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選擇創業的大學生不少,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了當然好,失敗了也沒什么可怕的,年輕,有的是資本。可是,在南京江寧大學城金陵科技學院就讀的兩名大三學生小楊和小項心中異常憋屈,他們覺得自己這創業“失敗”得有些“邪門”。
小楊和小項被金陵科技學院內一個非常火爆的名叫“龍門校園商城”的微信公眾賬號吸引,從家里借了一筆啟動資金,準備創業,想買下它自己運營。沒想到,他們花10萬元買下這個微信公眾賬戶后不久,登錄的賬戶就被一個權限更高的賬戶踢除了。這讓他們傻了眼。
創業夢剛開始就被摔得粉碎:
花10萬元購買了一個微信公眾號,
剛起步登錄賬號卻被踢除了
小楊和小項是南京市江寧大學城金陵科技學院大三學生,臨近畢業,兩人準備嘗試一些小項目的創業。經過考察,他倆發現校園里有個叫“龍門校園商城”的公眾號人氣很旺,粉絲都是在校學生,約有8千人,粉絲粘性很強。
【該公眾號的關注界面】
小楊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個公眾號涵蓋各種校園服務,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代拿快遞。因為公眾號持有人已經運營了一段時間,應該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服務類的公眾號。因此,小楊和小項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于是找到了這個公眾號的所有人王先生進行了溝通。
【小楊】
【小項】
項同學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當時我們問這個平臺是誰的,他說這個東西是他的,是和別人合伙的,這個平臺的所有權和處置權在他手里。經過多次和王先生溝通交談,今年6月底他們以10萬人民幣從王先生手里買下這個公眾號的所有權。小楊和小項分別通過銀行轉賬和支付寶兩種方式付給王先生10萬元,雙方還簽訂了買賣合同。
沒想到兩人只經營了一個月,在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就出問題了。小楊稱,有一天,突然發現登不上去了,原先的賬號被踢了。小楊覺得匪夷所思,花了10萬元買來的公眾號,自己理應有支配權,沒想到居然被人一腳踢了。兩人經過一番了解,踢他們的人才是這個“龍門校園商城”真正的所有人,這位所有人還告訴兩位同學,王先生無權買賣他的公眾號。
小楊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自己的賬號被踢后,他立即找到了王先生。對方硬是逼著自己承認,賬號轉手后經營情況不佳,愿意低價轉讓。接著,王先生自己再低價接回來。這樣的要求被小楊和小項斷然拒絕。隨后,兩人報警,王先生被南京江寧警方傳喚。
背后故事:
原來王某不是創始人,
真正的創始人并不知道賬號被賣
在警方的聯系下,“龍門校園商城”的“老板”現身了。在民警的聯系下,這位姓茍的先生從連云港趕到江寧。茍先生承認,兩位同學被踢,是他干的。“人家花10萬元把這個微信公眾賬號買下來了,你為什么把人家踢了。”對于紫牛新聞記者的提問,茍先生稱,自己才是老板,微信公眾賬號也是自己的,兩位同學并沒有向自己購買,當然要踢了。
【公眾號所有人茍先生】
對于茍先生和王先生的關系,以及“龍門校園商城”這個微信公眾賬號的前前后后,茍先生詳細向紫牛新聞記者介紹了一番。原來,茍先生之前就是從事校園物流這個行業,他和王先生也只是朋友關系。“當初,王先生找到我,要和我合作。”茍先生稱,因此,他們才創立“龍門校園商城”這個微信公眾賬號。該賬號創立后,主要著力做校園內面向學生服務的相關內容,主要的業務是快遞的代拿業務。茍先生稱,之所以說“龍門校園商城”這個平臺是自己的,原因是,該微信公眾賬號的主體是南京天易物流有限公司,茍先生的女朋友是該公司法人,茍先生自己是該公司股東。
2015年,“龍門校園商城”這個微信公眾賬號創立了。茍先生稱,當時王先生手下有人,在快遞代拿領域已經做了一段時間。因此,在“龍門校園商城”這個微信公眾賬號創立后就把快遞代拿業務交給了王先生。2015年10月,為了運營方便,茍先生將該微信公眾賬號的最高權限交給了王先生。直到2017年9月,茍先生發現“龍門校園商城”代拿快遞的業務被鏈接到了一元代拿這個微信公眾賬號中。事后,茍先生才知道一元代拿是王先生自立的門戶。雙方經過溝通,都不能接受對方提出的條件,因此,茍先生決定收回“龍門校園商城”微信公眾賬號的最高權限,并將一元代拿這個鏈接刪除了。重新拿回賬號后,茍先生決定自己重新開始運營,因此就將具有管理權限的幾個賬號全部踢除了。而這里面就包括了小楊和小項的賬號。茍先生強調說,自己并不知道賬號被賣的事情,王先生事先也沒有任何溝通。“自己不是因為知道賬號被賣而踢除了小楊和小項的權限,而是因為剔除了小楊和小項的權限才知道賬號被賣了。”茍先生這樣說。
故事反轉:
王先生稱已將經營管理權進行出售,
事先也和茍先生溝通
那么,茍先生所說的是否屬實呢?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了事情的另一方王先生。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就是金陵科技學院畢業的學生,當初在校時發現很多學生不愿意自己拿快遞,因而發現了這個商機,成立了快遞代拿公司。“當初自己和幾個創業小伙伴成立的公司就叫龍門鏢局,主做快遞代拿這一塊。”王先生稱,自己的團隊在學校已經小有名氣,拿下了學校的市場。
