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中原大地,有前輩先賢留下的厚重文明,也有老一輩革命者樹立的厚醇之風、沉淀的優良傳統,在喜迎河南省十次“黨代會”之際,河南省委老干部局聯合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由大象融媒旗下東方今報·猛犸新聞籌備制作,推出《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特別報道,通過老黨員、老革命后輩子女的回憶與講述,再現父輩的故事,以及家事家風對自己及后代的影響。
愿我們在這些紅色記憶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從這些“河南故事”中傳承家國天下的責任與擔當,愿文明河南日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今日推出《豫見紅色家風》第六期。
齊汝禎,一個討飯的孤兒,從初中、高中到大學,一直享受最高的全額助學金和困難補助。他說,他的今天全都靠著黨的培養。一家三代人全是名校畢業,在各個崗位擔任重要工作。齊汝禎的女兒說,父親傳下的“不留財產留知識”家風,影響了他們一家三代人。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 記者 吳戰通 左朝君/文圖
討飯孤兒走進了大學
“1943年,濟源大旱,我們一家五口人逃荒到江蘇,誰料到一到江蘇,父母和妹妹就遠離我們而去,我和兩歲的弟弟成了孤兒,在老鄉們的幫助下,我才回到家鄉,和年邁的奶奶過著極為貧窮的生活。”回憶起以前的生活,齊汝禎說當時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1947年,齊汝禎參加了兒童團,在村口站崗放哨,到解放軍的戰地醫院當小護理員。齊汝禎邊上學邊干活。他七八歲時犁地耙地、揚場放磙,什么農活都會干。
“像我這樣一個逃荒要飯的孤兒,為什么能有今天?是共產黨培養的結果。”齊汝禎說,從初中、高中到大學,一直享受最高的全額助學金,還有困難補助。品學兼優的齊汝禎,經常受老師和學校的表揚,跳級升學、保送升學,最終到沈陽化工學院深造。
父親永遠奮戰在一線
畢業后齊汝禎便回到家鄉參加工作。從濟源的工業管理局科員,歷經電廠、樹脂廠、黃金冶煉廠、化肥廠職員,然后到工業局局長,總是奮斗在工業發展的第一線。“當時隸屬濟源的幾個重要企業,他都去了一遍。”齊汝禎的二女兒齊艷梅說,當時父親工作廢寢忘食,哪里不好做組織就安排他去哪兒,他毫無怨言。
幾十年來,組織常常把最困難的任務交給他,而他也總是二話不說,接受任務迎難而上。他制定出“兩個不停,一個進步”(即改革不停,發展不停,推動技術進步)的工作方針,使當時極為困難的冶煉廠、化肥廠扭轉乾坤,高速發展,高效益增收,成為濟源出了名的改革派。
1997年,濟源市發生煤礦淹井重大事故。當時妻子臥病在床,即將退休的齊汝禎依然接受了搶險任務。臨危受命,齊汝禎再次挽起褲腿走到一線,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了排水任務,并妥善做好了遇難礦工的后續處理工作,為自己的工作崗位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工作期間,齊汝禎先后被國家煤炭部、冶金部和省市表彰,多次當過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企業家,并接受過國家領導人華國鋒、葉劍英和鄧小平的接見。
“參加工作后,是黨組織一直關懷我,重視我,培養我,讓我一步一步地擔任重要工作,并給了我很多榮譽,所以我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人,必須樹立清正廉潔的作風,艱苦樸素地生活,兢兢業業地工作,永不忘本。”齊汝禎說。
三代人全是大學生
齊汝禎子女五個,加上孫輩,家里14口人全部是大學生。齊汝禎畢業于沈陽化工學院,妻子畢業于新鄉師范學院,幾個子女分別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而他的大孫子和外孫女又先后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學,不僅拿到了助學金,還爭取到了學校的最高額獎學金。
這是齊汝禎最為自豪的事情。“現在我家里除了在政府單位任職的,都是高級職稱,有高級教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高級記者、高級編輯。”他說。齊汝禎對子女的管教比較嚴,由于自己小時候受過苦,加上平時節儉,所以孩子們也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他們小時候連二分錢的冰糕都沒有吃過。
齊汝禎在家里提出一種教育方針:不留財產留知識。他給子女們傳輸存錢不如存智慧,家財不為子孫留的理念。
“在我們家里,比的永遠是學習,父母在這一點上對我們很嚴格。”齊艷梅回憶說。在上學期間,父親給她定了一個三勤:即勤勞、勤奮、勤儉。弟弟上大學時回家穿著半截拖鞋,問他為什么不扔掉,弟弟笑著說,扔了怪可惜的。
由于齊汝禎的老伴兒是中學教師,所以在學習成績上他從未操過心,但是對子女的影響卻很深。“父親做事雷厲風行,做人謙遜低調,對工作不折不扣,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齊艷梅說。在這樣的影響和熏陶下,父親的幾任司機還有周邊的同事都很重視子女的學習,各個家庭比拼的都是誰家孩子上的大學好,誰家孩子能為國家做貢獻。
200多條箴言成傳家寶
