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1日14:32 來源:央視
時間:6月19日
地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事件: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具體原因正在調查分析。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目前衛星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衛星系統工況正常。各方正在采取有效措施。
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是什么?
本次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的是中星9A衛星,是我國首顆國產廣播電視直播衛星,該衛星是為了滿足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和直播產業發展需求而發射的。
此外,中星9A衛星專門設計了南海波束,如果正常工作將徹底解決南海海域、島礁的政府、軍隊、人民群眾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難題,確保中國主權地區的直播衛星覆蓋。
本次火箭發射出現失誤實屬罕見,但獲知消息后,網友反應和留言,也讓人頗感意外,網友對于中國航天這種公開透明的態度表示肯定。
網友:難得有報道中國衛星發射不順利的,這次的公開報道,由被動追問,到主動披露。這是一個很大的自信!繼續努力!說明中國越來越透明,越來越自信!中國加油!發現問題積極改正,加油,中國航天。
網友:敢于承認失敗,是內心強大的表現,進步。贊!
當然,更多的網友在理性面對發射失誤的同時,也紛紛給予鼓勵和安慰。
網友:難得失敗一次,不過失敗意味著更大的成功。
網友:中國航空的奮斗激勵了我們一代人的成長,還記得神舟六號升天的時候全班同學坐在教室一起看著它冉冉升起,如今失敗了也不怕,我們一起扛??
事實上,雖然由于火箭故障導致中星9A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從技術層面而言,這并不意味著衛星就此失效。根據以往的經驗,雖然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還是有可能利用衛星發動機將衛星調整到預定軌道。
每一次發射,都凝結著無數航天人持之以恒的付出與汗水,未能完成任務,我們會有些失落,但中國航天對太空探索永無止境的追求值得敬佩,而民眾面對失誤的坦然和成熟心態,也值得點贊。從這次網友與中國航天的良性互動中,我們還能讀出什么?
央視評論
航天發射是世界上風險最高的事業之一。在探索蒼穹的漫漫歲月中,人類不知歷經多少次失敗,才孕育了今天的成果。此次長三乙運載火箭未能將中星9A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雖然令人感到遺憾,但輿論場的理解寬容卻讓人深感欣慰。毫無疑問,從容自信的心態是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推進劑。
△資料圖: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包容理解的留言背后是國民心態的成熟
筆者曾經問一位中國航天人:“你們為什么要把98%的準確率努力提升到99%,甚至100%?做出這么多努力卻只為一兩個百分點的增長,值嗎?”在他的回答中,筆者明白了航天風險究竟有多大。事實上,當每一個零部件的成功率都達到98%時,或許還遠遠不夠。計算火箭的總體安全比例,并非把各個零部件的98%安全率簡單相加,而是要“相乘”。當數以萬計的火箭零部件都達到98%的安全比例后,相乘的結果會讓火箭的總體成功率成幾何級數遞減。因此,航天人往往會精益求精,為了一個百分點的提升不眠不休,努力控制航天發射的風險。從中,我們也能看出,航天發射風險之大,絕非簡單一句“萬無一失”的口號就可以確保。
既然風險如此之大,誰也沒有辦法確保100%的成功;既然從事的事業常常是前人未曾嘗試的努力,就會存在失敗的可能。此次長三乙運載火箭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公眾普遍能夠理性冷靜地看待全局,就是因為看到了航天發射的不確定性,就是因為科學理性的頭腦占據了上風。網友和公眾既能夠看到中國航天幾十年來不斷追趕的步伐,又能夠看到這次發射的不足。鼓勵和支持的聲音背后,體現了國人心態的改變。理性看待失誤,包容理解的留言背后,國民心態的成熟和進步顯露無疑。
△資料圖:長征三號發射升空
從容自信的心態是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推進劑
一次發射失誤,折射出的進步還遠不止這些。此次火箭發射出現失誤,中國航天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發布消息,新聞媒體果斷推送。沒有遮遮掩掩,沒有猶抱琵琶,公開透明地發布信息體現了航天人的開放與自信。這樣開放和自信的心態,亦是百煉成金的結果。回首中國的航天路,今天的挫折縱然令人遺憾,但中國航天發射依然有超高的發射成功率。在全球航天大國中,長征系列火箭早已蜚聲海內外。正是由于幾十年來中國航天的不斷積淀,才讓人們心里有底氣,才讓我們擯棄“一葉障目”的思維,看到失誤背后的汗水。
△資料圖
所謂強者 無懼失敗
一個嬰兒降生到這個世界,不知會跌倒多少次,才會最終站起身、開始行走,并最終成為一名堅強的人。一個民族,不知要歷經多少“長征”,才能百折不撓地在民族振興之路上抵達目標。人類仰望天空、探索蒼穹的偉大歷程同樣充滿了未知、失敗、犧牲。六百多年前,明朝萬戶將自己綁在插滿火箭的座椅上,心中充滿對天空的向往和對粉身碎骨的無懼。四十多年前,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自主發射衛星的國家。這樣的成就同樣是在反復試驗、反復失敗,再試驗、再失敗的歷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在失敗中殺出血路,才有了今天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
所謂“強者”,從不意味著“從未失敗”,而是“無懼失敗”!正是因為“無懼失敗”甚至“擁抱失敗”,人類文明才有了今天的高度。人們期待,中國航天人能夠從挫折中找尋原因,把失敗當做獲取下一次成功的砝碼。人們相信,有了國人從容自信的心態,中國航天事業一定會無懼失敗,從短暫的挫折中走出來,鯤鵬展翅,持續高飛!
近年來,“中國夢· 申城美”典型報道已逐漸成為上海媒體傳播社會正能量的知名品牌,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歡迎。這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氣象衛星,成功突破20余項重大關鍵技術,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
嫦娥三號任務全過程主要經歷5個關鍵飛控階段:分別是發射及入軌段;地月轉移段;環月段;動力下降段;月面工作段。嫦娥三號發射升空前兩個小時,李劍在北京航天城記者見面會上說,嫦娥三號是中國最新研制的月球探測器,將首次實現中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
北京時間12月15日4時35分,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西經19.5度、北緯44.1度的虹灣以東區域,隨即按計劃開展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各項準備工作。
北京時間12月15日4時35分,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西經19.5度、北緯44.1度的虹灣以東區域,隨即按計劃開展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各項準備工作。
記者13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當日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計劃在4月中下旬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實現“太空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