,一定要幫孩子入學。而讓楊金廣始料未及的是,就在這個村子,還有一個苦命孩子,叫房夢如。2011年,她的父親因車禍死亡,家中欠下30余萬元的債務,其母親改嫁外地,把她留給了爺爺房文秀。房文秀時年64歲,為了撐起這個家,雖然他一只手殘疾但還在建筑工地出力搬磚,一天能掙50多元,除了還債,為的就是還能讓孩子上學。楊金廣什么也沒說,決定也要幫一把這個孩子。

                  當年9月開學后,楊金廣就讓兩個老人放心,說派出所民警會負責他們平時的生活費。接著,他就給三個孩子買了學習用具和新衣服,把他們進送了小學校園。除了這些,楊金廣還給孩子們做了一件大好事:經過多方奔走,2009年11月,他終于從商丘孤兒基金會成功爭取了三份助學基金,從此,這三個孩子每年都分別領取到了1850元救助金,真真切切地幫他們,以及他們的家庭解決了一個沉重的負擔。

                  “三訪三評”以來,楊金廣又回過頭來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做法,覺得自己還可以為孩子做得更多、更好,也可以讓他們更快樂。于是,他的手機上又多了孩子們班主任的手機號,以家長的身份隨時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如果正好趕上星期天自己有空,楊金廣就會把孩子帶進自己家,和他們一起吃飯聊天,享受一份難得的快樂!

                  當問及這三個孩子平時都喜歡做什么時,他們都會提到一件事:和楊叔叔在一起。

                  大走訪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是對社會矛盾的化解,是和諧鄉里。楊金廣根據自己多年的基層工作實踐,摸索出了一套“快、細、聽、問、辯、靠、定”七字工作法,并傳授給社區民警,社區民警在實際工作中便屢戰屢勝。2012年1月中旬,楊金廣在走訪了解到,袁村的袁志華和袁愛華兄弟倆因家務事,不斷發生糾紛,甚至鬧到拳頭相向的地步。他沒有直接去找兄弟倆,而是特意到其父母家中了解情況。這才知道,袁氏兄弟的父親袁萬忠跟著二兒子袁愛華生活,袁李氏則跟著大兒子生活,但也由此引發了兩位老人的責任田以及其他方面財產的分配糾紛,已經吵鬧十多年了。面對楊金廣的誠意,袁萬忠絕望地說:“誰要是能把俺家的事給處理好,我就給他磕頭。”楊金廣沒說話,但決心要幫助兩位老人解決心病。他在經過長達半個月的細心走訪,多方聽取群眾的看法之后,才直面兩兄弟,幫他們分析糾紛產生的根本原因。之后,他又多方奔走,和村干部一起對老人的財產進行合理分割。最終,兩兄弟達成協議,把十幾年結下的“梁子”化解了。袁愛華老兩口流著淚說:“楊金廣,你真是俺家的大恩人!”

                  2012年1月30日,李老家崔老家村的袁建峰和其大伯袁中節發生矛盾,袁中節的媳婦當場被氣死。楊金廣第一個出現在現場,控制引發大的群毆事件,并將兩方人員叫到派出所,結合村中調解員,在持續工作了60個小時之后,最終將這一民事案件化解。

                  現在,在李老家鄉,一提起楊金廣的名字,沒不有笑著夸的。

                責編:王芳菲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