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社會新聞 > 正文

                綏德抗洪“最小志愿者”累癱照走紅:一天背70多袋面

                2017年08月04日09:53  來源:北京青年報

                5034

                  (原標題:綏德抗洪“最小志愿者”累癱照走紅)

                 

                  7月26日,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發生特大洪水災害。洪災過后,救災工作陸續開展。在此期間,一張小男孩累癱在礦泉水“山”旁的“最小志愿者”照片走紅網絡。8月3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照片中的小男孩名叫胡智博,今年12歲,剛剛從綏德縣江德小學畢業,即將升入初中。問及熱傳的照片,胡智博的媽媽稱,“雖然智博的照片在網上 火了 ,但我們更希望他好好學習,不要分心。”

                  7月26日,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發生特大洪水災害。洪災過后,救災工作陸續開展。據了解,7月25日至26日,陜西榆林市綏德縣爆發特大洪災,14.57萬人因此受災。洪災過后,留下了一片狼藉。當地隨即征集志愿者,開展搶險救災的后續工作。在此期間,一張當地的救災照片走紅網絡。照片中,一個戴著眼鏡、留著寸頭的小男孩,背靠在由礦泉水堆起的“山”旁,嘴巴半張,在太陽下蜷著腿熟睡。小男孩的身上用別針別著一塊紅布,上面印著“志愿者,遠竹中學”字樣。當地網友稱,這是綏德抗洪救災中的“最小志愿者”。照片曝光后,引發眾多網友熱議。

                  男孩名叫胡智博,是那張熱傳照片中,在礦泉水“山”旁,頂著烈日酣睡的“最小志愿者”。8月3日,胡智博的媽媽梅亞麗告訴北青報記者,這張照片是8月1日被當地人拍到的,“不知道是誰拍的,當時我在別處參與救災,他在遠竹中學附近,剛卸完70袋面,應該是太累了,打了瞌睡。”

                  自8月1日以來,胡智博的這張照片在網上走熱,不少網友點贊“最小志愿者”,評論說“小小年紀有擔當”,但也有網友擔心男孩的身體吃不消,疑問為什么“讓這么小的孩子做這么累的工作”。

                  對此,梅亞麗說,參與救災是兒子主動提議的。放暑假之后,他自己要求去救災的,從7月28日一直到今天,沒斷過,通常一天要 工作 將近10小時。“我去做志愿者還是智博動員的,他比我強。洪災之后,他說想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現在主要是幫忙搬米、面、礦泉水,也會在重災區幫居民鏟泥。”照片傳到網上,胡智博看到大家在夸他,“挺開心的,但是孩子有點害羞,看到自己的照片有點不好意思。”

                  梅亞麗說,她和胡智博的父親都已下崗,家里的收入,現在全靠孩子爸爸在外面打工,而她主要在家照顧胡智博。“兒子平時在家也會幫我做家務,他知道我有腱鞘炎,基本上攬了家里掃地的活,也會幫他二爺掃院子,很懂事。”

                  但參與救災,梅亞麗一開始也會擔憂,“怕他累,很心疼。”她回憶稱,連著一個多星期,兒子每天早出晚歸。“回來之后睡得可香了,躺床上的時候是什么樣子,醒來還保持那個樣子,都沒翻身。”

                  雖然皮膚曬黑了,累得背心汗濕了,但胡智博從不跟媽媽抱怨。“在救災現場,智博每天都會一直來裝貨卸貨,一直在干活,其他人讓他休息一會兒他也不去,擰得很。”

                  梅亞麗說,讀小學時,智博一直是班干部,今年小學畢業,9月份就要上初中了。雖然網上都在熱傳兒子的照片,但她希望,孩子不要分心,“能健健康康的,將來考上大學,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好。”

                  對話

                  最小志愿者:救災雖然累,但是很值得

                  昨日,北青報記者對話“最小志愿者”,詢問他在救災現場的感受,以及看到自己的照片“走紅”網絡的感想。12歲的胡智博說,自己不是小孩子了,能參與救災,感到很開心,看到大家肯定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北青報:為什么想到去當志愿者?

