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農民工子女:進城和父母團聚 成出租屋里的“候鳥” 城里的“留守兒童”:“熊孩子”沒人管 家長期盼公益托管班

                2017年07月24日07:07  來源:華商報

                5034

                  又到一年暑假時。孩子們喜歡暑假,因為終于有了放松和自由的時光,而家長們各有各的苦惱。在西安打工的農民工的子女,他們的暑假,只能困在城中村出租屋里;而對于城市雙職工家庭來說,暑期孩子的看管一直是家長們的痛點……“暑假來了,孩子怎么過”,社會和我們,能為孩子們做些什么……

                  即使一整天獨自呆在沒有空調的出租屋里,11歲的張雅馨也覺得很滿足,因為終于可以每天都看到媽媽了。

                  19歲的何秋明每天都會收拾好屋子做好飯,等上完工的父母回家,她說就想趁著放假好好陪陪父母。

                  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很多常年留守在老家的孩子都來到西安和父母團聚,但父母要上班,這些農民工子女的暑假,往往只能困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

                  女孩獨自呆在出租屋

                  父母擔心安全留手機

                  11歲的張雅馨從四川老家來到西安和父母團聚。

                  7月15日上午,西安市未央區石化大道路邊的一個民房里,張雅馨在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房間里寫作業,用膠帶纏起來的泡沫包裝盒當板凳,涂料桶上蓋個小菜板就是書桌,菜板太小試卷太大,她寫字寫得很別扭。房間里支了一張寬約1.2米的硬板床,床的對面是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床的旁邊堆放了一些衣物,房間里還有兩個電風扇,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床頭放著一部正在充電的手機,這是爸爸媽媽專門留給張雅馨的,說萬一有事就打電話。張雅馨說,她每天早上起來先寫作業,寫完作業沒事了可以玩一會兒手機游戲,下午就在屋里睡一會兒。開學就上五年級了,她的學習成績還行,其實她的暑假作業已經寫完了,媽媽又給她買了兩本試卷,讓她鞏固練習,她正在做的就是這兩本試卷。

                  “有點無聊,沒有小朋友玩。”張雅馨說,媽媽中午會回來給她做飯,吃完飯休息一會兒爸爸媽媽就又去上班了,她自己在出租屋里呆著,除了寫作業、玩游戲再不知道干什么了,有些無聊,這里還比老家熱,不過她還是希望呆在這里,因為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前幾天去了爸爸的工地,爸爸貼瓷磚媽媽和水泥,他們工作很辛苦,工地上也沒什么玩的,所以她還是在出租屋里等著爸媽。

                  張雅馨的爸爸張軍才說,他們老家在四川瀘縣,他結婚前就來西安了,結婚后有了孩子一直帶在身邊,妻子在家帶孩子他去上班,后來孩子到了上學年紀,在西安花費高也顧不上,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由姥姥姥爺帶著,他們繼續出來打工。每年冬天天冷了就回老家呆兩三個月,其他時間都在西安,哪里有活就在哪里臨時租房住,所以也沒置辦什么東西。平日里妻子時常會想念女兒,想孩子了只能打打電話,一放暑假才能接到跟前,但人在工地打工只能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出租屋。這次租的房子沒有大門不太安全,所以就給孩子留了部手機,隨時聯系。

                  “準備再掙幾年錢就回老家去,和孩子一起生活。”張軍才說,女兒每年來西安過暑假,但他們并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這些年只去過一次大雁塔。好在夫妻倆這些年省吃儉用每年還能余下七八萬元,在老家縣城也買了房,他們準備再過幾年就回老家去,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再分開。

                  當問起有沒有什么愿望,張雅馨說,希望能有小朋友一起玩,但不想去補習班,因為想和媽媽在一起。

                  每天給父母做飯

                  希望打工體會父母的辛苦

                  19歲的何秋明上大一,在江西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6月20日放暑假后她沒有回四川老家,而是來到西安父母身邊,想多陪陪父母。

                  何秋明的老家在四川廣元,從她七八歲起,父母就外出打工,每年只有過年才會回家呆一個月。放暑假和父母團聚這是第四次,第一次是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第二次是初中畢業,第三次是高中畢業。

