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8日08: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耕地上種樹為何6年整改不了?《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國家實施“最嚴耕地保護制度”的情況下,仍有一些地方基層存在早就被發現的違法占用耕地事件,因基層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文件式”執法而未予整治糾正,導致耕地保護在落實層面變成“紙上談兵”,而地方經濟訴求未被滿足是其重要原因。
專家建議,耕地保護政策落實到位,應強化對基層職能部門的督查和追責;同時,應從多方面綜合考慮,“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這類現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土地對于農民的吸引力開始下降,應從根本上完善制度,提高耕地收益。
“文件式”執法保護不利
2008年,金溪縣國土資源局為補充重點項目占用耕地,實施了一項名為“造地增糧富民”的旱地開發工程。2009年4月,項目竣工時共新開發旱地1700余畝,并由江西正邦林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競標,獲得了29.5年的承包經營權。
根據國家對于耕地保護和項目驗收的相關規定,金溪縣國土資源局與正邦林業公司簽訂的承包合同上約定,承包方只能在新開發的耕地上種植油菜、大豆、西瓜、玉米等農作物,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用途。
而實際上,就在正邦林業公司承包的第二年,就以種植農作物虧本為由,開始在承包地上大規模種植芳樟經濟林。2010年6月,金溪縣國土資源局發現了企業的違規行為,并對該企業下達過限期整改通知書。
2016年7月中旬,記者在金溪縣當年開發的旱地現場看到,雖然距金溪縣國土資源局下達整改通知的時間已過去6年,但企業并沒有恢復這些耕地的用途。正邦林業公司金溪縣負責人鄭福昌坦承,他們知道改變土地用途是違規行為,但從公司的收益角度來看,種植芳樟收益更大。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基層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采用類似“文件式”執法,導致耕地保護有名無實的并非僅此一例。
在江西九江縣,當地國土資源部門于2014年就發現了當地林業局的退休干部劉英勇違法占用耕地建房。但是,此后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中,縣里的聯合執法部門僅僅以下達文件、口頭通知的形式,要求當事人整改,事情一直懸而未決。直至媒體曝光,當地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耕地保護“文件式”執法并不鮮見。在廣東省陽江市一宗數萬平方米農用土地被當地某個體老板非法征用的事件中,從2008年開始,當地國土部門在8年內連下4道土地行政處罰決定書,但是卻沒有實質性的強制整改行動。非法征地行為不僅未得到阻止,占地面積卻越變越大。
文書“令牌”難擋經濟利益訴求
記者了解到,雖然金溪縣新開發的旱地大部分成了企業經濟林,改變了土地用途。但當地仍舊將這些旱地作為耕地納入了占補平衡范疇。
金溪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吳少華坦言,這樣做肯定是不合適的。
國土資源部門之所以既沒有強制要求企業整改,還將這塊已不是耕地的“耕地”納入占補平衡范疇,背后是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壓力。
吳少華說,一方面金溪縣發展快、用地需求大,國土部門只能通過耕地占補平衡政策解決。另一方面,金溪縣以芳樟為原料的香料產業發達,正邦林業公司又是大企業,種芳樟對縣里經濟發展有利,所以不好采取強制措施。
同時,吳少華表示,因為沒建設灌溉設施,那塊旱地作為耕地使用存在缺陷。在農村一些良田都會拋荒的情況下,如果要求只能種植農作物,很難承包出去。
九江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趙宋記告訴記者,“文件式”執法有時也是“無可奈何”。對于治理農村違建來說,國土資源部門基層工作人員人數有限,難以時刻盯住每一起違法行為整改情況。
“此外,對耕地保護負主要責任的國土部門,對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沒有強制執法權。一些處罰措施的強制執行,必須要通過法院走程序。”趙宋記說,因為比較麻煩,有時難免出現以“文件”處罰代替實際執法的情況。
與此同時,九江縣國土資源局另一名干部向記者表示,對于退休干部違章建房,縣國土資源局和鎮里肯定有責任。但是,因為近年來宅基地比較難申請,在農村未批先建、違法占用耕地建設房屋情況確實比較普遍。涉及老百姓的住房需求,管理起來確實比較困難。
與此同時,記者還了解到,在處理違法占用、使用土地的行為時,部分地區甚至存在以罰代管的情況。這種做法降低了職能部門嚴格執法的意愿,一紙文書的“文件式”執法反而成為規避“不作為”責任的“擋箭牌”。
采訪中,一名欲將耕地建房出售給記者的村民表示,在當地如果“能找到人”,即使違法建房出售被發現,只要交一些錢就不會被追究。而另一位違法占用耕地建房受訪者則明確表示,當初就是因為相關部門罰款后就沒再追究,自己才會把房子建起來。
耕地保護還需加強督查
截至記者發稿,九江縣有關部門已通過聯合執法將劉英勇的違建房拆除,并決定在全縣范圍內展開保護耕地的專項行動,并對因不認真履行職責,造成違規建房的主要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問責。
金溪縣國土資源部門再次對責任方下達了改正違法、違規行為,恢復耕地用途的通知。吳少華表示,如果企業這次再不進行整改,將于今年9月份收回企業對耕地的承包經營權。
2016年6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印發實施。《調整方案》要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除了個人和企業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的行為難以禁絕,一些政府部門知法違法,因非法占用耕地而被約談或者通報的事情也時有發生。2015年8月,國土資源部官網就對重慶市合川工業園區違法占地案、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違法占用基本農田開發閩寧產業城案、內蒙古山路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違法占用耕地建設光伏電廠案等6起國土資源違法違規案件進行了通報。
