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規定:規范區域內禁止設立犬類交易市場,禁止從事犬類規模養殖;非助殘需要,每戶居民只準飼養一只寵物犬。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
在犬只管理備案制度中,規定“犬只出生滿90日的,應當到轄區公安派出所辦理備案登記手續”。由畜牧部門出具犬只狂犬病免疫證明,以及社區居民委員會出具符合養犬條件的證明的犬只,可以到派出所進行備案登記,領取養犬證和犬只標識。還有規定:“犬只生育幼犬的,養犬人應當在幼犬出生90日內,將超過規范數量的犬只自行處置。”
也就是說,在規范養犬區內,一個家庭只準養一條狗。小狗出生滿90天,就需要辦起相關證明,到派出所“上戶口”。如果自家的狗生育了小狗,按照一戶一犬的規定,多出的狗在出生90天內要自行處置。
現場
火爆狗市日交易量上千條
政府令出臺了,規定的明確而細致。而開封市民養狗的現狀卻與規定存在著較大的反差。尤其是老城區,養狗戶比比皆是,養10多條、數十條甚至上百條狗的大有人在;正因養狗的人多,在開封東郊,近年來逐漸形成了全國聞名的四大狗市之一,那里是市民集中販狗的場所。
12月16日上午9點,寒風凜冽,細雨蒙蒙。記者來到了開封市東郊的新宋路當地市民口中的“馬路狗市”。綿延近1000米的馬路兩邊,人流擁擠,有數千條狗正等候買主。
許多狗販牽著藏獒等烈性犬售賣,性情暴戾的烈性犬每逢路人或車輛經過,都會拼命嘶叫,場面嚇人。中小型寵物狗被商販放進手推車或裝進籠子,隨意地擺在路邊,或者商販干脆抱在懷里,往返走動著叫賣。“來看看吧,剛滿倆月的貴賓,便宜賣,誠心要600塊錢就給你!”一位大媽懷里抱著2只狗,邊走邊叫賣。
“周日人少,今天天氣不好,周四的時候不少外地人來這里買狗,生意更好。”一位商販介紹。
開封狗市每逢周四、周日開市,日交易量可達上千條。金毛、薩摩耶、哈士奇、大白熊、泰迪、比熊、博美……這里匯集的犬種齊全,成為周邊省市買家進行犬類交易的首選之地。
問題
理解政府規定但對未來擔憂
記者隨機采訪了21位販狗的養殖戶,其中大多數是下崗職工。他們都知道政府新頒布的《城市養犬管理辦法》,很多人顧慮重重。
“知道明年1月以后就不讓多養了,每家只讓養1只,我想著趕緊賣了吧。”30多歲的劉女士是一名下崗工人,對于“一戶一犬”的規定,她表示理解:“現在養狗的人太多,有些人家里養好幾條,每天出去遛狗,(狗)拉的到處都是,對城市衛生肯定不好。”
劉女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我本身是下崗職工,我老公單位效益也不中,家里養狗10多年了,主要因為自己喜歡,也是為了能賣點錢,以后要不讓養了,肯定會影響收入。”談話中,劉女士不停摸著自己懷里的小狗:“這只小泰迪才45天,母狗一共生了倆,剛才一個鄭州的女的抱走了一只,我本想停一段再賣,(新規)馬上施行了,(狗)太小了,我真舍不得。”
葉女士和兒子拉著狗籠車,擠過往來行人和商販,把車擺在一個十字路口。她的車上放著7只待售的中型犬阿拉斯加的幼犬,和1只大型犬大白熊的幼犬。
“我覺得不可能(實行)。”葉女士顯得很激動:“我家養了100多條狗,都是大中型犬,一家人就靠賣狗一年賺三四萬塊錢,說不讓弄就不弄了?我扎的本咋弄?這么多狗給我收了?”她的兒子接過話:“俺養的還算少哩,對面那家養了200多條。大家都是靠這(賣狗)吃飯的,我今年20多歲,幫家里賣狗都10多年了,以后不讓養了我干啥?”
辦法
繼續養犬要搬家,
放棄養犬可獲救助幫扶
新法令與現實狀況存在較大差距,市民也有諸多疑問,這項法令將如何實施呢?記者采訪了開封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副隊長秦永軍。他告訴記者:這一法令是相關部門經過幾個月的商討,借鑒鄭州、洛陽等地市的經驗出臺的。具體實施會分步驟、分階段,逐步落實到位,實施中也會本著人性化的原則,進行柔性執法。
集中整治將在明年1月到6月間。1月份進行對狂犬、流浪犬的捕殺收容;2月份對東郊狗市進行全面整治,現有的正規寵物市場也將搬遷到規范養犬區以外;3月份主要對主要街道和景區遛犬的行為進行整治;4月份和5月份對規范養犬區之內的犬只進行集中免疫辦證;6月份對規范養犬區內的無證犬和烈性犬進行收容,達到一戶一犬、禁養烈性犬的目的。
對新法令實施最為擔憂的是以一些養狗為生的市民,就他們的質疑,記者采訪了開封市規范養犬管理協調辦公室的于主任。于主任說:“不是不讓養,而是規范養犬、文明養犬。一家只能養一只犬,辦一個養犬證,市區內杜絕養烈性犬。養犬人必須對寵物犬進行疫苗注射,每年定期年檢,治理對全市百姓來說是好事。”
按照新法令的實施方案,明年上半年的集中整治結束后,明年7月份,政府對養犬經營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自愿放棄養犬且符合條件的犬養殖戶,進行社會救助和就業幫扶。
于主任說:目前民政、社保部門正在制定方案,同意放棄養殖的商販,如果生活確實困難,將由民政部門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進行管理,同時由社保部門幫扶就業;愿意繼續養殖的,可以搬遷到規范養犬區以外養殖。“畢竟你養100多條狗,尤其是烈性犬,街坊鄰居的安全和生活肯定會受到影響。”(首席記者 周斌 實習生 李夢龍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