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從去年4月份就開始監測PM2.5,他們使用一臺文具盒大小的速測儀,只需1分鐘,即可測出所在位置的PM2.5濃度。昨日,該組織的志愿者王志龍在水科路華北水院宿舍區進行了兩次監測,并通過微博“@河南綠色中原”發布數據,上午8時23分,PM2.5濃度為604微克/立方米。
王志龍說,根據他的監測,剛進入新年,鄭州空氣1月1日還不錯,PM2.5濃度,1月2日17,1月3日24.2,1月4日36,1月5日升到96,進入了輕度污染級別;到了1月6日和7日,PM2.5猛增到237和376,污染級別進入重度污染。
“1月8日的監測數據也達到我記錄以來的最高值。”但是,王志龍也說,他使用的速測儀功能有限,數據不一定準確,只是體現某一個地點1分鐘內的PM2.5情況,不能代表一大片區域。
如是說
超三成PM2.5來自汽車
“適合晨練嗎?需戴口罩出門嗎?政府部門應建立一個多渠道發布機制,公布數據,提醒市民。”昨日,自然之友河南小組負責人崔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官方認為三成的PM2.5來自汽車尾氣,但隨著機動車數量的不斷增長,我認為目前其影響已經遠超三成,同時,城市四環以內有不少大學、酒店、浴池等單位在使用小鍋爐,其排放物也是PM2.5的重要來源之一。”他說。(記者 王瑋皓 實習生 渠雪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