時間到了2015年,學校公開招標金陵科技學院快遞中心,茍先生帶領的團隊中標了。王先生稱,自己就收到了茍先生的消息,意思是他們是官方認可的,以后代拿業務只能他們干。由于不想自己的創業成果被抹殺,王先生和茍先生坐下來談合作,成立了“龍門校園商城”微信公眾賬號,王先生的團隊仍然在做代拿業務。
時間到了2017年,王先生自稱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問題,需要休息。并且也覺得經過兩年的實踐積攢了不少經驗,想試試更大的平臺。于是,王先生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發布消息,稱想把“龍門校園商城”微信公眾賬號賣出去。不久,小楊和小項接手。王先生稱,這件事情他和茍先生口頭上商量過,對方同意了。并且當時自己的設想是出售“龍門校園商城”微信公眾賬號的經營管理權,但是由于經驗不足,所謂的經營管理權在出售合同這一塊沒有寫明。
隨后,紫牛新聞記者從派出所獲悉,派出所經過調查,此事警方定性為經濟矛盾,不做詐騙立案。在警方的調解下,王先生退還了兩位同學的10萬元,至于茍先生和王某公眾號所有權的問題,警方建議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報料人:王女士)
6月22日,一條“新鄭市龍湖鎮撤銷了”的虛假消息通過網絡渠道迅速傳播,不少自媒體更是冠以“重磅”“權威”字樣予以轉載、推送,目前鄭州市網信辦已對違法公眾號“鄭州365淘房”、“云房內參”、“中原樓市”展開調查處理。
2月11日,一個名為“比爾蓋茨”(gatenotes)的公眾號發布了一段30秒視頻,比爾·蓋茨在視頻中用生澀的中文向讀者問好。在2008年宣布從微軟“退休”之后,比爾·蓋茨的主要精力就花在了和妻子打理兩人設立的慈善機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上,他還宣布將580億美元個人財產全數捐給慈善基金。
長遠來看,刷量破壞了微信目前倡導的綠色生態,讓原創內容沒法變現,讓微信的廣告增長受到威脅,讓優質賬號沒法和商業賬號抗衡。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投資人在投資公號時,并非看重其內容或行業影響力,只是做“短期持有、盡快變現”的打算。
近日,廣州越秀警方抓獲1名嫌疑人蔡某,其利用微信公眾號吸納會員,收取會員入群費后再通過微信群及某網絡云盤傳播大量淫穢視頻的方式進行非法牟利。
近日,廣州越秀警方抓獲1名嫌疑人蔡某,其利用微信公眾號吸納會員,收取會員入群費后再通過微信群及某網絡云盤傳播大量淫穢視頻的方式進行非法牟利。經審訊,嫌疑人蔡某對利用微信傳播大量淫穢視頻的行為供認不諱。
不但沒有留下病根,而且經過了這場戰斗,寶寶的免疫力得到了鍛煉,寶寶的免疫力更強壯了,從這個角度看,疾病對寶寶也不是什么壞事呀。公眾號及版主介紹:兒科醫生的醫學科譜公眾號(微信:whekys)是公益性質的,目的是為宣傳科譜知識。
打擊微信公眾號的抄襲亂象,需要各方聯動。平臺提供商治理監管乏力、相關法律法規缺位、讀者漠視抄襲行為,再加之巨額利益的驅使,微信公眾號想不成為抄襲者的天堂都很難。成因復雜,因而打擊微信公眾號的抄襲亂象,就必須各方聯動。
微信公眾平臺昨天發布公告稱,將整頓朋友圈內部分商家通過外鏈誘導分享、誘導關注的行為。 公告稱,商家若第一次違規,將受到封號30天、攔截鏈接、刪除誘導增加的粉絲、關閉流量主等懲罰;商家如果第二次被發現違規,則其公眾號將會被永久封號。
微信最近動作頻頻,特別是在微信公眾號方面更是幾乎每周都會有功能上的變化。微信公眾號的馬太效應已經顯現,微信大號的閱讀量超十萬二十萬,而很多微信賬號的閱讀量不過數百,草根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下降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今天關于微信的兩件大事,在媒體圈引發廣泛討論。在前臺的改版主要是調整了閱讀數的顯示位置和規則,閱讀數由之前的頁頭調整到了頁尾,并且高于10000次閱讀的文章只顯示10000 。依東樓看來,即使是此次國信辦沒有發布對即時通信工具的管理條例,微信官方也不希望在媒體的道路越走越遠。
在微信對部分公眾號文章閱讀數和點贊數公開進行內測以來,不少公眾號運營者感到恐慌,競相通過技術手段或雇“水軍”更改閱讀數和點贊數。社會化營銷公司點點客的戰略總監劉清認為,公眾號文章閱讀數和點贊數的公開是一種進步,且是必然的。
一個標明刷閱讀量的商家該服務的標價是1元增加1個閱讀量,客服告訴記者,所有閱讀量都是系統來加,“微信能不能檢測出來,我們不清楚,我們只負責加。”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該店家在7月27日和28日兩天,就賣出2000多個產品,如此算來,該店家僅過去兩天,通過提供刷閱讀數服務起碼進賬2000元。
昨天,多名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向記者反映,在昨天午間12點多到下午1點多,多次登錄微信公眾號后臺網頁版,均出現“頁面不存在”的字樣。坊間傳聞,故障疑由公眾號文章大量刷粉導致微信服務器后臺崩潰。
昨天,多名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向記者反映,在昨天午間12點多到下午1點多,多次登錄微信公眾號后臺網頁版,均出現“頁面不存在”的字樣。坊間傳聞,故障疑由公眾號文章大量刷粉導致微信服務器后臺崩潰。
公眾號“集贊”四次將會永久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