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崛起:聆聽民生改善的足音

                2013-01-10 06:09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解 “憂”

                  加強保障百姓更無“憂”

                  邁入老齡社會的河南,“老有所養”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環。

                  去年7月31日,有關負責人宣布,我省已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比國務院確定的時間表提前了兩個月。 這意味著,農民和城里人享受到同等待遇的養老金,已在我省成為現實。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只要符合相關條件,不用繳費就可按月領取養老金。

                  有養老的“錢”,還要有養老的“地兒”。來自民政部門的數字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省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托老站(點)等達3300多個、社區為老服務組織5000多個,為老服務志愿者10多萬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城鄉困難群眾也共享到了民生改善的“雨露”。近年來,我省不斷提高低保補助水平,去年,全省城鄉低保補助再度上漲,城市月人均不低于180元,農村月人均不低于87元,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也比上年有大幅提高。

                  2012年12月28日,我省新農合惠民新政出爐,乳腺癌、肺癌、終末期腎病等群眾多發的18個病種即將納入我省農村居民大病醫保。這是我省在建立大病保障機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省衛生廳副廳長秦省介紹,上述大病全部實行按病種限額付費,新農合和醫療救助最高給予95%的補償。該措施今年正式實施后,將有效破解“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難題。

                  謀 “利”

                  順應期盼多謀民生之“利”

                  “十項重點民生工程”是2012年的民生“重頭戲”。所涉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保……項項牽系中原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養,牽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幸福感的提升。

                  在去年宏觀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的形勢下,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是省委省政府在務實發展中持續改善民生的生動體現,是共建共享、凝神聚力構建和諧中原的汩汩“暖流”。

                  “勞有所得”,就業是民生之本。

                  2012年,我省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5萬人,其中省內就業比重接近80%。而在2011年,全省農村勞動力省內轉移就業人數首次超過省外。一年多來,越來越多的務工者體會到了“家門口就業”的幸福感覺。

                  與“就業”密不可分的“收入”,是衡量我省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桿。

                  2012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9%、10%左右。百姓腰包更鼓了,日子更富足。

                  “住有所居”,住房是每一個懷揣“我想有個家”夢想的中原百姓的共同期盼。

                  2012年,我省新開工保障性住房43萬套、竣工22.5萬套,超額完成既定任務。全省城市(縣城)的56%入選國家和省級園林城市(縣城),人居環境的顯著改善讓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更富足、更美滿、更幸福,民生改善的足音連著民心,凝聚民力。

                  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在造福人民、實現中原崛起的征途上,我們欣喜地發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正漸行漸近。(記者 屈 芳 陳小平)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