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河南六旬老人新疆造林五千畝立志獻國家

                2017年10月16日12:15  來源:映象網

                5034

                新疆上青園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谷遷喬先生撫摸著親手種植的竹柳,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優美淡然好去處,寧靜閑適信自由;耕讀文化為魂靈,詩韻田園記鄉愁。”這是河南退休干部谷遷喬先生投身新疆造林事業閑暇時寫下的詩句。

                  詩言志,老人淡泊明志的心境袒露無遺。

                  然而,在世外桃源享受寧靜安逸的退休生活,與遠離家鄉數千里,千辛萬苦投身新疆荒漠造林事業,卻根本是兩碼事;更何況,在5000畝林地初具規模時,又立下了將來捐獻給國家的承諾。

                  谷遷喬先生今年63歲,退休前是周口市政協常委、市文聯主席。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雙女兒也事業有成。他,退休之后,不在家中享清福,甘受邊陲磨礪苦;他,究竟圖的是什么呢?

                  夢想

                  谷遷喬說:到新疆綠化造林的念頭最初萌發在2010年的新疆之行。那一年,作為周口市文聯主席的他,帶領周口市幾十位書畫家到烏魯木齊舉行大型書畫藝術展,那是他第一次來新疆。

                  他被新疆的壯美景色所震撼,他看到了與中原大地迥然不同的景色——雪山、草原、戈壁,原始、粗獷、浩瀚,寂寞、冷靜、佇立,多彩、多姿、多元……

                  震撼之余,谷遷喬又為新疆廣袤的荒漠缺少綠色深深遺憾,他認為:有樹的地方才會有綠色,有綠色才會有生機,有生機才會有美景。由此,他萌發了一個念頭——植樹造林,改造荒漠,營造綠洲。這,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夢想。

                  谷遷喬曾長期在基層工作,先后擔任過鄉黨委書記、縣委領導、市廣播電視臺臺長、市文聯主席等職,他從骨子里認為,自己是一個農民的孩子,還是一個農民,對農村、農業、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投身農林事業是自己的本色選擇,也是自己的使命。正是這份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他暗下決心:退下來之后,一定要把綠色夢想變為現實。

                  谷遷喬說:自己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而說服家族成員理解和支持更難。

                  谷遷喬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上有八九十歲的父母,下有一雙聰明懂事、學業有成的女兒,妻子賢惠能干。作為家中的長子,谷遷喬傳承了父母良好的家風,在他的帶動下,幾個弟妹好學上進,事業有成,分別在北京、上海、南京和鄭州等地工作。大家希望他退下來后,出去走走看看、享享清福,聽說他要到新疆承包荒地種樹,都持反對意見。在國外工作的女兒女婿得知后,專程回來做他的工作,女兒說,“爸爸,咱們不缺錢,你如果退休后感到寂寞,可以跟隨我們去國外,白天去公園轉轉,晚上看看電視,或者參加一個華人社團什么的,千萬不要在新疆種什么樹。你這么大年紀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們晚輩將終生身心不安!”他的妻子曾當過多年的老師,是個非常賢惠和通情達理的人,也勸他說,“遷喬啊,你看咱們的父母都是八九十的人啦,你如果到新疆去,老人要是有個不測急事,恁遠你坐飛機一時半會也回不來啊?我又不能撇下老人到新疆照顧你,這個家不能分幾下啊!”

                  “我一不是為了錢,二不是為了享受。我在地方工作幾十年,現在要退下來了,突然感覺到人生少了些什么。如果能在綠化、生態、循環經濟、美化邊疆上做點實事,我這一輩子也算圓滿了!”谷遷喬說。

                  知子者莫若母,八十多歲的老母親雖然沒去過新疆,也更希望兒子守在身邊,但在聽了遷喬的打算后,給予了他莫大的支持。

                  老母親說:“遷喬從小就這脾氣,他認準的事兒一定會干好、能干成,大家就聽他的吧!”

