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 巨變 展望】感恩全國人民無私援建 5·12當天劍門關、翠云廊景區免費對外開放
2018-05-08 10: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打印本頁 關閉
劍門關景區一景
四川新聞網廣元5月7日訊(記者 陳淋 熊強 攝影報道)10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使劍閣縣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嚴重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85億元。震后,劍門關景區共規劃建設項目99個(其中新建項目20個、重建項目79個),不少游客非常喜歡的關樓、劍門關索道、劍門關地質博物館等,都是在震后新建或重建的。據悉,2017年,劍閣全縣接待游客780.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0.1億元,旅游產業的經濟貢獻持續增長,2017年,全縣旅游從業人員達到3.1萬人,景區周邊旅游從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
想看震后10年已經“大變臉”的劍門關景區嗎?機會來了。5月7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劍閣縣獲悉,為了感恩社會各界人士災后對劍閣的深切關懷和幫助,感恩黑龍江人民災后對劍閣的大力支持和無私援助,今年5月12日作為劍門關景區的感恩開放日。即:5月12日當天,劍門關景區、翠云廊景區免費對外開放(僅限門票)。劍閣縣想全國各地游客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各地游客到劍門關實地探訪、感受我們的發展、變化,體驗美景、品嘗美食。劍閣人民永遠感恩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建!
“索道有生命,我是釘子戶!”這是劍門關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索道經營部部長王安洲的座右銘,他的網名就叫“索道釘子戶”。2017年,劍門關索道年運送游客達60.9萬人次,再次創歷史新高,至此,這是三度刷新客流紀錄。一邊是不斷刷新的客流紀錄,而另一邊則是不斷上升的安全壓力。在零事故的背后,是源于“索道釘子戶”25年的職業堅守、25的技術專注和25年的精心守護。
2008年,劍門關景區決定撤除由于地震損壞的舊的固定抱索器索道,當舊索道拆除的那一刻,王安洲發現自己已經與索道分不開了,因為他把這份索道工作升華成了自己的終身事業。2010年在劍閣縣委、縣政府的主導下,為恢復景區面貌和使景區上檔升級,劍門關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新建一條脫掛式客運索道,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王安洲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索道的建設工作中,基本上吃住都在單位,比任何人去的早,比任何人走的晚。為便于進行現場協調和及時發現整改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他經常陪同施工人員加班到凌晨。2010年10月新索道建成投入運行,王安洲的臉上才再次露出了笑容。
2013年,劍門關景區開始創建5A級景區,籌建大劍山往復式索道,王安洲的笑容就更加燦爛了,逢人就說心臟不夠大,夢想太多有點裝不下了。在對一號索道盡職管理的同時,他又將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大劍山往復式索道的建設中,繼續發揚“白加黑、5加2”的敬業精神,進行多方協調,索道于2014年10月提前完成建設任務并投入運行。王安洲同時承擔了兩條索道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