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小學報名 家長遭遇“無厘頭”刁難

                2012-08-24 06:24 來源:東方今報

                  ●家門口有學校 為啥分配卻遠了

                  家住金水區的孫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為啥家門口就是學校,而孩子卻被劃到了幾里外的其他小學。

                  “都說小學入學是就近分配,可我們卻是‘就遠分配’。”孫先生說,他們家樓下對面就是一所小學,可眼睜睜看著學校卻沒法報名。他說,他家住在農科路32號院,女兒6歲9個月了,在給孩子報名時,卻被告知他們被劃到了離家幾里外的豐產路小學。

                  對此,金水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因為農科路附近的學生比較多,早在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上小學時,孫先生所住的小區就被分到了豐產路小學,這幾年生源壓力一直在增加,所以這幾年政策沒變。

                  ●學校暗示高價 不交錢不能上

                  郁悶的還有王女士,辦齊證件還是報不上名,還被暗示要多交錢。

                  王女士說,她和愛人離婚后,因沒房,就和孩子一直住在孩子的姨媽家,她和孩子的戶口也都在孩子的姨媽家。昨天,當她帶著孩子去報名時,學校以“生源緊張、王女士家沒房”而拒絕接收。又去附近幾所學校問了問,同樣被拒絕。

                  在跑了五所學校后,王女士又回到了最初去的學校咨詢,有老師悄悄說:“抓緊時間,要不然,名額可是有限啊。”王女士一直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后來,她找人一打聽才知道,學校這是在暗示她要多交錢。

                  王女士不想多花錢,可是當她回到家里,看到孩子背著小書包,興沖沖地說“要去上學”的情景時,就暗地里流淚。她一邊向記者反映學校的亂收費,一邊湊錢等學校通知去交錢。

                  【無厘頭理由】

                  1.在鄭州居住年限太短不能接收?

                  郝先生來電稱,自己在鄭州打工四五年了,今年6月,他的居住證因到期又換了個新的。可學校稱,居住證必須是2012年5月1日前辦的。對此,各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居住證只要在有效期內即可。

                  2.外來務工子女報名還得交“三金”證明?

                  老家在駐馬店泌陽的馬女士在鄭州一家小公司打臨時工,簽有勞動合同,但并沒交“三金”。昨天報名時因“三金”被拒。對此,各區教體局表示,外來務工子女報名時,只需要備齊“六證”即可。

                  3.孩子因“超齡” 被學校拒收?

                  陳女士的孩子生于2004年9月16日,報名時,學校說年齡太大了,無法接收。對此,金水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孩子可能是在老家上過一年級,來鄭州后發現沒法轉學,才打算再讀一年級。目前,只能區里協調。

                  4.想報名 得有完稅證明?

                  來自信陽的孔先生在鄭州做建材生意,有工商營業執照,可報名時,學校讓他出示完稅證明。孔先生怎么也想不通,對此,各區教體局再次強調,外來務工子女報名,只需“六證”即可。(東方今報記者 高冬麗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記者 沈翔/圖)

                  ■ 銳評

                  不能讓“入學難”永遠無解

                  每年新生報名之際,就是“入學難”的抱怨集中爆發之時。審視入學難,其實有兩種,第一種是“入重點學校難”,第二種是“入普通學校也難”。

                  對于第一種情況,不能一味指責家長“削尖腦袋不擇手段”,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誰不想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呢?問題在于,重點學校總是稀缺的,教育主管部門的主要精力不應放在“錦上添花”上,而應放在“雪中送炭”上,扶助基礎薄弱、硬件較差的學校縮小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對于第二種情況,也不能抱怨外來務工子女占用本地教育資源,因為只要在鄭州生活工作,就有權利平等地享受這個城市的教育資源。這就提醒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加快彌補歷史欠賬,通過修補制度規章、加大資金投入等渠道爭取多建新學校,包括和大企業、房產商進行合作共建等形式。

                  入學難注定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通過一個數據就可以看出形勢的嚴峻。2011年鄭州市常住人口大約為860萬,而按照鄭州市的規劃,到2020年要實現人口達到1500萬的目標。這樣巨大的人口增長,警示教育主管部門,必須早做籌劃,提前布局,加大新建學校力度,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辦學,從根本上保證每個孩子都擁有充分的受教育機會,這樣才不會讓入學難永遠無解。(東方今報評論員 夏繼鋒)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