                  在老母親的勸說下,大家慢慢理解了遷喬大哥要做的事情,在之后造林陷入資金困境時,他們紛紛給予精神和資金上的支持,每每提起這些,谷遷喬先生就感動不已。特別是妻子為了不讓他分心,在家有病做手術都沒有讓他知道,“困難她們都自己扛了”,提起妻子和弟妹們,谷遷喬深感內疚。

                  親人們的支持,給了他無窮的動力,“這個事情,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谷遷喬說。

                  打定主意后,他先后六下新疆,對新疆做了全面考察,最后在新疆阜康市水磨溝鄉接手承包了5600畝土地。

                  這個地方雖然距離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僅60公里,卻是個冬天嚴寒、夏天酷熱的地方,由于位于準葛爾盆地東緣,是個風口走廊,冬天比周邊地方冷,達到零下三四十度;夏天比周邊地方熱,溫度最高達四十多度;一旦狂風吹起來,刮得人臉上生疼,狂風席卷著風沙,讓人睜不開眼睛,內地來的很多人難以適應這里惡劣的天氣。而且,這里嚴重缺水,資料顯示,此地年均降水量僅為145毫米,而年均蒸發量2292毫米。

                  幾千畝地幾乎全是荒地和鹽堿灘,又嚴重缺水,想要造林談何容易?

                  鑒于當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篩選合適的樹種,就成為至關重要乃至決定成敗的首要工作,為此,谷遷喬也是“拼上了”。他幾乎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進行考察,黑龍江漠河、吉林長白山、內蒙古包頭以及甘肅、云南、河北、山東、安徽、湖南、湖北、重慶等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到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走訪專家教授,請教荒漠治理的經驗;到各地林場參觀考察,實地調研適合新疆特點的綠化苗木。經過多方考察,他選中了速生美國竹柳,這是一種攜帶美國柳樹基因與國產傳統柳樹基因,經雜交培育而成的新型樹種,其特點是耐寒、耐旱、耐鹽堿、耐瘠薄,速生性、適應性強,木質結實,特別適合防風固沙,也是造紙用材的原料,如果引種成功,對于改善新疆當地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滋潤空氣、增加資源等,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谷遷喬先生追逐的綠色夢想,已經成為現實

                  追逐綠色夢想,谷遷喬不敢懈怠。他說:這片土地此前也是內地一家公司承包經營的,由于路途遙遠、氣候惡劣、經營不善才最終放棄,由自己接手經營。前車之鑒,當時時警醒!

                  只是,真正干起來,意想不到的困難卻一波波襲來……

                  這位六旬老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向“不可能”發起了挑戰,開啟了自己的另類退休生活。

                  挑戰

                  2013年2月11日,大年初二,新年的鞭炮依然火爆,萬家團圓的氣息正濃,谷遷喬依依告別父母妻兒、弟弟妹妹等一大家人,趕赴新疆,來到了氣溫零下近40度的新疆阜康市水磨溝鄉。按照計劃,他年前訂購的1800萬株竹柳樹苗,正月里要全部運達保存好,準備開春種植。

                  人勤春來早,那一年,冰雪融化的比往年更早些,3月底就開始種樹了。工作繁忙而瑣碎,谷遷喬早上7點就到了地里,加班加點晚上九十點才收工,最多時雇傭了來自十幾個省的400多民工,繁忙的植樹工作持續到5月底才結束,第一次沒有經驗,部分樹苗由于保存過長,還是死掉了。談起當時的情況,谷遷喬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當時走了不少彎路,教訓深刻,付出了高昂的“學費”——

                  進入6月,樹苗還很幼小,林地里野草卻瘋狂生長,吞噬了苗木,致使樹苗成活率急劇下降。當時,谷遷喬剛回去幾天看望老人,聞知消息,緊急飛回,趕緊組織大批民工拔草,這才慢慢解除危機。

                  天災持續而來,那年9月,忽起大風,天降冰霜,氣溫急劇下降,大片的樹苗被刮倒、被“凍死”。

                  “天吶,這可咋辦呀!?”谷遷喬和公司員工心痛不已,這回要救小樹苗可不像上次拔草那么簡單了。

                  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幾天之后,被刮倒的樹苗漸漸恢復直立,半個月之后,被“凍死”的樹苗也一棵棵復活,林區重新恢復了勃勃生機,公司上下一片歡呼。

                  經此劫難,竹柳優異的抗寒和抗倒伏性能初步展現,谷遷喬也更加堅定了信心。

                  當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似乎注定要給予這片竹柳“冰與火”的考驗,2015年8月,干熱風來襲,最高溫度44度左右;2016年5月,干熱風再襲,最高溫度42度;2017年7月到8月,干熱風持續侵擾,最高溫度40度以上……

