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社會新聞 > 正文

                "新中國大廈"系列案:"宋志永團伙"20人一審獲刑

                2016年06月28日17:15  來源:財經網

                5034

                  作為廣州知名的“爛尾樓”,新中國大廈因涉廣州最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幕后控制人潘維曦卷款7億元潛逃香港、眾多官員牽涉其中而備受社會關注。隨著“潘維曦案”和“宋志永團伙案”的相繼一審宣判,新中國大廈案漸入尾聲。

                  6月28日上午九點半,多達20名被告人站在廣州市海珠區法院第一法庭等待宣判。

                  這20名被告人是“新中國大廈”系列案中“宋志永團伙”成員。新中國大廈地處廣州市十三行路1號。20年來,圍繞矗立于此的大廈,各利益相關方博弈不斷、沖突難止,歷經由地標變爛尾、再由爛尾重煥生機的種種巨變。

                  據《財經》記者此前的調查,該大廈由一名叫潘維曦的商人所建,后因涉廣州最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潘攜7億多港元一跑了之,潘一方面通過攀附的眾多官員,另一方面靠著手下的“涉黑”力量,即便是“在逃之身”,潘仍謀取大廈利益多年(詳見《財經》報道《新中國大廈“紅與黑”》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50330/3851362.shtml)。后,潘維曦被抓。

                  新中國大廈案中的“涉黑”力量主要指“宋志永團伙”。2015年4月,“宋志永團伙”涉黑案在連審8天后,于4月28日結束一審庭審。該團伙20名被告人中有7人被指控“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強迫交易、故意傷害”等多項罪名,另外13人同時被控涉嫌“領導、組織或參與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其中,作為首犯的宋志永,被控“涉黑”等罪名,被公訴方建議量刑10年至20年。

                  《財經》記者獲得的判決書顯示,宋志永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強迫交易罪,故意傷害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0年,余下19人被判一年六個月到六年七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由于人數較多,法官在現場詢問20名被告是否上訴時表示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即可,不需要給出理由,結果20人均表示要上訴。

                  據《財經》記者了解,新中國大廈案事涉兩起案件:其一是“潘維曦案”,其二是潘曾經的合作伙伴“宋志永團伙案”。

                  2015年9月30日,《財經》曾獨家披露了潘維曦一審獲刑16年半的消息,他涉“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行賄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三個罪名。

                  隨著此次“宋志永團伙案”宣判,備受關注的“新中國大廈”案漸入尾聲。

                文章關鍵詞:財經;涉黑;獲刑;大廈;一審宣判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我們希望同時成為中美的好友

                  面對美國重返亞洲后中美之間的競爭,李顯龍說:“亞洲國家,當然包括新加坡,也有其他很多國家,既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李顯龍:我們知道需要哪些素質和資歷,問題是誰能勝任這個位置,他/她能否和團隊、和新加坡人民共同合作。

                • 財經新環境 軍訓新生活

                  8月12日上午,駐馬店市財經學校2016級新生軍訓動員大會在學校禮堂隆重舉行,校長楊文濤、黨委書記邵家富、副校長周志禮、呂中禮、紀委書記李琦、工會主席蔣偉華、副校長于建昌、校長助理朱高珍、劉建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確山訓練基地中隊長田道廣出席會議。

                • 檀談鄭州樓市:年輕人買房趁現在

                  8月13日,由大象融媒攜手浩創優谷主辦的“大象融媒七里河畔名家公開課”在鄭州如期舉行,我們請到了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女士。

                • 厄爾尼諾橫行21個月 是否會再現98洪水之約

                  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本次厄爾尼諾事件自2014年9月開始發展,截至2016年5月已經持續了21個月,在2015年11月,海水升溫達到峰值,偏高達2.9℃。”  在18日和20日,國家防總先后兩次召開會商會,部署防洪工程科學調度、險工險段巡查防護、水庫安全度汛,以及山洪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內澇等防御工作。

                • 《財經》雜志社記者王曉璐涉嫌編造并傳播虛假信息

                • 《財經》記者涉傳播虛假信息

                  涉嫌伙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

                • "財經"記者王曉璐涉嫌編造并傳播虛假信息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備受關注的中信證券、《財經》雜志社、中國證監會有關人員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一事又有最新進展。《財經》雜志社記者王曉璐因涉嫌伙同他人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書帆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于8月30日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 財經名校畢業生都去哪了?金融是絕對主渠道

                  國內財經類名校畢業生就業去哪兒?人民網教育頻道根據日前各高校公布的2014 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選取了5所教育部直屬財經類院校,分別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進行了簡單分析比較。

                • 最有深度的財經新聞整合

                • 險資資產配置轉向 股市依賴癥逐步緩解

                  自今年保險投資新政配套細則的逐一落地,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便出現漸進式調整。尤其是在資本市場無明顯起色,而另類投資規模和收益雙升的鮮明對比下,近段時間以來,保險資金在權益投資上的大動作越來越少,已連續數月倉位都在10%附近的中下游水平。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