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零售商不向客戶開具發票,一般只提供“出庫單”。
大河報記者深入調查,揭開代理商與零售商聯手欺騙消費者內幕
□策劃特稿部□執行記者何暉文閆化莊圖
閱讀提示
“對不起,您所說的套餐我們去年已經下線,您購買的可能是‘轉讓卡’,我們無法查詢……”“對不起,您的卡號不存在,系統沒有您的信息……”近來,記者頻繁接到對此類3G無線上網卡的投訴。而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個專業性更強,操作更隱秘,甚至有個別代理商與相當數量零售商相互勾結欺騙消費者的內幕逐漸揭開——
【短命套餐】
運營商客服回應“查無此卡”
卡“死”后他才知道,這張上網卡既沒有密碼,卡主姓名也不是他本人,不能查詢也不能續費。
“對不起,您所說的套餐我們去年已經下線,您購買的可能是‘轉讓卡’,我們無法查詢,您可以到當地營業廳查詢……對不起,我們這里沒有添加營業廳查詢電話……”
多次求助無果后,黃國航(化名)徹底崩潰。
他手中一張商務套餐隨e行無線網卡在用了10個月后突然變成了“死卡”。
卡“死”后他才知道,這張上網卡既沒有密碼,卡主姓名也不是他本人,不能查詢也不能續費。
黃國航供職于鄭州一家廣告公司,去年6月份,他以950元的價格在鄭州科技市場購買了一張移動無線上網年卡,該卡以147380開頭,號稱在全省范圍內可“不限時長”、“不限流量”(即無限卡)。他購買時,零售商稱該年卡贈送三個月網費,他實際上可以使用15個月。零售商以發票用完了為由只向他開具了一張出庫單。
不料,黃國航剛用了10個月就不能再上網,再找零售商時發現柜臺已經轉租。
于是,他開始撥打10086求助,客服回復系統查不到這張卡的信息。
黃國航從10086客服那里得知:此卡歸屬地在安陽。而安陽客服的答復是,這種資費套餐已經下線,系統無法查詢該卡信息。黃國航很奇怪:已經下線的網卡怎么還能在市場上出售?歸屬地在安陽因何能在全省使用?
安陽客服答復,黃國航買到的應該是“轉讓卡”。安陽客服承認此種套餐應該只在安陽境內有效,但她并不解釋為什么能在全省使用。
因黃國航無法提供密碼,安陽客服建議他到安陽營業廳查詢,但安陽客服稱無法提供營業廳咨詢電話,理由是“系統沒有添加”。
【聯手騙錢】
代理商、零售商各有所圖
零售商靠的就是“吃資費”,而代理商看中的則是運營商的“返利”。
黃國航的遭遇是河南某高校學生齊曉東(化名)的“翻版”。只不過,安陽變成了廣西,移動變成了聯通。
去年4月,也是在鄭州科技市場,齊曉東購買了一張聯通3G上網卡,因為聯通是余額制消費,齊曉東預存網費用完后續繳費時卻被告知,系統內查詢不到他的卡片資料。
他持有的卡片歸屬地在廣西,無法在鄭州營業廳繳費。他被聯通公司的10010客服告知:不是在本地營業廳購買的網卡,系統內無法顯示其信息。
黃國航和齊曉東的遭遇均非個案。
在河南聯通營業廳工作人員那里,此類網卡被統稱為“竄卡”,“竄卡”在正規的營業廳根本買不到,之所以能在流動市場上有一席之地,零售商靠的就是“吃資費”,而代理商看中的則是運營商的“返利”。
“黃國航原本被承諾的15個月資費事實上是存在的,之所以用了10個月就被‘停’,原因是代理商或零售商在客戶購買前就已經將此卡激活,使客戶的實際使用期限縮短。”一位不愿具名的通信行業網絡工程師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通信業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運營商對代理商每月都有開卡指標,代理商一個月開了多少張卡必須在當月銷完。否則,既拿不到運營商的返利,還會造成資金積壓。
“代理商一般都會把沒賣出去的網卡自己激活,而客戶并不知道內情。代理商拿到的返利遠遠超過激活所帶來的虧損。而自己激活的那些卡如果贈送的數據流量多,則可以直接當做上網卡到外地去低價銷售,有的甚至將贈送的數據單獨分開銷售,賺取高額利潤。‘無限卡’給代理商帶來的利潤更豐厚,黃國航使用的歸屬地為安陽的此類上網卡,早些年批價只有400元還贈送3個月網費,如今代理商需要實際打款850元才能拿到。”5月3日,一個經銷商告訴記者。
【記者探查】
“無限卡”具有很強欺騙性
在客戶使用一段時間后,代理商會通過身份證和密碼對卡進行掛失重新補卡再行銷售,而客戶手中的卡便成了“廢卡”。