                  竹柳以其優異的品質經受了“冰與火”的考驗,但是卻也因此導致生產和管理成本大幅增加,僅第一年的綜合費用就達到了數千萬元。

                  資金短缺,始終是困擾造林事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這里毗鄰沙漠邊沿,極度缺水,他們采用以色列滴灌節水技術,鋪設有地下主管道、地上分流軟管和滴灌帶等,僅此一項當年投資就超過了150萬元。而5年來鋪設的滴灌帶長度加起來超過了一萬公里,相當于中國南北與東西距離之和。

                  鹽堿地改造,土地要深翻,施肥要科學,排灌要合理,把鹽堿壓下去,這一項一畝地至少也需要上千元。

                  為籌錢,谷遷喬賣掉了自家幾十年收藏的藝術品,又抵押了多年居住的老房子,后來八家親友也陸續把房子進行抵押借款,支持他的造林事業。可以說,為了栽種苗木,他拼盡了兄弟姐妹的全部家當,他把植樹造林看作一生中最大的事業,也是余生惟一的事業。

                  谷遷喬當年的一位老領導,聽說他在新疆造林遇到了資金困難,全力支持他的事業,拿出了幾十萬元積蓄讓他使用。

                  谷遷喬性格內斂、溫厚,加之曾從事多年新聞和文化藝術領導工作,不好意思四處張羅借錢,妻子深知他“臉皮薄”,主動承擔了這個求人的差事。

                  親友的關愛和支持,谷遷喬感動不已,始終難以忘懷。他說:“為了支持造林事業,我們這一大家子真是息息相關、生死與共!”

                  谷遷喬身體一向很好,由于在新疆造林長期操勞,第一年干下來,他的體重整整減少了近10公斤,過度勞累,也使他呈現出糖尿病的癥狀……  

                  “我不能倒下,事業未成,我死不起!”他說。

                  他在隨筆中寫道——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敬業奮如千里馬,立身勤比五更雞。

                  不忘初心,他堅持砥礪行。                                                                                                          

                    心愿

                  谷遷喬坦承,到新疆的這五年,困難接踵而至,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一閃而過絕望的念頭,一度令他茫然。每當此時,他就帶上書本、工具、席子,到林地待上半天一天,或靜心讀書、或田間勞作,最后一切釋然。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又是嶄新的一天。

                  “那么,如果重新選擇,你還會這樣做嗎?”

                  “會!”

                  他對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他堅信在新疆開展植樹造林、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循環經濟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確的。

                  事業的發展也完全證明了他的戰略選擇,眼下,這里已度過最困難的時期,幾千畝林地郁郁蔥蔥,生產經營穩步向好。目前,除留夠人造標準森林所需的林木外,可供出售的胸徑在4厘米~20厘米之間的優良苗木達百萬棵以上。

                  回望這幾年的經歷,谷遷喬說:“我是一個幸運的人,我要感恩這個時代、這片土地、這里淳樸的人們,感恩我的摯愛親朋,沒有他們,我成就不了這個事業!” 

                     中共阿克蘇地委委員、紀檢書記王志華(右一),在擔任阜康市委書記期間,到新疆上青園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竹柳園區調研

                  幾年來,自治區林業廳和昌吉州林業局,阜康市委、市政府,水磨溝鄉黨委政府,以及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多次來指導工作,給予幫助;林業部門主動上門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落實林業扶持政策,積極辦理林權證書;財政局和信用聯社在他資金最緊張的時候,及時給予資金支持;市政建設部門考察了解到竹柳的優良品質后,訂購了一批樹苗……

                  在這里,該享受的政策,有關部門主動及時送上門,這讓谷遷喬感觸頗深。比如,信用聯社對企業真誠服務、放貸款廉潔高效;再比如,辦理林權證要實地測量,市里下來十幾個同志,連續忙了好幾天。谷遷喬過意不去,想安排大家吃頓飯,但被拒絕了。

                新疆林業廳資源林政處處長崔衛東(右一)到新疆上青園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竹柳園區調研

                  “人家沒吃一頓飯、沒吸一支煙,林權證和貸款很快就辦下來了!”谷遷喬非常感動。

                  自治區林業廳的一位同志曾來到這里,看到這么大的一片林海后大吃一驚——幾年前從這里經過時,還是一片荒蕪,沒想到兩年之后卻是如此規模的綠色林海。他緊緊拉住谷遷喬的手說:“您在綠化上的貢獻感動了我們林業人,您的堅韌與投入是林業人的典范!”。在自治區第三屆新疆苗木花卉博覽會上,谷遷喬受邀參加并在會上做了經驗介紹。去年9月,在自治區農林牧高端科研部門的領導和專家來阜康市專題調研會上,谷遷喬又應邀參會和發言。 

