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社會新聞 > 正文

                南京被養母暴打男童回校上課 親生父親送氣上學

                2015年04月08日08: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5034

                  7日,南京被養母打得遍布鞭痕的男童已回到學校正常上學。然而,由于孩子特殊的收養關系,未來孩子如何處理,親屬間收養的孩子誰來保護,收養之前誰來評估收養人的心理健康等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進展

                  被打男童一直哭鬧著要回校上課

                  7日,記者來到被打男童施某的學校,學校德育處負責人陳媛媛告訴記者,當天上午,孩子已回歸學校,正常上課。孩子是他親生父親送來的。據其親生父親說,孩子一直哭鬧著要回來上課。

                  4日,一組男童被暴打的照片在網上瘋傳。照片顯示,一名男童背部、手臂、腿上布滿了傷痕,像是被鞭子抽過,腳也高高腫起。發照片的網友還配文字說明,男童于6歲被收養,父母為南京人。暴打行為是被學校老師發現的。這名男童正是9歲的施某。

                  這組照片一出,很快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5日午間,南京市公安局稱,孩子的養母因涉嫌故意傷害被刑事拘留。

                  警方介紹,經查,3月31日17時許,男童施某因未完成其養母李某布置的課外作業,遭到50歲的李某用抓癢耙、跳繩抽打及腳踩,致使施某雙手、雙腳、背部大面積出現紅腫痕跡。經法醫初步鑒定,已構成輕傷。

                  “回到學校,我們對孩子進行了心理輔導,我們也希望社會給孩子一個平靜的學習環境。”陳媛媛說,孩子學習成績不錯,也很乖巧聽話,相比同齡的孩子,感覺更懂事。

                  現狀

                  親屬間收養民政部門很少回訪

                  據施某的養父介紹,孩子的養母實為孩子的表姨。孩子的親生父母之所以愿意將孩子送給他們撫養,一是因為其家庭日子較為艱苦,二是他們沒有能力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環境。2013年,孩子6歲時,他們辦理了收養登記證,并將孩子帶到南京上學。日前,施某的養父還向媒體出示了收養登記證。

                  孩子養父介紹,孩子被領養之后,主要由孩子的養母來照料他的學習。妻子很要面子,為孩子說謊和學習也發過脾氣,但是他們是真心為孩子好。

                  南京市民政局福利事務處相關負責人馬紅介紹,目前國內可辦理合法收養手續的情況主要有三類,一是福利院棄嬰,二是陌生困難家庭孩子,三是三代以內親屬間收養。統計顯示,2014年南京市辦理收養手續的家庭是47個,2013年104個,其中約一半是類似施某這樣的三代以內親屬之間的收養。“三代以內”親屬收養條件相對寬松,收養孩子年齡由14歲放寬到18歲,送養家庭不受家庭困難條件限制,只要雙方有意愿就可申請辦理收養手續。

                  “‘相對寬松’的條件對親屬間收養家庭的評估和追蹤會造成一定障礙。”馬紅說,2013年,南京民政部門出臺《南京市收養子女家庭評估實施細則》,對收養的評估、收養后的回訪有詳細的規定,對一些特殊情況還有一票否決制,但這些規定只適用于福利院棄嬰收養,不適用親屬之間收養。

                  “事實上,在我國的收養法規中,沒有涉及合法收養手續辦理之后,制度上的跟蹤監管應該由誰實施、怎么實施。2013年南京市作為國家首批試點收養評估的地區出臺了這個實施細則,但這并不是法律層面的‘硬杠杠’,也并不覆蓋所有的收養類型。”馬紅說,目前對于福利院棄嬰的收養家庭,基本上做到了評估打分和追蹤回訪,而對親屬之間已經達成協議的收養家庭,民政部門很少再進行回訪。

                  馬紅說,現行法律體系下,民政部門只是送養和收養家庭的“中間橋梁”,收養中出現的虐待、遺棄等類似問題,還需公安和司法部門介入解決。

                  建議

                  收養過程中加入心理評估

                  一直關注此案的心理學專家張純6日見了孩子。他說,從孩子的舉止看,這個孩子應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外向型孩子,但他的語言非常矜持,眼睛迷茫,敏感、多疑、戒備。這表明他天性中的一部分被抑制了,這或許與孩子被鞭打有關。

                  張純也注意到了孩子特殊的收養關系。他說,目前對收養者的評估,更多的關注在于收養人的家庭收入情況、養父母的學歷情況以及住房等,都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物質的保障,但是缺少心理評估。希望相關部門能汲取這一案件中的教訓,進一步完善收養制度。

                  孩子最終何去何從,孩子的養父母是否還能繼續收養這個孩子,還需要有關部門調查、評估,案件所反映出來的諸多問題,都需要社會各部門來協作解決。(記者 朱國亮 王玨玢)

                文章關鍵詞:上課;親生父親;男童;暴打;送氣 責編:李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