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校外培訓與入學掛鉤 家長:明知是坑 不學就進差班

                2018年02月27日08:09  來源:北京晨報

                5034

                  參加“坑班”以獲得好中學的錄取,校外培訓機構競賽成績成為升學“敲門磚”,學校老師引導學生參加校外培訓……針對種種教育怪象,教育部提出“十個嚴禁”底線要求,并聯合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部門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嚴格的禁令能否讓瘋狂的校外培訓回到正軌?記者對權威部門和專家進行了采訪。

                  現象1

                  不報課外班怕掉隊

                  王女士為正在上初中的兒子報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四科課外培訓班,每年花費近8萬元。對此,王女士很無奈,因為孩子的同學幾乎都報了課外班,“獨善其身”很可能掉隊。

                  在劇場中,前排觀眾站了起來,后排的觀眾為了看到演出也只好被迫站起來。“劇場效應”正是競相參與校外培訓的寫照。南昌師范學院教育評估院院長葉存洪指出,校外培訓機構往往以高強度培訓、大量做題、提前教育、全民奧數等模式,培訓學生的“應試”技巧,裹挾家長帶著孩子拼命搶跑,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群體焦慮。對校外培訓機構要依法依規開展專項治理,學校也不得拔高教學要求、加快教學進度、增加教學難度,緩解家長你追我趕的焦慮感。

                  政策

                  糾正培訓機構超綱

                  四部門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提出,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并向社會公布。堅持依法從嚴治教,堅決查處一些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嚴厲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現象2

                  培訓機構魚龍混雜

                  隨著校外培訓機構的大量涌現,魚龍混雜、惡性競爭的局面也隨之而來。近兩年來,一些證照不全的預付費教育培訓機構一夜間人去樓空,給家長和學生造成經濟損失。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文博認為,四部門通知的出臺,制訂了專項治理方案,明確了治理步驟、細化了工作分工、壓實了部門責任,強化了規范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為構建科學管理、規范管理的行業秩序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策

                  檢查整改安全隱患

                  四部門通知要求,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要立即停辦整改。對未取得辦學許可證,也未取得營業執照,但具備辦理證照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要指導其依法依規辦理相關證照;對不符合辦理證照條件的,要依法依規責令其停止辦學并妥善處置。對雖領取了營業執照,但尚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校外培訓機構,具備辦證條件的,要指導其辦證;對不具備辦證條件的,要責令其在經營業務范圍內開展業務,不得再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對一些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嚴厲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現象3

                  不學就會進差班

                  張先生自從女兒進入四年級后,就給孩子報了多個“坑班”,據稱在“坑班”只要能通過考試就能被名校預錄。而李女士雖然知道校外“奧數”等培訓對自己孩子所在學區的小升初幫助不大,但依然給孩子報了名,因為“中學的分班考試要考這些內容,不學就會進差班”。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陳國治認為,產生校外培訓無序和違背規律的各種亂象的一個重要根源是,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明里暗里的條件要求的助推,真正切斷這一關聯,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此外,義務教育應當對公辦中小學和民辦中小學招生上同樣對待,均不得允許學校進行招生測試或任何形式的選拔。

                  政策

                  查處培訓掛鉤入學

                  四部門通知要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并依法追究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責任。

                  教育部對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的“十項嚴禁”中明確,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采用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今年還首次明確提出,要將民辦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嚴格規范招生計劃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導其合理確定招生范圍,并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現象4

                  學校老師有所保留

                  有媒體調查發現,個別教師在課堂上有所保留,將更多精力放在校外培訓班,鼓勵學生參與自己開辦或任教的補習班。

                  “中小學校和教師更好地做好學校教育的本職,也是為校外培訓降溫的重要支持行動。”陳國治說,學校及其從業者教師與校外培訓機構存在性質上的差異,角色不容混淆。專項治理工作要“使其校外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擾者”。

                  政策

                  或將取消教師資格

                  四部門通知提出,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并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一經查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公布專項治理行動舉報電話和信箱,并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治理行動

                  校外培訓機構

                  超綱教學被叫停

                  記者26日從教育部了解到,針對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等問題,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決定聯合開展三個階段的專項治理行動。

                  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現有中小學生1.8億,中小學課外輔導學生超過1.37億人次,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校外培訓機構的迅猛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中小學生對學習的補充性需求,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等問題也隨之出現。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專項治理行動將重點治理無資質和有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把確保學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治理數學語文等學科類超綱教超前學等“應試”培訓行為,把減輕學生校外負擔放在最突出位置;治理學校和教師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學行為,把強化學校和教師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根據四部門要求,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要立即停辦整改,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依法追究有關機構和有關人員責任。

                  專項治理將分三個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中小學校將全面普查登記每一名學生報班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情況,為專項治理行動提供底數參考;第二階段,各部門協同開展集中整治,全面糾正不良行為;第三階段,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建立校外培訓機構的“白名單”和“黑名單”。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聯合對各省、各省組織對地市縣的工作成效抽查檢查,計劃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文章關鍵詞:家長;教學行為;招生計劃;應試;教育行政部門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幼兒家長最關心的18個問題,這篇完美解答!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里健康成長,但由于對早期教育以及幼兒工作的不了解,會產生諸多疑惑。

                • "四"字第二筆整懵家長

                  以為自己做對了,對照一下小學一年級語文書,說不定就讓你徹底懵圈。被懵到的還有多所知名高校的學霸。有些人吃驚:“是這樣的嗎?”“是不是教材弄錯了?”

                • 家長如何幫孩子面對困境

                  好萊塢兒童電影《奇跡男孩》以“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奧吉在上學之后的種種遭遇為主軸,講述了一個關于愛與善良的故事;另一部印度電影《神秘巨星》同樣歌頌勇氣、母愛等真善美的品質,講述14歲女孩尹希婭勇敢追求歌唱夢想的故事。

                • 焦作一幼兒園統計家長學歷:變相拼爹拼媽?

                  教育專家認為此舉無可厚非,可有助于因材施教。

                • 被小伙伴砸破頭后 家長1個多月不讓孩子去上學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有時受傷也在所難免。然而南京一8歲小姑娘在學校被小伙伴砸破頭后,家長護娃心切,居然不讓她去上學了。在南京玄武警方的介入下,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調解,最終孩子重回校園。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