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10:27 來源:人民日報
“當前,世界經濟回穩,周期性因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內生動能不足的頑疾并未消除。”日前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指出世界經濟正在面臨增長動能、發展方式等一系列深刻轉變,強調繼續謀求創新增長,挖掘發展新動能。“世界經濟徹底擺脫‘新平庸’的風險,只能向創新要動力。”
“堅持創新驅動,世界經濟才有望真正實現穩步增長”
亞太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擔負著引領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任。在世界經濟發生更深層次變化的背景下,亞太如何才能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動力,如何才能開辟新的增長道路?
答案在于創新。創新是撬動發展的第一杠桿,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
“無論是今年年初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還是最近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都反復強調改革和創新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與商業學院教授雷希爾德·弗赫勒斯表示,正是得益于改革與創新,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增長,而對于世界經濟而言,雖然有所好轉,但如果繼續依靠傳統要素拉動經濟增長,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下大力氣調整經濟結構,堅持創新驅動,世界經濟才有望真正實現穩步增長的目標。
“在越南峴港APEC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為世界經濟開出的‘藥方’值得關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與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約書亞·邁爾策認為,像APEC這樣的多邊經濟合作機制,需要不斷自我革新,以便跟上情況的變化與各成員的需求,而像習近平主席那樣將創新引入全球與區域經濟治理,就是一個很好的改革方向。
中國方案、中國主張正在成為國際共識。2014年,APEC領導人在北京批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為亞太地區走創新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今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再次確認結構性改革與創新增長對推動亞太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性。
秘魯國立圣馬爾科斯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阿基諾就拉美地區的情況對創新的重要性認識很深。他說,對一些資源豐富的拉美國家而言,歷史上多次陷入過度依賴初級產品的“荷蘭病”效應,就是因為沒有轉變發展方式,“勇于創新,擁有豐富的資源才是優勢;沒有創新,豐富的資源反而容易造成國家發展的滯后”。
“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利于從長遠推動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國際排名從2016年的第二十五位升至第二十二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正成為各種創新要素發揮集聚效應的廣闊平臺,不論基礎設施還是經濟業態,不論商業模式還是消費方式,都迸發出創新的澎湃動能。
“中國領導人清楚認識到改革與創新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因此不斷深化改革,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并以科技創新作為經濟增長新的引擎,打造一種優質高效、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弗赫勒斯認為,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迅速崛起絕非偶然,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中國重視科技創新,并愿意投入巨資用于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在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中,科技創新是關鍵詞,到2020年中國的發展目標是要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也認為,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從量到質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創新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在創新科研特別是節能環保和綠色科技等領域的投入和應用,已經使中國成為推動世界環保科學研究的領軍力量。
印度德里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爾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反復強調創新的重要性,中國著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高鐵、電子商務、共享單車、大飛機等領域的快速進展表明中國正在向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這將有利于從長遠推動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也將惠及更多國家。
在邁爾策看來,中國目前正在擺脫對貿易以及傳統行業的過度依賴,成功建立起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數字經濟。互聯網目前是經濟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各國就數據資源利用等領域加強合作,將有助于打造創新力更強的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將為亞洲經濟發展帶來示范效應”
“習主席在演講中強調了創新問題,這同中國國內以創新探尋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努力是一致的。”邁爾策評價說。
中國的改革創新并非只是單純的經濟政策調整,而是從產業結構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全方位改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認為,中國是亞洲經濟增長的領頭羊,所以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將為亞洲經濟發展帶來示范效應。中國向創新型國家的轉變不僅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很重要,而且對亞洲經濟的未來也非常重要。
哈薩克斯坦—德國大學國際問題專家伊戈里·伊萬諾夫表示,實踐證明,中國是改革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受益者。除技術創新外,中國還創新國家治理方式,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當前世界經濟同樣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建立起一系列新機制,為全球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創造條件。“希望中國能夠更多地與世界各國分享改革創新的成功經驗。”
拉爾認為,亞太經濟要保持健康穩定增長,擺脫“新平庸”風險,只能通過創新挖掘新的動力,“在這一點上,中國做出了榜樣,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專家魯斯蘭·伊茲莫夫表示,習主席在演講中為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與繁榮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中國倡導的改革與創新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指明了發展方向。
(本報北京、布魯塞爾、華盛頓、里約熱內盧、曼谷、新德里、首爾、阿拉木圖11月18日電 記者牟宗琮、任彥、胡澤曦、陳效衛、張志文、苑基榮、陳尚文、周翰博)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學報告、談感受、話未來,這兩天網友們的感悟心得正源源不斷地傳遞到“學思踐悟十九大新時代有話說”互動通道上來。十九大報告句句走心催人振奮,不少市民網友也通過“學思踐悟十九大新時代有話說”互動通道,表達了自己的欣喜之情。
顧學明: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國發展階段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發展質量取代發展速度成為未來發展的第一要務。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來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楊潔篪,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等參加會見。
十九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更進一步凸顯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當前政策體系和經濟工作中的地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伊川縣委書記李新紅說:“伊川縣將深入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大產業扶貧和金融扶貧力度,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更大成效。與會同志一致表示,堅決擁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門峽落地生根。
10月19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黨委書記董小社(右)查看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情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在河北雄安新區臨時黨委委員、籌委會副主任于振海心中重若千鈞。
題:戰略支撐·戰略力量·戰略人才——十九大代表聚焦創新驅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九大開幕以來,創新驅動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作為國家軍工電子信息領域的排頭兵、領頭羊,是國家經絡體系的構建者、國防和國家信息安全的基石,是網絡信息體系理所當然的責任者。
在回應記者關于反腐問題的關切時,朱光遠代表說,這幾年,很多腐敗分子被判刑,這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堅定決心。經過這幾年的不懈努力,腐敗現象蔓延勢頭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題: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9名外籍語言專家眼中的十九大報告 --“中國是一個和平的強國,不要霸權,想要自身的發展,同時幫助別國發展,這種正能量的傳遞非常重要”
題:歷史性成就彪炳史冊 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在中關村石景山園,40多名科技工作者及年輕創客黨員代表集聚在“創業公社”,集體觀看十九大開幕式,與會場同步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題:歷史性成就彪炳史冊 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在中關村石景山園,40多名科技工作者及年輕創客黨員代表集聚在“創業公社”,集體觀看十九大開幕式,與會場同步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這么多年來,我們為減輕學生負擔采取了許多措施,中心環節是減少授課內容、縮減課時,其中普通高中物理等科學課程首當其沖。朱邦芬建議,對報考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的學生,增加相應的選考科目,這樣既不會增加報考普通高校學生的負擔,也有利于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
從歐美發達國家所顯示的經驗可見:隨著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以要素驅動為主的增長必須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增長。
在歷史新征程上,讓我們高揚夢想的風帆,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驅動中國巨輪贏得世界科技強國的新榮光,開創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