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豫見紅色家風 > 正文

                《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策劃①父親的“犟勁”幫我征服荒山

                2016年10月28日16:19  來源:映象網-猛犸新聞

                5034

                  中原大地,有前輩先賢留下的厚重文明,也有老一輩革命者樹立的厚醇之風、沉淀的優良傳統,在喜迎河南省十次“黨代會”之際,河南省委老干部局聯合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由大象融媒旗下東方今報·猛犸新聞籌備制作,推出《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特別報道,通過老黨員、老革命后輩子女的回憶與講述,再現父輩的故事,以及家事家風對自己及后代的影響。

                  愿我們在這些紅色記憶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從這些“河南故事”中傳承家國天下的責任與擔當,愿文明河南日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今日推出《豫見紅色家風》第一期。

                  講述人:李鋼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劉長征整理 沈翔 圖

                《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策劃①父親的“犟勁”幫我征服荒山

                 ?。ɡ宵h員李存孝)

                《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策劃①父親的“犟勁”幫我征服荒山

                 ?。ɡ钿摚?/p>

                  我的父親李存孝從豫西一個小村莊里走進軍營,1966年在部隊入黨,至今已經整整50年了。在父親的人生信條中,“黨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最高準則。無論是他當兵還是到地方,在企業還是在機關,他始終把黨的事兒放在第一位,把自己和家里人的利益放在后面,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當兵時入黨 他和部隊有感情

                  1945年,我父親出生在洛陽市宜陽縣柳泉鎮沙漠村。1964年,父親參軍入伍,帶著滿腔熱血來到信陽明港。兩年后,父親在部隊入黨,1969年提干,入黨、提干都是同批入伍的戰友們里最早的。在信陽明港期間,父親是副指導員,抓農副業生產,全師排名第一。

                  1975年,部隊換防到浙江金華,父親臨危受命,帶領一個剛剛受過全軍通報批評的連隊從后進變先進,在軍事訓練中,獲得了三個射擊第一。其中,85加農炮全連齊射,6門火炮首發即全部命中,榮獲集體三等功。父親后來回憶,他能夠“扭轉乾坤”,就是想著無論如何要把黨交給的任務完成好。他不但自己堅守這樣的準則,對兒女也要求嚴格,無論是學習、工作,讓我們兄弟姐妹四個都要認真對待,不許馬虎。

                  父親對部隊非常有感情,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播出時,他一個人買了5套碟子,分給我們兄弟姐妹4人,讓我們好好看看,說“石光榮”跟他們當兵時一個樣。

                  我在部隊入黨后,父親去部隊看過我一次,他問我入黨后有啥想法。我說想回家,回地方。他聽了立馬就批評我,說國家培養出你不容易,剛入黨就回到地方,咋對得起黨的信任?

                  就因為父親這句話,我在部隊又多干了一年才復員。

                  為工作 落下一身病痛

                  1981年,父親復員回到鄭州市肉聯廠。后來,肉聯廠和香港企業合資成立鄭州市嵩山食品有限公司,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把生肉加工成各種熟食。這也是河南省第一家合資企業。

                  當時,父親負責為新成立的公司招工、招干。合資工資待遇高,肉聯廠的職工都想去。可是從廠里幾萬人里選出幾百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記得那段時間,父親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早上天不亮就走了,晚上我們幾個孩子都睡了,他還沒回來。

                  那時媽媽常常讓我去父親辦公室喊他回家吃飯。每次他辦公室里都有人在說招工的事兒,見到我才勉強讓父親離開。更多的時候是父親晚上回到家還饑腸轆轆,為了能多睡會兒,下雪天他也常常吃冷飯,也因此身體落下了不少毛病。

                  招工期間,父親到開封一個賓館封閉出招工試題,為了趕上第二天考試,他連夜裝訂試卷,忙乎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會到鄭州在考場上發卷子時,父親就暈倒了,送到醫院一檢查,是急性肝炎,住了1個多月住院。

                  在我的印象里,組建鄭州市嵩山食品有限公司期間,父親就累病過兩次。比起身體上的勞累病痛,更折磨父親的是心里委屈。

                  因為父親堅持公平,也得罪了一些想“走后門”的人。這些人找了各種辦法為難父親,父親回到家也不說,總是一個人默默承受。

                  我和姐姐們在學校也常常遭受莫名的白眼和嘲弄,但我們回家從來不跟父親說,雖然那時我們不太清楚自己的遭遇到底是為什么,但我們一直相信父親做的一定是對的。

                  如今,父親退休了,回到廠子里辦事,有很多老職工主動跟父親打招呼,給他讓位。看到這些,我更肯定父親當時做得對。

                  黨的錢一分也不能糊弄

                  1986年,父親被借調到河南省民政廳工作,負責彩票的發行分配和全省民政系統辦公車輛的認購和審批。

                  當時,民政系統要買工作用車、彩票車,都要先向我父親所在的辦公室申請,先把資金打過來,然后再由辦公室審批、分配、購買。平均每天從父親手里過的流動資金都有七八萬元。

                  這些買車款一年一結算,如果管事兒的人想從中漁利是件非常輕松的事兒??墒歉赣H從來沒有亂動過一分錢。他告訴我們:“黨的錢事關重大,不敢糊弄。”

                  曾經有一次,父親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來找他,說自己弟弟開飯店資金流轉不開,向讓他從他負責資金里借一部分出來。父親拒絕了朋友:“這錢動不得?!?/p>