                  谷遷喬親身體會到:新疆的創業環境是很好的、這里的干部群眾是厚道的、對來這里干事業的人是敬重的。

                中共阜康市委書記張曉文(右一),到新疆上青園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竹柳園區調研

                  新疆人民的無私幫助,給了谷遷喬戰勝困難的勇氣,他深深地愛上了這里,萌發了“要在這里干上后半輩子,甚至百年之后守望在這里”的想法。

                  不僅如此,谷遷喬還有一個心愿、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莊重承諾:這片林子培育成標準化森林后,捐獻給國家。   

                 

                莊重承諾所有標準化林木捐獻給國家

                  他定下規矩,愿意來合作的伙伴首先要認可這個先決條件,他和5個股東立字為據,莊重地簽下了《合作伙伴承諾》——

                  喬夫園林創業的根本宗旨是:熱愛新疆,愿意為新疆的建設、發展、團結、和諧、美麗、富庶而艱苦奮斗……凡公司合作伙伴,必須無條件、無償的同意公司轄下的所有標準化林木捐獻給國家……

                  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境界?這是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博大胸襟!這是一個退休老同志的高尚情懷!                                    

                  未來

                綿延幾公里的竹柳園區,郁郁蔥蔥

                  5000畝林海,郁郁蔥蔥;5000畝綠色,滋潤大地。每當有人走過這片5.5公里長、1公里寬的林區時,無不驚嘆這片連綿的綠色。一位林業專家調查后說,這是新疆規模最大、管理最好的竹柳園區。林業部門稱贊這里是沙荒改造植被恢復最好的地方。新疆農業張紅聽說后專門來這里考察,撰寫文章《會吃堿的樹——竹柳》,進行介紹。

                  谷遷喬的綠色產業發展初具規模,5000畝林地種植了數百萬株樹苗,其中竹柳3500畝,其它為夏橡、白蠟、皂角、加拿大青楊、北美楊、碧玉楊、水曲柳等十幾個優良樹種,基本形成了長勢旺盛、樹型美好、生態優良這樣初具規模的、具有明顯生態效益的人造森林,可以為美化西域、美化邊疆提供優質的種苗和技術,目前園區價值已達上億元。                              

                  未來如何發展?一直是谷遷喬思考的問題。為此,他請來專家進行指導,制訂了中長期發展規劃,按照規劃:前5年做好苗木苗圃種植,未來培育苗木萬畝以上,奠定堅實的主導產業基礎;中5年形成造林規模,逐步發展林下經濟,如種植、養殖、加工等,拉長產業鏈條,壯大企業實力;后5年發展森林休閑娛樂旅游等,最終形成綠色循環經濟生態示范園。按照規劃,園區將統籌安排和優化路網建設、園林建設、生態產業科技研發等建設,做到科學規劃、統籌發展、和諧共生。    

                  谷遷喬先生向前來參觀考察的客人介紹園區發展情況

                  一些客商慕名而來,洽談合作。來自臺灣的養生專家林博士,在烏魯木齊了解到有這么大規模的竹柳園區時,改簽返回機票,堅持等了3天見到谷遷喬,希望利用竹柳副產品進行保健品開發合作;福建省的援疆大學教授也主動聯系,希望利用竹柳落葉形成的豐富的腐殖層種植食用菌;石河子市的陳先生,登門邀請谷遷喬前往考察,愿意拿出自己的6000畝地,希望進行造林合作……

                  在林地一角,矗立著一個巨大的彩繪圖,向人們展示了未來“綠色循環經濟生態示范園”的美好愿景。  

                  竹柳美景

                  秋高氣爽,又是一年收獲季;日出日落,最美不過夕陽紅。置身園區,但見夕陽西下,層林盡染;微風吹來,綠波蕩漾;遠眺天山,云卷云舒。谷遷喬在新疆大地繪出了一幅最美的畫卷。

                  綠色夢想,未來可期。

                  谷遷喬先生,我們祝福您! 

                  (文/ 黃軍領)

                  

                文章關鍵詞:新疆;造林;老人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