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虛擬運營商實名制調查:經銷商用假身份證批量綁卡

                2016年09月02日07:00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5034

                  業內人士稱 治理電信詐騙不能只靠實名制 關鍵點在支付渠道

                   因接連發生的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繼而發生離世慘劇,讓近年來已然泛濫的電信詐騙,被推至聚光燈下。矛頭所向,靶心之一,是詐騙者常用的170/171號段,以及其背后的虛擬運營商。

                   虛擬運營商利潤空間小、管理和渠道建設經驗匱乏,加上渠道商為搶市場忽視規范,造成業內“養卡”泛濫,進而導致170/171號段成為“詐騙集中營”。同時,業內專家表示,實名制難以完全解決電信詐騙,關鍵點在支付渠道。

                  數據

                  實名登記率并不低

                  為給電信、聯通、移動三家獨大的電信市場注入活力,工信部于2013年底開始發放牌照,虛擬運營商作為“鲇魚”被引入市場,170與171開頭的號段即由虛擬運營商運營。虛擬運營商本身沒有基礎網絡,它們租用三大基礎運營商的網絡,從三大運營商手中批發語音流量、短信等服務,再直接分銷或者加入自己的創新服務后,賣給消費者。

                  截至目前,工信部發放了5批共42個虛擬運營商牌照。涉山東徐玉玉案的遠特通信,即是第二批獲得牌照的虛擬運營商。 自稱是“中國最大的一站式通信服務平臺”的遠特通信,實名登記率似乎并不算低。 在工信部網站8月5日公布的對虛擬運營商實名制落實情況抽查暗訪的結果中,遠特通信在網用戶實名登記信息合規率為95.95%,符合工信部曾經提出的“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的要求。

                  調查

                  經銷商大量“養卡”

                  記者從上海部分電話卡售賣點了解到,沒有身份證件,也可以買到170或171號段的電話號碼。

                  記者詢問無需登記的原因,有店家向記者出示了一種35元一張的電話卡,稱該卡屬于一次性卡,不可再充值,故無需登記。 而更多商家則直言,自己出售的虛擬運營商卡,已經經過實名認證,符合相關規定,其中一個店家拿出了一摞標價50元的電話卡,均為171號段。他告訴記者,所有的卡在經銷商手中進行了實名登記,“經銷商有辦法找到大量身份證進行登記,為了方便消費者”。但對于具體的操作辦法,他表示并不了解。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內人士表示,該店家所說的情況是行業內常見的“養卡”現象。“養卡”又稱“假激活”,虛擬運營商通過非法途徑買來大量身份證信息,提前給待售的電話卡進行身份認證。

                  興起

                  管理和渠道建設經驗匱乏

                  “這也是虛擬運營商的無奈之舉。”該業內人士稱,“在很多省市虛擬運營商的號碼交易很不活躍,但按照規定,虛擬運營商只有在每個開展業務的城市用戶開卡比例達到50%,才會獲得下一批號碼資源。為了維護市場,他們只能這么做。”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表示,170、171號段成了詐騙電話的集中營,暴露了虛擬運營商管理經驗和渠道建設經驗的匱乏,“許多剛剛拿到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沒有放號的渠道,也沒有發展用戶的概念,這時很多經營卡的企業就會找到虛擬運營商尋求合作。在過去三大運營商的渠道競爭就已經非常激烈,虛擬運營商的出現讓發展用戶更加困難。許多成為渠道商的卡商為搶奪市場會忽視一些規范,非實名制開卡就是這個時候興起的”。

                  無奈

                  利潤少不愿一刀切全關停

                  記者打開遠特通信的官網,立刻就有一個頁面彈出要求客戶配合進行實名制認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不少運營商都會用各種方式提示消費者主動進行實名認證,但因為用戶黏性不高,虛擬運營商的客戶主動認證的比例非常低,“很多實用虛擬運營商號碼的人都是外地打工者,多為臨時使用,用完號碼就丟棄了,認證追溯對他們不具有約束力”。

