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5日11:5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記者 王子暉
【學習進行時】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講話中作出了哪些部署?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繼上海代表團、遼寧代表團之后,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四川是農業大省,也是脫貧攻堅任務最艱巨的地區之一,習近平就農業供給側改革、脫貧攻堅等提出了要求。對象雖是四川,卻對全局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審議。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之際,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參加全國兩會的女代表、女委員、女工作人員,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同胞,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祝福。這是習近平同女代表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農業改革:聚焦“結構性矛盾”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習近平到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重點。
3月7日,習近平剛剛在遼寧代表團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第二天到四川代表團,又突出講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指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糧食連續多年實現豐收,“吃飽”早已不是問題,但一些供給沒有很好適應需求變化,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例如牛奶就難以滿足消費者對質量、信譽保障的要求,大豆生產缺口很大而玉米供過于求。這些都屬于“結構性矛盾”,如果任其發展,不僅影響農業效益、農民致富,更會危害國家糧食安全。
習近平從“固本安民之要”的高度來強調農業的重要性,指出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具體如何推進?圍繞“需求導向”和“供給質量”,習近平從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到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以及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就地培養更多新型職業農民一一作出部署。核心思想非常明確,就是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把握好這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也就明確了。
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審議。四川雅安漢源縣古路村支部書記駱云蓮代表發言時,用照片向總書記展現災區新貌。習近平起身接過照片,仔細地看了起來,說:“非常高興,浴火重生!”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脫貧攻堅:下一番“繡花”功夫
講到脫貧攻堅,習近平用的一個詞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繡花”。他說,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這已不是今年兩會習近平第一次以“繡花”為喻,3月5日在上海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就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盡管所指不同,但精神實質一脈相承,就是要把工作抓準、做細。
當前脫貧工作正處在“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面對的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致貧的原因更是千差萬別,可以說一千個村子就有一千種情況,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本細賬。“精準扶貧”的意義更加凸顯——做不到精準、精細,就扶不到點上、根上。
這次在四川代表團,習近平提到的讓他感到揪心的涼山州“懸崖村”,脫貧關鍵就在路、水、電之類的基本公共設施建設。了解到當地建了新的鐵梯,習近平說“心里稍稍松了一些”。
不難看出,習近平講“繡花”,強調的就是一種科學態度: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就好比如何穿針引線,“全過程都要精準”,而要訣就是12個字,“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
今年是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問題不僅是時間壓力,更關鍵的是脫貧質量。習近平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脫貧時間表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就是要確保不摻水。這次再以“繡花”為喻,扎實推進的意思更加明顯,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遵循。
與此同時,鞏固成果也是“全過程”的題中之義。習近平將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要求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還特別告誡要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
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審議。這是習近平同代表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從嚴治黨:以政治生態為標尺
近幾年兩會,習近平每到代表團審議都會著重談全面從嚴治黨,頗具深意。在上海代表團,他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要求把嚴的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在遼寧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習近平則反復強調了政治生態問題。
政治生態事關從政環境,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從而引發權欲熏心、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等一系列問題。反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真正把忠誠黨和人民事業、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凈凈的干部選拔出來,就能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習近平在四川代表團指出,政治生態是檢驗我們管黨治黨是否有力的重要標尺。
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習近平強調,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一項持久的工作,深層含義就是“長”“常”二字,在全過程和各方面抓嚴抓實。
習近平指出,要結合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教育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旗幟鮮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針對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習近平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執行《準則》、《條例》,把好用權“方向盤”,系好廉潔“安全帶”,激濁揚清,扶正祛邪,自覺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履職盡責、作出貢獻。
2013年,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近五年的扶貧成果,感受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堅定步伐,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思想,十分豐富、十分深邃、十分精辟,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的關于運用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2天,習近平主持第一次軍委常務會議,就強調軍委班子要推動全軍各項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看到一年多來軍委聯指中心取得許多新進步,習近平十分高興,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不斷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受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委托,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大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10日至11日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實現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清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金句點亮新時代
從東海之濱到西部戈壁,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密林,從護航一線到維和戰場……連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采取有力舉措,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官兵們表示,全軍和武警部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持標準更高、抓得更實、走在前列、做得更好。
題: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七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就要聚焦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切實在認清使命、強化擔當上取得實效。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2017-10-31 18:23:00習近平同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31日上午,習近平和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從...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記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 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