                  胡智博:看到大人們都在救災,我想我都六年級畢業了,不是小孩子了。雖然不是在救災第一線,但是希望可以當“后援隊”。

                  北青報:從什么時候開始參與救援?

                  胡智博:從7月28號到現在,沒斷過。每天早上7點起床,8點就到了。晚上回家的時間不固定,一般6點多能回家。

                  北青報:覺得累嗎,大人的活干得來嗎?

                  胡智博:我主要往車上上水、送方便面、卸貨。最多的一天背了70多袋面、大概3000箱礦泉水和2000箱方便面。累是有點累,反正一回家就想睡覺。

                  北青報:你睡在礦泉水“山”旁的那個照片,引起很多人關注。

                  胡智博:那天是我卸完70袋面之后,太陽曬得熱,實在扛不住了,所以靠在水上睡著了。媽媽告訴我,網上有我的照片,很多人夸獎我,我挺開心的,雖然(救災工作)挺累的,但我自己覺得值得。

                  北青報:打算什么時候結束救災志愿活動?

                  胡智博:再過幾天吧,但是結束之后,我也會跟叔叔阿姨們,去幫助我們災區的人。

                文章關鍵詞:抗洪;志愿者;走紅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長江委防辦:抗洪不存在犧牲小城市保大城市

                  沈華中:圩垸保護的范圍歷史上就是調蓄大洪水的場所,主動破潰可以有效分洪,有利于減輕防洪保護區的壓力。技術分析組由長江委副總工程師王新友任組長,長江委防辦副主任沈華中和長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吳德緒任副組長,由長江委和長江設計院等單位11名專家組成。

                • 抗洪不存在犧牲小城市保大城市

                  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自3月以來,長江流域發生了27次強降雨。

                • 抗洪掛了彩 初心仍不改

                  抗洪掛了彩 初心仍不改

                • 江蘇持續降雨長江水位達警戒 多城抗洪壓力巨大

                  入梅后首場“下馬威”,從昨天下午開始的24小時“暴力梅”讓江蘇段長江水位臨界警戒線,其中常州、南京兩地多處水位接近堤壩,大運河水位已經超過1991年歷史最高水位,城區內多處房屋進水告急,被組織轉移。

                • 江蘇降雨長江水位達警戒 多城抗洪壓力大

                  入梅后首場“下馬威”,從昨天下午開始的24小時“暴力梅”讓江蘇段長江水位臨界警戒線,其中常州、南京兩地多處水位接近堤壩,大運河水位已經超過1991年歷史最高水位,城區內多處房屋進水告急,被組織轉移。

                • 汛期提醒:泥石流向兩側山坡跑

                  已經入防汛關鍵期,目前我省的降雨天氣較多,凡是居住在山洪易發區或沖溝、峽谷、溪岸的居民,每遇連降大暴雨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 遂平縣清除河道障礙物 確保安全度汛

                  在“蘇拉”“達維”臺風到來之前,遂平縣對全縣危房、大中型河道、中小型水庫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檢查,確保安全度汛。

                • 生活小貼士:遭遇洪水如何自救

                  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尤其注意: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 河南省首個山洪防御體系建成投用

                  前幾天俺這里雨下得很大,但是沒有一人傷亡,這都得益于山洪防御體系,一遇緊急情況,我們就通知群眾及時安全撤離。地處伏牛深山區的南召縣,山高溝深水庫多,防汛形勢嚴峻。

                • 德國洪水致500條航線受阻 民眾自愿上街參與抗洪

                  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圖片報》6月5日報道,德國東南部連日來遭受洪水侵襲,導致多個城市受災嚴重,其中尤以德國南部城市帕紹(Passau)最為嚴重。當地時間6月5日上午,面對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德國多地數千名民眾自愿走上街頭,“阻擊”洪水,參與防洪救災。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