相關專家認為,無論是對個人和社會經濟組織違法占用耕地進行“文件式”執法保護,還是部分地方違法占用耕地,雖然存在一些客觀原因,但是本質上所反映的問題還是,目前耕地保護意識不強、執法不嚴。
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的糧食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戰略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對于保護耕地僅落在文件紙和口號上的行為,需引起重視,有關部門對此要進行調查,追究履行職責不力的單位及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強化基層政府和職能部門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的意識。
與此同時,李國祥表示,除了強化督查和追責,對于這些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以及基層耕地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客觀難點,相關部門也應進行深入了解,尋找解決辦法。
(綜合)
沒有征地手續,沒有召開群眾會征求村民意見,靠發“勞務費”誘惑村民代表簽字同意,就把三百畝耕地先租后征用來建設物聯港。
根據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及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部署,今年我國將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剝離耕作層土壤再利用,國土資源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把這項工作在全國普遍推開。
10月15日,省國土資源廳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全省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據介紹,所謂“不穩定耕地”,就是指處于林區、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圍內和受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響的耕地。
2009年以來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劉口村、荊王村未經批準,擅自占用400余畝集體土地進行小產權房開發;2013年9月,開封市鼓樓區仙人莊街道辦事處非法出租仙人村208畝耕地建駕校和攪拌站……昨天,省國土資源廳掛牌督辦5起國土資源違法案件。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耕地保護工作的不斷重視和執法監察的工作的持續加強,大面積土地違法案件得到有效控制,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民對住房標準有了更高的要求,農村村民違法占用耕地進行住宅建設成為當前破壞耕地的主要形式。
全國耕地按地區劃分,東部地區耕地2629.7萬公頃(39446萬畝),占19.4%;中部地區耕地3071.5萬公頃(46072萬畝),占22.7%;西部地區耕地5043.5萬公頃(75652萬畝),占37.3%;東北地區耕地2793.8萬公頃(41907萬畝),占20.6%。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高延利,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張為民介紹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高延利,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張為民介紹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高延利,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張為民介紹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并答記者問。
“‘土販子’以每畝9000元左右的價格,挖1.5米深的標準從村民手中買走耕地,然后倒手以每畝地1500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縣城的工地,從而抽取中間差價。但一個小時后,南太康營村的村民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沒見有人前去執法,挖掘機仍在坑邊。
“‘土販子’以每畝9000元左右的價格,挖1.5米深的標準從村民手中買走耕地,然后倒手以每畝地1500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縣城的工地,從而抽取中間差價。但一個小時后,南太康營村的村民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沒見有人前去執法,挖掘機仍在坑邊。
9月2日,記者從省礦業權交易中心獲悉,我省首批2500畝補充耕地指標掛牌交易,兩個單位競買成功,成交價款1.2078億元。6月底,省礦業權交易中心受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委托,首次將我省異地補充耕地指標掛牌交易,首批補充耕地指標分別位于陜縣、泌陽縣、確山縣、正陽縣共4宗2500畝。
記者今日從國家防總獲悉,3月下旬以來,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出現較強降雨過程,緩解湖北旱情,解除湖南、江西旱情,但云南、貴州、四川等省旱情持續。
截止2013年3月22日,名山區在田作物面積作物受旱面積18.67千公頃,作物受旱面積15.2千公頃,其中輕旱5.8千公頃,重旱8.1千公頃,干枯1.3千公頃,水田缺水1.3千公頃,干地缺墑10.1千公頃,3.3萬人、大9萬頭牲畜因旱飲水困難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我國"舌尖上"浪費觸目驚心,而餐桌上游的整個糧食產后損失同樣嚴重。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近日透露,我國每年的糧食損失浪費量大約相當于2億畝耕地的產量,比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省一年的產量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