記者探訪鄭州科技市場、中關大廈、百腦匯等電子產品集中地發現,這種被稱作“無限卡”的卡號很有市場,售價從960~1100元不等。
在那位不便具名的資深工程師看來,不限時長不限流量的“無限卡”嚴格意義上并不存在。他說,早在2007年之前,運營商曾經推出過基于WAP的無限流量上網套餐,很快,各地運營商又開始陸續取消這一套餐,使用這一套餐的用戶也在減少。但這種從正規渠道已經停止發售和辦理的“無限卡”身價逐年看漲,國內價格從380元到2500元不等。
據他估算,全國范圍內,各種“無限卡”套餐應該在5000種以上,單就黃國航們使用的安陽移動“隨e行”這款,市場上應該至少還有30000張在流動。
在他看來,本來只在歸屬地有效的安陽移動的“隨e行”想要擴大覆蓋區域并不困難,只需修改技術參數,擴大端口即可完成。“但要想實現這種結果,只能靠運營商內部人員。”
此前被訪的那名經銷商向記者表示,這種價格越來越昂貴的無限卡很具迷惑性甚至欺騙性。
據他透露:代理商和零售商都會從事這種勾當,他們欺騙客戶的手段一般有兩種:銷售包月流量較大的卡號,并設置呼叫限制,使卡號不能撥打電話。客戶最初使用時,流量不會超過包月流量,當包月流量用完后,客戶很快會發現卡號無法上網。零星客戶來找時,零售商會以多種方式與其周旋,如果大量客戶上門,他們會撤柜走人。而代理商會將其銷售的卡號通過實名登記在自己名下,客戶購買時既不告知卡的密碼,也不出具正規發票,更不過戶。在客戶使用一段時間后,代理商會通過身份證和密碼對卡進行掛失重新補卡再行銷售,而客戶手中的卡便成了“廢卡”。
“這早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代理商和零售商都這么做,補一張卡只需10元,賣一張卡最少的收益也在300元以上,如果是續費后重新銷售,利潤則更豐厚。”他說。
該經銷商稱,客戶能買到異地卡,本身就說明各地電信運營商之間的3G資費套餐有矛盾,而運營商對代理商管控不嚴,導致原本該由消費者享受的各種優惠,被渠道代理商所吞食。
無數個黃國航的存在恰恰使“實名卡”變了味兒。
【投機牟利】
“竄卡”猖獗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商家在價格低的地區采購,再倒賣到價格較貴的地區從中牟利。鄭州境內的無線網卡一般來自廣西、山東、內蒙古、山西。
記者向鄭州科技市場數家商戶咨詢后得知,很多商戶都有外地進貨渠道,除了本地卡以外,外地卡已經占據市場份額近三分之一。
一名蔡姓商戶以聯通卡為例向記者介紹,聯通無線上網卡是余額制,在全國的資費標準都一樣,本地卡和外地卡在使用上并無區別。因為是從外地低價批發卡,價格相對便宜很多,“我們稱這種卡為‘竄卡’。”
但記者發現,如果消費者不主動詢問,商戶們一般售出的都是外地卡。
他稱,造成差價的原因在于各地促銷價格不同,商家在價格低的地區采購,再倒賣到價格較貴的地區從中牟利。河南的卡一般“竄”往北京、上海、廣州,而鄭州境內的無線網卡一般來自廣西、山東、內蒙古、山西。
一位聯通營業廳的工作人員稱,根據相關規定,在本地營業廳辦理上網卡套餐需要填寫個人身份信息即實名認證。如果上網卡丟失,去到本地營業廳即可辦理補卡。但如果是外地卡的話,就無法在本地補辦,需要到其歸屬地補辦。
除此以外,銷售價格也受到沖擊。電信營業廳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只能按照規定價格銷售,零售商低價銷售外地“竄卡”對本地市場影響不小,營業廳的銷量每月都在大幅減少。
據記者了解,這種情況在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家運營商均普遍存在。
為打擊假3G上網卡,中國聯通去年曾聯合10010官方網站、淘寶商城、銀行郵購業務等組建正品聯盟,承諾無論用戶通過什么渠道購買聯通3G上網卡,均可免費正品檢驗。但事實上,沒有“進網許可”的假上網卡設備仍舊銷售火爆。
(代理商和零售商在相互勾結欺騙消費者,是怎么得逞的?異地網卡有何隱患?消費者該如何防范?請繼續關注3G無線上網卡資費陷阱調查《下》)
記者何暉
手機:13837160721
E-Mail:hehui16@sohu.com
新聞記錄歷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