                  “虛擬運營商也挺無奈的。消費者不主動認證,很大一部分源自‘僵尸’用戶,但又不能一刀切把所有不認證的用戶服務暫停,這樣又會誤傷正常使用的消費者。”鄒學勇說。 記者電話采訪了一家位于浙江的虛擬運營商,其負責人表示,虛擬運營業務只是企業的邊緣業務,內部沒有采取什么額外的監管措施。 鄒學勇透露,虛擬運營商一般會從三大運營商手中拿到7-8折的優惠,再將這些語音流量、短信等服務以原價賣給消費者,但經過層層渠道的“盤剝”,其中的利潤空間很小。更何況許多虛擬運營商為了搶占市場推出零月租、零漫游費等更實惠的服務,進一步壓縮了自己的利潤空間。

                  監管

                  電信詐騙遭遇立案難

                  至于實名制之外的監管,虛擬運營商似乎能做的不多。比如,詐騙短信。鄒學勇表示,虛擬運營商并不掌握用戶的通信數據,數據內容還在三大運營商手中。

                  一位產業分析師認為,指望三大運營商協助虛擬運營商監管是不現實的,三大運營商和虛擬運營商說直白點,就是供貨商和分銷商的上下游關系,分銷商環節未按實名制操作出了問題,不可能讓上游的企業來幫忙監管。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也表示,電信運營商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這樣做。主管部門應當是工信部,其次詐騙發生以后,則是公安系統來負責,但實際立案也是很難的。 “刑法里面有一條,同一個電話被舉報500次可以立案,但騙子電話都是打給不同地方的人、不同的運營商,大家即便舉報也在不同地方的公安系統,如何能達到500次呢?工信部的做法是發送短信比較多的用戶會限制,讓它不能發短信 ,之前廣東、福建一個省一年幾十萬用戶被停掉。”付亮說。 一位TMT產業高級分析師表示,很多虛擬運營商不是走電信運營商的公網,他們很可能會走IP網這種線路,所以偽造起來更加容易。 上述分析師補充道:“在實名制實施的過程中,關鍵是如何去驗證開卡人和其持有身份證是一致的。有些賣卡的渠道商,并不需要客戶提供身份證,有的都可以為客戶找到身份證進行登記。這對于違法犯罪的人來說,成本其實也很低的。”

                  聲音

                  實名制難解決電信詐騙

                  對于虛擬運營商,工信部8月26日已經發話要嚴管。這對于打擊電信詐騙的功效,還有待時間考驗。不過,騙子使用的詐騙電話號碼,并不只是170/171號段。有統計信息顯示,詐騙電話46%來自170、171號段,54%來自于其他號碼。

                  一名商家聽說記者不愿接受170、171的號碼,遂從柜臺下面取出另一疊電話卡,稱“來自正規運營商,不要身份證,卡片已經認證過了”,但需要每張卡額外加收30元。 同時,記者在淘寶網上也發現有大量商鋪都提供非170、171號段的非認證卡。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電信詐騙并不會因為實名制就可以完全解決。由于電信通信是跨國連通的網路,堵住國內的170/171這類“便宜資費方案”的門號,只不過是提高了詐騙業者電話費用成本(改用國外、跨境的電信服務)。實施電信詐騙需要許多環節,成功的關鍵在支付管道,因此在金融機構、銀行柜臺、提款機更應該宣導電話詐騙的風險,減少民眾根據詐騙集團的指示完成匯款的可能。 “作為虛擬運營商來說,他們的責任是完成實名登記,而不是監管電信詐騙。”該業內人士說道。 付亮也表示:“電信詐騙只要實施就一定有銀行卡,銀行卡實名登記比手機嚴格多了,手機實名制能解決這個嗎?” 據澎湃新聞

                文章關鍵詞:身份證信息;資費方案;實名制;養卡;工信 責編:王嘉懿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鄭州男子更換身份證時信息出錯 證明“我是我”犯難

                  去年年底,他準備用房產證辦二次抵押,發現房產證上登記的身份證號與現在使用的身份證號不一致,還不能走“身份證自行升級”的簡易管理渠道。”   昨天下午3點左右,河南商報《陪你去辦事兒》欄目記者陪同老朱來到這家銀行的紫荊山支行,在營業部三樓一間辦公室,見到上述李姓客戶經理。

                • 電信詐騙頻發 河南平輿縣一名女大學生被騙11萬

                  電信詐騙頻發,前天,記者獲悉,河南平輿縣的一名女大學生也遭遇了一場騙局。8月24日,小閆來到平輿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報案,警方的受案回執單上寫著“2016.8.23平輿縣閆**被詐騙案一案,我單位已受理。