                  父親在省民政廳借調5年后,任務完成,又回到了肉聯廠。因為手續辦理等原因,一直沒在廠里任職直到2005年退休,期間有10年多沒領過工資。這期間,父親一直自己想辦法養活一家人,沒有向黨伸手要過1分錢。

                  如今,父親退休了,沒有給我們子女留下多少金錢,但他留下了比金錢還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要求我們對黨忠誠,工作認真,孝順長輩,與人為善。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如今,我們一家15口人,6個黨員。大姐還在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父親卻常常告誡她:“權利越大,越要小心,一不小心就可能誤入歧途。”

                  在我們這個五個姓氏組成的大家庭里,父親不允許任何人說不利于家庭團結的話,他說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這個大家庭。

                  我們子女輩的年輕人一直遵守著父親的規定,他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這個家庭,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國家大安,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維護中國這個大家庭。

                  父親的“犟勁”幫我征服荒山

                  前一段,父親過生日,省內、省外,全國各地的老戰友都來到家中和他相聚。許多身體比他還不好的老戰友都來看他。戰友們相見,分外親熱,唏噓之間,我突然想到,父親一輩子雖然沒積攢下來什么錢財,但他的為人贏得了這么一群真朋友,這些才是真正的人生珍寶。

                  不知道我將來老了以后,是不是也能像父親這樣,被這么多人信任和尊重。

                  父親的言行也深深影響了我。許多認識我的人說我脾氣硬,是因為我名字里有一個“鋼”字,其實,這是受父親的影響。

                  2001年,父親突然跟我說,讓我承包老家村子附近一座荒山。那座山頭荒廢多年,如果要承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而且短期內難見效益。我在城市里的事業比較平穩,不想去冒險,一開始就想不通。

                  父親跟我說,附近幾個村子都靠山地致富了,就咱們村的山一直荒著,村里鄉親找到咱,就是信任咱,咱有多大力,就使多大力,帶著鄉親們找條致富的路子吧。

                  父親的話沒錯,從小父親就常在寒暑假帶我們回村里玩,村里的叔伯兄弟都很有感情,眼見著村里的人守著資源不會利用,也真讓人著急。

                  父親的一番話,讓我下了決心,回家承包了這座荒山。

                  開墾荒山的路子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老家宜陽縣是國家核桃種植基地,頭一年我就承接了政府“核桃基地”的項目,可沒想到接連碰到兩年大旱,山上的美國黑核桃苗一顆也沒有長成。前期投入了這么多,卻顆粒無收,我也犯嘀咕:這山還包不包?

                  想到為種核桃樹,村里男女老少都上山幫忙開荒,5天就開辟了400多畝的土地,想到父親再累再難也要做好工作,我犟勁上來了,決定打井。

                  在縣水利局的幫助下,我們用7個月打了一口178米的深井,前后換了3個打井隊,終于讓荒山通了電、有了水。出水那天,附近三個村的村民都來山上慶祝,說從來沒見過這山上出過水。

                  這座荒山叫“犟山”,我想,也就是從父親身上學到的“犟勁”才能征服這座山。

                  如今,山上有種植和養殖項目,市場前景非常好,村里不愿種地的村民都可以在山上找到活干,我也算完成了父親交給我的“任務”。

                  現在,我們一家人常常去山上勞動。我在兒子1歲生日的時候,到山上種了一棵小樹苗。我打算他每年生日都種上一棵,等他長大了,就給他講講樹的故事,爸爸包山的故事,還有爺爺的故事。

                  記者手記:好家風就是幸福的傳家寶

                  在長征勝利80周年的紀念日那天。我在鄭州市中醫院見到了病床上的李存孝老人。雖然腿腳不便,臥床休息,但老人的精神很好,一講起過去的事情就很興奮。看著他雪白的頭發,清瘦的臉龐,仿佛能觸摸到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試圖從老人的回憶中尋找他一身正氣的原因。

                  老人的父親是那個小山村的私塾先生,老人從小跟著他的父親在學堂玩耍,印象中最深的就是他父親教給孩子們讀的《三字經》、《孝道》等經典,老人從父親那里聽到的故事也都是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故事。

                  在老人的記憶里,他的母親也是位非常善良的人,幾乎沒和村上的人紅過臉、吵過架。

                  李存孝老人說,受到父母的熏陶,他很早就樹立了觀念:“與人為善,能做善事,莫做惡事”。入黨后,他受到黨的思想教育,“黨的利益高于一切”又成了他的行為準則。

                  老人說,他現在感到很幸福,子女個個有出息又孝順,大家庭里人人都和睦相處。他相信,只要好的家風能傳下去,就能闔家幸福,國泰民安。

                文章關鍵詞:征服荒山;豫見紅色家風; 責編:安文靖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大伯引導我成了學生黨員之一

                  相框里嵌著幾張照片,很舊的照片,黑白,發灰,發黃,訴說著所定格的歷史,與大伯有關。

                • 《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策劃⑥:“不留財產留知識”影響了三代人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工作期間,齊汝禎先后被國家煤炭部、冶金部和省市表彰,多次當過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企業家,并接受過國家領導人華國鋒、葉劍英和鄧小平的接見。

                • 《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策劃⑤:毛主席一句話成父親一生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愿我們在這些紅色記憶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從這些“河南故事”中傳承家國天下的責任與擔當,愿文明河南日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