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蟻族的幸福猜想
白周松去年從學校畢業后,進入一家公司從事電梯銷售工作,每月工資兩千元左右,現在文化路張家村租房居住。
為了在鄭州立足,白周松每天騎著電動車在市區跑業務拜訪客戶,風雨不斷。每天第一個到公司,最后一個離開,白周松工作這般拼命,是為了他的幸福生活。
為了愛情,他和相戀五年的女友,放棄了雙方父母在老家的安排,相約畢業后都留在鄭州工作。
“女友的媽媽除了房子,沒有其他要求。”白周松說,現在的房價對他來說太高了,盡管父母都說可以贊助一些首付款,但如果收入上不去,房貸也是一個大問題。
今年秋天,白周松和女友偷偷領了結婚證,還到社區申請了公租房。“暫時買不起房,住到小區里過渡,總比城中村要好一些。”
白周松給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定了目標:2015年之前買房,正式告訴雙方父母結婚。“目前的生活還有些拮據,但以后的收入會越來越高,我們兩個都在努力打拼。”
【聲音十年】
一套經適房圓“蟻族”夢想
今年5月份,33歲的吳鑫一終于摘掉了蟻族的“帽子”,從都市村莊中搬進了芙蓉花苑小區。這是一個保障房小區,位于鄭州市大學路與長江路交叉口。
2005年就從老家來鄭打拼的吳鑫一,一直和母親、妻子在都市村莊中租房住,靠打零工、干裝修掙一份辛苦錢,生活上一直不寬裕。在鄭州買房,吳鑫一一直認為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一件“純屬偶然”的事情,讓吳鑫一圓了自己的夢想。
那一年,吳鑫一參加了經濟適用房搖號,沒想到一次就中簽了。拿著多年的積蓄,向親戚又借了一些錢,吳鑫一湊夠了首付,貸款買下了一套不足90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
“房子算解決了我們一家的大問題。”趕上了經適房取消前最后“一班車”的吳鑫一,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而家庭情況也日漸好轉。
安達物業芙蓉花苑項目部經理王獻良說,芙蓉花苑項目共29萬平方米,可居住2900戶低收入家庭,今年3月份已交付了716套經適房,已經入住了將近300戶。而配建的204套廉租房正在裝修中,今年年底將與另外590套經適房一同交付使用。
【微評十年】
農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樣幸福
十年滄桑,十年巨變。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1年十年間,河南累計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共9880億元,開發投資從2002年的138.36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2620.01億元。全省房地產開發實現年均16.7%的增長,竣工房屋建筑面積達17.71億平方米。2011年,河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31.8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了12.6平方米,居住條件顯著改善。
自2007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連續六年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列入承諾為民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2002年以來,全省累計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9380萬平方米、127萬套,基本建成6329萬平方米、84萬套,累計投入建設資金819億元。今后三年,我省將再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20萬套。
隨著城鄉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房地產企業、物業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成立,為老百姓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而縱觀河南城鎮化發展,尤其是2010年城鄉建設三年大提升行動計劃啟動后,一個個城市規劃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全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火如荼,目前已有500個新型農村社區基本建成,6000萬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巨變,越來越多的農民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憧憬十年】
○在縣城、農村也能住好房
劉青山(建筑工地木工):城市里小區,比俺們老家農村和縣城住著好得多,希望咱河南、外地的大開發商,以后不僅在城市里建房,也能到縣城、到農村建房,讓咱河南人都能住上好房子,住進好社區。
○愿都市“蟻族”都能有房住
王仙嶺(小型科技公司負責人):在鄭州城中村蝸居五年,深深體會到了大學畢業生剛走出校門的窘迫與不易。我們公司現在員工不多,大部分是走出校門不久的學生,公司沒能力給他們分房子,但在小區為他們提供了套房作為宿舍。希望政府的保障房能越建越多,讓他們今后都能有舒適的房子住,摘掉“都市蟻族”的帽子。
○希望房價能真的降下來
牛春林(社區菜店老板):鄭州的房價,對我們這樣的打拼者來說,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希望保障房能把我們這樣的人納入其中,解決住房問題,也希望房價能調控下來,讓我們能承受得起,真正融入鄭州這個城市。
經適房改變住房困難戶的住房條件(東方今報記者 王獻軍/文 袁曉強/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