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鄭州法桐數量已超140萬棵 估計占所有行道樹80%

                2017年08月22日07:42  來源:大河網

                5034

                 

                 當年種樹時,人們在金水河內取水。

                  上世紀50年代的鄭州二七廣場

                  上世紀60年代在金水河里玩耍的孩子們

                  情誼

                  為了救一棵法桐,兄弟倆雨中滑倒多次

                  自從一批批法桐在鄭州扎根,這座城市便與法桐結下了難舍的緣分。在很多老鄭州人心里,法桐樹就像是朝夕相處的家人,不飾虛華,樸實親切。

                  徐鳳州的弟弟徐田州,今年74歲。每次憶及法桐往事,徐田州都心潮難平,他記得,1955年初春的一個星期天,哥哥帶他在鄭州城區玩。下午,乘2路公交返回時,下起了大雨,公交車行駛到現在的人民路十一中北邊的路段時,哥哥突然大聲對司機說要下車。

                  此時,公交車外雨下得正大,二人想要下車的地方又不是公交站點,公交司機和乘客一時都弄不明白是咋回事。

                  哥哥著急地上前解釋:“馬路對面有一棵剛栽上不久的小法桐樹被雨水沖倒了,我是個栽樹的人,得趕快下車把它扶起來栽好。”哥哥的話,感動了全車的乘客。公交車停住了,門開后,兄弟倆下了車。外面風雨正大,只見路西邊有一棵直徑五六厘米的法桐樹連根倒在路溝里,正順著湍急的雨水往不遠處的金水河里沖去。

                  倆人在泥水里深一腳淺一腳追趕著,幾次滑倒又起來,終于抓住了這棵小法桐樹。這時,弟兄兩個已成了“落湯雞”,渾身上下的棉衣濕了個透。趁著雨勢漸小,倆人在原來的樹坑處,弟弟手扶樹干,哥哥雙手挖泥往坑里填,終于重新栽上了這棵小法桐樹……

                  徐田州說,從那以后,每次坐公交車路過人民路,他都會張望一下那棵法桐樹。幾十年過去了,這棵法桐樹在他的掛念中慢慢長大。當初直徑只有五六厘米的法桐樹,如今已長成直徑四五十厘米的大樹。

                  對這棵法桐的方位,徐田州仍牢記于心,“人民路金水河橋西側,向南第十二棵樹。”現在每次路過,他都感慨萬千,“時間過得真快啊……”

                  變遷

                  鄭州行道樹中,法桐比例越來越高

                  上世紀50年代初,鄭州中心城區面積只有不到5平方公里,而行道樹也只有七八十棵。

                  鄭州的法桐行道樹發展軌跡是啥?連日來,記者采訪了鄭州市園林、林業等多個部門,并查閱了大量資料后,得到了幾組數據。

                  2000年,鄭州的法桐樹有六七萬棵,其中,作為行道樹的法桐有4萬多棵。到2006年,鄭州市區的行道樹有20多萬棵,其中法桐占30%左右,有6萬到7萬棵。除了用作行道樹的法桐,鄭州市區各機關單位、家屬院、公園、學校等也種植有法桐,加在一起約有30萬棵。2012年,鄭州市區的行道樹增加到30萬棵,其中法桐行道樹的比例增加到46%,達到了13.8萬棵。而當時,全市所有的法桐種植數量已達110萬棵。到2014年,鄭州市區的行道樹數量仍保持為30萬棵,其中法桐行道樹的比例增加到55.3%,達到了16.6萬株。

                  截至目前,鄭州市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443.04平方公里,是上世紀50年代初的88倍。鄭州市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鄭州全市法桐種植數量已達140.9萬棵,其中,鄭州市區的行道樹總數這兩年暫未統計,但估計法桐行道樹在所有行道樹中所占的比例已增加到

                  80%。

                  疑問

                  法桐為啥被稱為“世界行道樹之王”?

                  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的專家介紹,法桐被園林界稱為“世界行道樹之王”,是因為法桐生長速度快,3到5年即可成蔭,且法桐樹葉大,遮陰效果好,制氧能力強。此外,法桐可降低城市噪音10到30分貝,在法桐樹下,空氣濕度可增加50%至60%。

                  鄭州市綠化工程管理處的專家稱,法桐最早產于歐洲東南部及亞洲西部,晉代時開始引進到中國,繼而引入中原,當時被稱為“祛汗樹”“凈土樹”。

                  據記者了解,新中國成立前,鄭州市就生長有法桐,但數量較少。從上世紀50年代初,鄭州開始把法桐作為行道樹大面積種植。雖然鄭州大面積種植法桐的歷史沒有南京等城市早,但是專家介紹,鄭州的法桐是“后起之秀”,因為氣候等原因,鄭州很多法桐樹比南京的法桐更粗壯高大。

                  科普

                  鄭州的“法桐”其實應該叫“英桐”

                  法桐,學名叫懸鈴木,得名原因是其所結果球像一個個風鈴懸掛于樹上。但很多人不知道,鄭州街頭的法桐實際上是個誤稱。

                  鄭州市綠化工程管理處的專家稱,鄭州街頭引種的是“二球懸鈴木”,即英國梧桐。真正的法國梧桐學名叫“三球懸鈴木”,另外還有一種學名叫“一球懸鈴木”的,是美國梧桐。

                  十八世紀,法國人把懸鈴木帶到上海,栽在霞飛路作為行道樹,因其葉似梧桐,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隨后人云亦云,把懸鈴木統稱為法桐。

                  現在,鄭州樹齡較大的法桐,集中在人民路、迎賓路、金水路、人民公園等地。

                  (AⅠ·02~AⅠ·03舊照片為記者翻拍)

                文章關鍵詞:法桐;三球;行道樹;懸鈴木;法國梧桐 責編:謝瑜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法桐頻撞車被“截肢”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這些法桐就開始守護著鄭州市緯五路。電鋸把樹杈鋸斷,吊車吊起斷杈,十幾個人拉另一繩索控制樹杈,保持平衡,扭轉“著陸”方向……  10分鐘后,斷杈穿過空中的公交電纜,平穩落地。

                • 法桐頻撞車被“截肢” 緯五路老法桐瘦身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這些法桐就開始守護著鄭州市緯五路。電鋸把樹杈鋸斷,吊車吊起斷杈,十幾個人拉另一繩索控制樹杈,保持平衡,扭轉“著陸”方向……  10分鐘后,斷杈穿過空中的公交電纜,平穩落地。

                • 鄭州一棵法桐被車撞 樹干傾斜存安全隱患

                  “你們過來看看吧,這邊有一個法桐樹根松動,歪了”7月16日,鄭州市民王先生向記者爆料稱,這棵法桐的位置是鄭州市黃河路與緯五路交叉口向南200米路東。記者隨即趕到王先生所爆料的現場了解情況。

                • 光明路上,法桐樹折斷

                  昨天凌晨,市區光明路南段一棵法國梧桐樹的樹枝折斷后倒在了快速車道上,所幸沒有人員受傷。昨天下午,受損的法桐已經被市園林處工作人員從根部鋸斷運走。

                • 鄭州文化路首批被挪走法國梧桐“落戶”沙口路

                  移除工作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內側的國槐樹進行截冠,另一部分是對外側的法桐樹進行起挖。這輛前臉上印有“鄭州市綠化工程處”字樣的卡車,將負責文化路行道樹中的首批“搬家客”——法桐。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