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戶政改革正在密集調研中 難點在于福利保障

                2013-11-22 08:05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為穩定員工隊伍,有的企業此前已在探索著幫助員工在城市里安家。

                  為穩定員工隊伍,有的企業此前已在探索著幫助員工在城市里安家。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摘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

                  ●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從嚴合理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薄薄一張紙,卻隔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人削尖腦袋想進城,無懼日漸增長的城市病,吸引他們的正是這戶籍背后的“紅包”;有人或留根守地,或坐等拆村。河南以城市少、人口多、省會壓力大、人均富裕程度不高的狀態,站在戶籍改革的起跑線上。記者了解到,我省戶改調研進行時,時間表卡在福利提供能力上。有專家指出,戶改將是經濟發展的指揮棒,不妨把福利提供者充分市場化。

                  一個家庭樣本

                  哥哥:定居縣城方便娃上學

                  戶口在村留地留根兒

                  每天早上,家住沈丘縣城的老李就騎上電動車,把兒子送到縣城一所小學,隨后才到自己經營的小面館。

                  今年45歲的老李是沈丘縣石槽鄉人,目前跟老婆孩子在沈丘縣城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一家三口雖然都在城里,但戶口卻依然在農村。

                  “我從沒想過要把戶口遷到縣城,現在縣城的戶口還沒農村戶口的福利好。”老李算了這樣一筆賬:老家有七八畝地,一年下來國家給的種田補貼有上千元,收獲的糧食也能賣幾千元。“如果把戶口遷到縣城,土地沒了,這筆收入就沒了,還不如農民身份實在,家里有幾畝地心里踏實。”如今,每到農忙季節,老李依然會回到老家忙活幾天。

                  除耕地補貼外,老李說:“現在超過60歲的農民都有養老保險,看病90%都實報實銷,比縣城還高,要把戶口遷到城里,可享受不到這些政策了。”

                  因此,在老李租住的小區里,有很多像他這樣在縣城安家的農村人都沒有轉戶口。

                責編:南樂天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