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戰略支撐·戰略力量·戰略人才——十九大代表聚焦創新驅動

                2017年10月23日21:08  來源:新華社

                5034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題:戰略支撐·戰略力量·戰略人才——十九大代表聚焦創新驅動

                  新華社記者余曉潔、李偉、董小紅

                  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九大開幕以來,創新驅動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夯實戰略支撐

                  報告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世界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開通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團隊正在優化輸運量,近期在實現更長的節點距離研發上有望取得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許武代表分享量子通信前沿動態。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合并產生的引力波,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等多臺設備參與觀測;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美國波士頓市橙線地鐵首批列車下線;中國科學院團隊選育出植株2米多的超高產優質新種質“巨型稻”……

                  連日來,中國科技成果“井噴”的消息,讓科技領域的代表們倍感振奮。大家認為,中國科技創新對產業、經濟的引領和支撐越來越有力,尤其在航天、通信、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第一動力一發而不可收,未來必將愈加奔涌而出。

                  “中國LED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從產業方面講,中國現在是LED最大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南昌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江風益代表說。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代表介紹,中國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算“天河三號”的預研工作正在順利推進,2020年左右有望部署完成整機系統。

                  孟祥飛說,他和團隊正致力于開發更多好用實用的APP,讓超算在更多領域有用武之地。

                  “十八大以來,中國國防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一大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列裝部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也開啟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征程。作為軍工人,我尤其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二所副總工程師王廣金代表說。

                  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世界發展史已經證明:科技創新在哪里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里迸發,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里,現代化高潮就興起在哪里。

                  報告提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這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代表說。報告擘畫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創新引領者,在前沿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主要領域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企業有資金、有項目,科研機構有豐富的科研資源,產學研深度融合才能形成創新合力。”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首席技師耿家盛代表說。

                  “經濟科技兩張皮、科技成果束之高閣的局面正逐漸被打破。我們用所有權來激勵發明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試點一年多來,百余項職務發明專利完成分割確權,成立多家高科技企業,成果轉化取得初步成效。”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代表說。

                  在一線奔波近30年的湖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游艾青代表說,“我們搞農業科研的,必須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持續科技支撐。讓中國人端穩自己的飯碗,而且吃得更香。”

                  培育戰略科技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強、科技強,才能帶動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

                  報告明確要求,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代表們紛紛表示,必須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政策和激勵機制,為科研人員創造安心鉆研、潛心創新的良好條件,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把廣大科研人員凝聚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

                  “以創新驅動發展,以改革驅動創新。”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代表表示,下一步將圍繞激發人的積極性開展工作,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科研人員創造公平、公正、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生態系統。

                  中央企業是國家科技創新的中堅,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創新能力水平。“人的創造力是最重要的資源。電子科技處于網絡信息技術這一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我們大力通過理念、體制機制的創新來煥發人的活力。比如,2012年年底,中國電科開始實施首席科學家制度,對領軍科學家不僅給榮譽和待遇,關鍵還給他們帶團隊、創業績的機會,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熊群力代表說。

                  在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陳堅代表看來,高校是科研創新非常重要的陣地。中國有七成左右的科研成果、發明創造來自高校。“必須把這個陣地的作用發揮好,通過收入分配改革讓有創造的老師‘名利雙收’。”

                  筑巢才能引鳳,培育戰略人才需要搭好平臺。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徐惠民代表說,當地引進了10多家“國家隊”科研院所,29所中外知名高等院校,集聚了近500家新型研發機構,吸引了國家“千人計劃”143人。這些人才通過科研創新打破了許多產品的國際壟斷,為地方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為一名技術工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倍加努力、精益求精,將交到自己手上的每一個零件高標準完成,保證深海裝備正常安全運行,為實現祖國的海洋強國夢貢獻我的一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工程實驗室鉗工周皓代表說。

                文章關鍵詞:建設創新型;戰略力量;戰略高技術;創新人才培養 責編:王文靜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戰略目標

                  顧學明: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國發展階段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發展質量取代發展速度成為未來發展的第一要務。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來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習近平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楊潔篪,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等參加會見。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經濟界人士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更進一步凸顯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當前政策體系和經濟工作中的地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河南全省各地干部群眾熱烈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

                  伊川縣委書記李新紅說:“伊川縣將深入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大產業扶貧和金融扶貧力度,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更大成效。與會同志一致表示,堅決擁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門峽落地生根。

                • 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向著偉大目標奮力前行——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10月19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黨委書記董小社(右)查看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情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在河北雄安新區臨時黨委委員、籌委會副主任于振海心中重若千鈞。

                • 【十九大時光】強化第一動力 鞏固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作為國家軍工電子信息領域的排頭兵、領頭羊,是國家經絡體系的構建者、國防和國家信息安全的基石,是網絡信息體系理所當然的責任者。

                • 政法戰線代表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在回應記者關于反腐問題的關切時,朱光遠代表說,這幾年,很多腐敗分子被判刑,這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堅定決心。經過這幾年的不懈努力,腐敗現象蔓延勢頭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 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9名外籍語言專家眼中的十九大報告

                  題: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9名外籍語言專家眼中的十九大報告 --“中國是一個和平的強國,不要霸權,想要自身的發展,同時幫助別國發展,這種正能量的傳遞非常重要”

                • 歷史性成就彪炳史冊 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題:歷史性成就彪炳史冊 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在中關村石景山園,40多名科技工作者及年輕創客黨員代表集聚在“創業公社”,集體觀看十九大開幕式,與會場同步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歷史性成就彪炳史冊 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

                  題:歷史性成就彪炳史冊 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在中關村石景山園,40多名科技工作者及年輕創客黨員代表集聚在“創業公社”,集體觀看十九大開幕式,與會場同步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清華數學教授喊停奧數課:題目我都不會做

                  “這么多年來,我們為減輕學生負擔采取了許多措施,中心環節是減少授課內容、縮減課時,其中普通高中物理等科學課程首當其沖。朱邦芬建議,對報考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的學生,增加相應的選考科目,這樣既不會增加報考普通高校學生的負擔,也有利于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

                • 中國預計從2024年開始進入高收入階段

                  從歐美發達國家所顯示的經驗可見:隨著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以要素驅動為主的增長必須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增長。

                • 新華社評論員:吹響建設科技強國的時代號角

                  在歷史新征程上,讓我們高揚夢想的風帆,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驅動中國巨輪贏得世界科技強國的新榮光,開創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境界。

                • 業內談河北規劃:只是一廂情愿

                  上述專家表示,一部分人口和單位被保定承接,所必須直面的問題是,如何化解保定市建設用地和水資源的矛盾。按照這一規劃,以北京為中心,河北省重點布局呈現了兩翼發展的態勢,即西南方向以保定和石家莊為一翼,東南方向以廊坊和唐山為另一翼。

                • 科技部明確2014年主要推進十大重點任務

                  王志剛要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好2014年科技工作,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抓宏觀、謀全局。會議安排了分組討論,與會代表認真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并對萬鋼的工作報告、黨組一號文件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