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07:08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蠶寶寶住特殊“太空屋”不會懸浮)
昨日發射的神舟十一號不僅搭載了兩位男航天員,還有另一名“航天員”在特制的“太空屋”里睡覺而不為人所知,它就是蠶寶寶“秋豐白玉”,此次眾多科研實驗任務中,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太空養蠶”實驗將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的重要任務。曾制造東方紅一號衛星到天宮、嫦娥系列飛行器的529廠,為此專門為蠶寶寶設計了“太空屋”,用尖端技術保障蠶寶寶在太空中的“吃穿住行”。
實驗
蠶寶寶太空生活30天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介紹,此次跟隨神舟十一號飛船升空的蠶寶寶,是中國科學家培育的改良桑蠶種“秋豐白玉”,其體質較強健,產量較高,特別適宜于中秋期飼養。蠶寶寶將跟隨太空人在天宮二號上生活30天,而它的小窩“太空屋”差不多有人的手掌大小,“膠囊”兩端的半球體由航天專用鋁合金打造,中間部分則采用特殊的透明有機玻璃,輕便易加工。
據了解,在“太空屋”設計過程中,航天工程人員專門請教生物學專家,采用大量小巧思、小設計保證蠶寶寶的太空之旅“吃穿住行”既舒服又舒心。
吃
可以媲美桑葉的飼料
蠶寶寶作為著名的“小吃貨”,每天除了睡覺剩下的時間全在吃,尤其在結繭之前,更是食量大增。為了讓蠶寶寶吃好,529廠科研人員在“太空屋”兩側的鋁合金端蓋,即“蠶寶寶的食堂”里填滿了味道可以媲美桑葉的飼料,他們將“食堂”設計成像瓶蓋一樣的螺絲結構,一旦蠶寶寶在太空中不吐絲結繭,航天員也可以方便地擰下“舊瓶蓋”,換上裝滿飼料的“新瓶蓋”,讓蠶寶寶可以一直吃。
穿
特殊填充物包裹抗震
火箭發射階段,巨大的加速度會給航天員身上施加巨大的壓力,因此航天員需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保護自己。那怎么保證這些圓鼓鼓、軟綿綿的蠶在發射階段安然無恙呢?529廠的科研人員對此專門設計多套保護方案,并進行多次地面試驗驗證安全性。最后選定了一種最好的保護方式。火箭發射的時候,他們會把蠶包裹在一種特殊的填充物里,再裝入“太空屋”,這樣相當于給蠶穿上了宇航服,再大的沖擊和震動都會被這些填充物吸收,而且填充物中間還給它預留了一條通道,餓的時候還能爬到兩側的“食堂”吃。等到了天宮二號里面,航天員可以輕松取出填充物,幫蠶脫下“衣服”,這樣蠶寶寶又有充分的空間搖頭擺尾吐絲結繭了。
住
手掌大膠囊“太空屋”
據了解,天宮二號的艙體很寬敞,可是到處都是價值千金的高精密設備,蠶不能在艙體內隨便亂“飛”。因此,“太空屋”作為蠶寶寶的住宅,又是它的運動場。“太空屋”差不多有人的手掌大小,“膠囊”兩端的半球體由航天專用鋁合金打造。為了保證它的居住環境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屋子上方預留了足夠的透氣孔,保證空氣流通,同時,為了保證居住環境干凈整潔,屋子下方預留了清潔孔,方便航天員幫忙清理蠶沙。
行
粗磨砂處理避免亂飛
為了避免在微重力環境下飄浮起來,無法爬到“食堂”就餐,他們對屋子內壁進行粗磨砂處理,粘上了一種特殊無紡織布,蠶寶寶想怎么爬就怎么爬。同時無紡織布還能夠吸收液體,有一定的清潔功能,讓蠶寶寶的屋子保持干爽。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7日上午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公開亮相。
10月17日7:40,備受關注的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入軌,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享用的食品備受關注。映象網記者了解到,當天上午11時許,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享用的第一頓美餐,其中就有位于汝州市的河南夢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五谷餅干。
隨著17日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再次催熱西北“航天游”,紀念航模、房車露營、沙漠探險等“航天旅游經濟”日漸升溫。
隨著17日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再次催熱西北“航天游”,紀念航模、房車露營、沙漠探險等“航天旅游經濟”日漸升溫。
據了解,從2010年6月起,永達集團就與中國航天員中心合作,從神八”“神九”“神十”再到“神十一”,共承擔了4個批次、93種航天食品的研發、生產工作,他們制作的燒雞腿、叉燒雞肉、八珍雞等47種特色美食先后進入太空。2014年9月1日,集團成為航天食品重要供應商”。
10月17日上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是中國人時隔3年多后再次出征太空,景海鵬和陳冬兩位航天員將搭乘神十一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并在“天神”組合體中生活、工作30天。
當年,參與兩彈結合發射任務的“七勇士之一”徐虹,也是這次聚會的組織者。平頂山郟縣的老兵呂獻申告訴記者,河南人很受基地歡迎,“基地里有三分之一的戰士,來自河南”。
10月16日上午,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武平介紹,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定于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