                  “地震時特別害怕,當時聯系不到父母特別著急。”何秋明說,地震那年她讀小學六年級,當時正上課,突然教學樓開始晃動,老師將他們帶出教室,家里的房子也出現了裂縫。

                  “我有時候也羨慕別人,長大后才明白生活不易。”何秋明說,她以前想不通,為什么父母不能陪著她,后來慢慢懂事了才明白,父母出外打工,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后來在工地上看到父母的工作、生活,不理解沒了,越發心疼他們。

                  她有時候還會算一算,大學畢業、工作、成家,一個女孩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實在太少,小時候她一直在父母的懷抱中成長,現在長大了,她希望也能為父母做些什么。

                  “我每天就在家給爸媽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讓他們回家能休息一會兒。”何秋明說,父母都在工地上當木工,每天早上6點出門,晚上8點回家,他們在明光路棗園村租了一間民房,因為她來西安父母怕她熱,這兩天才剛裝了空調。

                  最近她萌發了打暑期工的想法,她把附近的餐廳、超市、水果店等都跑遍了,希望干一份服務員或卸貨工的活,但對方一聽是臨時工,而且還要早點下班回去給父母做飯就不要了,所以至今還沒找到工作。她覺得工資多少都無所謂,以前都是父母在養她,她也想體會一下父母工作的不易。

                  “孩子從小就懂事,我們也是因為養不起孩子才出來打工。”聽到女兒說的這些,媽媽李桂香直抹眼淚,難過得說不出話,說他們希望能把孩子供出來,讓孩子好好讀書有個好前程,不要像父母一樣下苦力。

                  母女見面就吵架

                  女兒說來西安還不如在老家

                  女兒青春期,媽媽愛嘮叨,從小沒帶孩子溝通不暢,同是暑期團聚,胡瑩瑩家的氣氛顯得不太和諧。

                  15歲的胡瑩瑩和11歲的弟弟胡錦福從安徽老家來西安半個月了,但這些天他們一直困在沙井村父母租住的小屋里,哪兒也去不了。這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住著他們一家四口,兩張1.2米寬的小床,母女倆睡一張、父子倆睡一張。媽媽胡金盆說,天熱每天晚上燒水洗澡,一家人輪流洗澡都要洗到12點。

                  夫妻倆每天早上出門晚上回家,白天只有姐弟倆在家,兩人吃飯就在村里買,其他時候就自己打發時間,怕不安全幾乎沒有出過村子,大部分時間都窩在家里,玩玩手機寫寫作業。胡瑩瑩來西安原本打算找工作的,“我的手機打不了電話,想掙錢買部手機。”胡瑩瑩說,她不到16歲沒人愿意雇她,而且爸媽怕她一個人出門不安全也不讓她去,最近同桌在網上給人刷單掙錢,她也準備做,就拿媽媽的身份證辦了一張銀行卡,可大家都說這是騙人的,她也不知道到底咋回事。天天困在出租屋里,媽媽嘮叨,爸爸不愛說話,感覺還不如回老家。

                  “我有幾個小伙伴,他們有時候帶我去騎自行車。”弟弟胡錦福說,他在這里新交了幾個朋友,他們帶他騎共享單車去周圍轉了轉,再沒去什么地方。之前來西安小姨夫帶他去過大雁塔,這是他唯一去過西安的景點,他在書上看“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還挺想去看看。

                  “哪有那個錢啊,本來想給報個英語班都報不起。”胡金盆說,兒子挺懂事,不亂花錢學習也還可以,但老家的英語沒好好教,兒子馬上上初中怕跟不上,本來想在西安給報個英語培訓班,結果問了一下一節課就要100多塊錢,最后決定還是算了。

                  胡瑩瑩在安徽合肥一所技校讀幼師專業,學校教他們化妝所以平日里都會化妝,這讓父母很不能接受,“別人美都是自然美,你一個學生居然還化妝。”胡金盆批評女兒,女兒并沒說話但臉色不太好看。

                  胡金盆說,夫妻倆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出來打工,丈夫是瓦工她給丈夫打下手。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只管孩子的吃喝,平日里也不讓干活。女兒被慣得啥都不會干,來西安連被子都不疊,更別說打掃屋子做飯了。她說多了還不愛聽,總說奶奶好媽媽不好,和她一言不合就吵架。有一次她生病胃疼和女兒兒子通電話,女兒竟說:“你胃疼我也胃疼啊,有什么好說的呢?”她被噎得難受。女兒總說:“你從小沒帶過我們!”這讓胡金盆無言以對,但為了供兩個孩子讀書她別無選擇,女兒每年學費生活費得3萬,兒子1萬多,夫妻倆掙的錢只夠供孩子讀書和老人生活,女兒還不懂事愛亂花錢,一個月的生活費要1000多元。