                • 女子丟失身份證被警方以涉嫌組織賣淫罪拘留

                  原本高高興興準備坐火車回娘家,卻莫名其妙進了看守所。

                • 女子丟失身份證被警方以涉組織賣淫罪拘留

                  8月29日上午,懷化鐵檢院駐所檢察人員曾冬林在對在押的韓玲進行入所教育時,發現了端倪。而提起懷化鐵檢院駐所檢察人員,韓玲坦言,因為當時自己在看守所,不知道檢察官為她做的工作。

                • 女子丟失身份證被警方以涉嫌組織賣淫罪拘留

                  8月29日上午,懷化鐵檢院駐所檢察人員曾冬林在對在押的韓玲進行入所教育時,發現了端倪。而提起懷化鐵檢院駐所檢察人員,韓玲坦言,因為當時自己在看守所,不知道檢察官為她做的工作。

                • 12306網站現漏洞

                  開車前6小時內退的車票,暫時并未采取“隨機”處理,依舊是退票后立刻返回票倉,這給黃牛提供了轉賣空間。對此,一名“黃牛”表示,“隨機回庫”使得這種倒賣方法不再可行,現在黃牛票往往需要提前一天“預訂”。

                • 12306網站升級驗證碼 多個搶票軟件失效

                  開車前6小時內退的車票,暫時并未采取“隨機”處理,依舊是退票后立刻返回票倉,這給黃牛提供了轉賣空間。對此,一名“黃牛”表示,“隨機回庫”使得這種倒賣方法不再可行,現在黃牛票往往需要提前一天“預訂”。

                • 12306網站現漏洞 “黃牛”持假身份證囤票

                  開車前6小時內退的車票,暫時并未采取“隨機”處理,依舊是退票后立刻返回票倉,這給黃牛提供了轉賣空間。對此,一名“黃牛”表示,“隨機回庫”使得這種倒賣方法不再可行,現在黃牛票往往需要提前一天“預訂”。

                • 12306網站現漏洞 “黃牛”持假身份證囤票

                  開車前6小時內退的車票,暫時并未采取“隨機”處理,依舊是退票后立刻返回票倉,這給黃牛提供了轉賣空間。對此,一名“黃牛”表示,“隨機回庫”使得這種倒賣方法不再可行,現在黃牛票往往需要提前一天“預訂”。

                • 女子多次被當吸毒者遭警方攔停做尿檢 曾丟身份證

                  多次被公安機關誤認為是吸毒人員,還拉去做尿檢,閻良籍的馮女士說,她現在心理的陰影面積大得都沒辦法測量了。

                • 溫州學子成“網上通緝犯” 身份證遭人冒用犯案

                  在江蘇上大學的溫州學子小盧回家探親,莫名其妙成了通緝犯,被抓進派出所過了一夜,直到深圳警方趕來確認才真相大白——有人冒用了小盧的身份。深圳警方告訴盧先生,有人在2013年12月14日利用小盧的身份證復印件注冊了一個手機號,并利用這個手機號和深圳一名女子聯系。

                • 成都試點身份證指紋信息登記工作 5分鐘辦完

                  今年年初,全國已啟動了二代身份證指紋信息登記工作,到明年年初將在全國全面鋪開。居民身份證指紋登記時,需要攜帶本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身份證件丟失補領的,則需攜帶本人《居民戶口簿》和丟失補領居民身份證申請書。

                • 身份證丟失或被盜將即時失效 冒用者將入黑名單

                  針對銀行工作人員開展人證一致性核查時難以辨別身份證是否失效以及丟失或被盜身份證容易被冒用等問題,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黃明6日表示,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并于近日上線試運行。

                • 大學上了一年卻沒學籍,誤填的身份證號碼何時才能改回?

                  高考后,成宇被遼寧鞍山市的遼寧科技大學錄取,但由于身份證上的錯誤信息沒有被糾正,學校也無法為他注冊學籍。根據該《辦法》,確實應該由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對成宇的身份問題進行復核并上報教育部。

                • 研究生盜同學身份證騙貸 10個月辦33張銀行卡

                  警方提醒在校大學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件  警方從劉某某處查獲的證物,包括偽造身份證、冒用他人信息辦理的銀行卡及作案手機等。希望能引起廣大在校大學生的重視,保管好自己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別讓他人冒用辦理銀行卡或貸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