晚年的齊汝禎,除了發揮余熱之外,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人生總結上來。齊汝禎列出200多條人生箴言,形成家風。
齊艷梅告訴記者,父親最為重視的就是厚德重教,言傳身教。他在家風里首要提出的就是三勤(即勤奮、勤勞、勤儉)和孝順;做人要勤,要孝順,我們這些子女都做得特別好,每家人和長輩處得都很不錯。
“我們的家訓是遵紀守法,父親一輩子兩袖清風,干凈工作,對我們影響也很深。”齊艷梅說。父親在他們耳邊熏陶的永遠都是多讀書,多讀歷史,以史為鏡,如何做事和做人就都知道了,時刻提醒自己管住自己,不貪國家一分錢。
“不是父親的影響,我也走不到總會計師的位置上來。”齊艷梅說,家里人無論誰在重要的崗位上,再有權也會堅決遵紀守法,不忘本,不忘根,會感恩。
■記者手記
厚德重教,是齊汝禎對家庭教育的深刻認識,他的感悟中第一篇第一條就寫道:多辦好事,不辦壞事;辦不了好事,不要壞事。為此,他從做人、為官、自悟等6個方面給子孫后代留下了無價珍寶。
就像他說的,不留財產留知識。如今,他住的是翻修了七八次的老房子,不準備給子女們留財產,卻把這200多條箴言深深刻在每一個家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小家乃至大國,厚德才能載物。一個老共產黨員就這樣用了一輩子的努力言傳身教,影響了三代人。
李云龍是虛構的任務還是真有其人?而他的原型又是誰?
李云龍是虛構的任務還是真有其人?而他的原型又是誰?“你們看,這是王近山中將,他就是《亮劍》李云龍的原型。”鄂豫皖蘇區將帥館講解員介紹,在戰場上王近山被人稱為“王瘋子”,而他的一生就像電視劇《亮劍》那樣充滿了傳奇色彩。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河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映象網決定于即日起至10月底在全省開展“搜索紅色記憶”網絡主題活動。
重溫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當天下午,省紀委、省委辦公廳、省委省直工委、省檔案局等單位的機關干部職工參觀了展覽。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30日。
相框里嵌著幾張照片,很舊的照片,黑白,發灰,發黃,訴說著所定格的歷史,與大伯有關。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春節前夕視察江西時表示,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家住煙臺警備區第二干休所85歲的李壯一老人,1946年入伍,跟隨膠東東海軍分區特務營參加過威海保衛戰和解放煙臺城的戰役,指揮機槍班沖鋒陷陣,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四等功4次。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愿我們在這些紅色記憶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從這些“河南故事”中傳承家國天下的責任與擔當,愿文明河南日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在鄭州濟南空軍干休所一間普通的臥室里,那個有著近80年黨齡的我的母親。
厚重河南,紅色家風。在河南省十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河南省委老干部局聯合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由大象融媒旗下東方今報、猛犸新聞籌備制作,推出《豫見紅色家風》系列特別報道。
9月22日下午,網絡媒體采訪團走來到了紅色旅游小鎮---慶陽市南梁鎮。1980年,趙蓮英去世后,梅建順的母親高鳳英獨自支撐著豆腐坊直到梅建順的妻子谷清梅過門,谷清梅成了梅家第三代磨豆腐傳承人。
1934年,中共南陽縣委在這里誕生;這里是南陽黨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曹云閣、曹建明的故居。孫家樓2號院的一磚一瓦,都在述說著歷史深處的革命故事……
“九·一八”前一天,伴著秋雨的淅瀝,記者走進“雷鄉”山東省海陽市行村鎮趙疃村。去年8月5日,電影《地雷戰》中女主角“玉蘭姑娘”的原型英雄孫玉敏去世,她是我市最后一位全國民兵英雄、地雷戰傳奇巾幗英雄。
“向雷鋒同志學習”是老一輩革命家向全國人民發出的號召。幾十年過去了,雷鋒精神依然是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觀的最好詮釋,仍然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踐行。
今年11月至12月,紅色·記憶2013年度“播音主持業務培訓班”分別在革命老區井岡山、百色、延安、西柏坡舉辦。培訓由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主辦、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承辦。我臺選派新聞廣播皓然、袁方,交通廣播南方,教育廣播安娜參加了培訓。12月20日下午,我臺在24樓會議室舉辦“2013播音主持業務培訓匯報會”,袁方、皓然、南方、安娜四位同志與來自各頻率的播音員主持人一起分享了他們參加業務培訓學習的經驗和體會。主持人培訓中心主任曹福明主持了匯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