                  談話間,胡金盆一直在嘮叨女兒的種種不好,當問起為什么不喜歡媽媽時,胡瑩瑩有些生氣地說:“她廢話太多。”華商報記者告訴她這樣說媽媽不對,即使媽媽嘮叨也不該這樣說她。胡瑩瑩轉過臉去不再說話,當攝影記者提出給全家拍張照片時,胡瑩瑩很是抵觸,父母怎么勸都不答應,最后干脆轉身離開。胡金盆說,這些年在外打工沒把孩子教育好,她準備回家照顧孩子,讓丈夫一個人在外打工。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實習生 張旖華 攝影 強軍

                文章關鍵詞:父母;留守兒童;胡金;候鳥;熊孩子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男子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受挫 為騙保弒殺雙親

                  “鴉知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辛苦撫育二十幾年的兒子,為了騙取保險賠償,殘忍毒殺了自己的親生父母。楊某妄圖用親生父母的生命來換取自己的優越生活,其人格的雙重矛盾,人性的極度扭曲,道德的嚴重淪喪,讓人噓唏。

                • 女孩當街打罵父母:后幾年你必須照顧我!

                  ”事件引來大批途人圍觀,期間有途人更險些受襲,最終警方到場將女子鎖上手銬制服。該名女子踢打父母時,口中念念有詞,稱之前有一名富家弟子喜歡她,但她不為所動,“錢對我不重要”。

                • 嬰兒食用替代奶死亡 素食父母將獲刑18年

                  據法國健康雜志《TOPSANTE》5月17日報道,近日,比利時一對父母用植物奶喂養嬰兒,導致其在7個月時死于營養不良,他們也被追究法律責任并將獲刑18年。

                • 10歲男孩突患重病 父母逃避責任“消失不見”

                  2016年8月,10歲的小佳浩檢查出得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為了能找到哥哥的下落,佳浩的姑姑不惜給哥哥的老板下跪,希望他能在碰見哥哥后,勸哥哥回家。

                • 萌娃飛機上呼呼大睡 父母將其遺忘上擺渡車才想起

                  乘客都已下機,小女孩仍在座位上睡覺。昨日零點20分,南航CZ3484航班(成都至廣州)的空姐在完成送客工作后開始對飛機客艙進行清艙。主任乘務長祁敏銳問到女孩父母的電話號碼后,馬上撥打過去,這時候擺渡車上的父母才發現將孩子遺忘在飛機上了。

                • 安陽一小學新生面試要求攜帶父母學歷 稱沒啥要求

                  今天,有熱心網友向小編反映:安陽一小學的新生面試通知要求攜帶父母雙方學歷證。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面試時確實需要攜帶父母雙方的學歷證,但是對父母的學歷并沒有實質性要求,只是作為參考。

                • 春節催婚現象被吐槽 談對象難過父母關

                  弟弟25歲,卻已飽受爸媽多年的催婚:從剛入大學時爸媽開玩笑地催婚,到畢業時爸媽略帶焦急地催婚,再到去年爸媽“下最后通牒”似的催婚。終于,在父母一年年的催婚下,弟弟于今年帶回了他在外談的女友——同是睢縣人,爸媽甚是滿意。

                • 春節催婚現象被吐槽

                  弟弟25歲,卻已飽受爸媽多年的催婚:從剛入大學時爸媽開玩笑地催婚,到畢業時爸媽略帶焦急地催婚,再到去年爸媽“下最后通牒”似的催婚。終于,在父母一年年的催婚下,弟弟于今年帶回了他在外談的女友——同是睢縣人,爸媽甚是滿意。

                • 浙江一職校布置寒假作業算成長賬:有人20年已花父母兩百萬

                  小鐘爸爸列的成長開支。”  電商專業的小俞回到家后,也要求父母一起算賬,父母只是笑笑,表示這筆賬是無價的,里面都是愛,無須計算,更無須償還。

                • 父母懲罰孩子將其丟荒郊野嶺 結果孩子真丟了

                  12月3日,在煙臺海陽市方圓派出所民警與熱心群眾的聯手努力下,一名6歲的走失女童得到及時救助。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