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綠卡”拉近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2015-06-11 07: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出入境管理正從封閉性向開放性轉變,國內公民出境和外國人入境的渠道日益拓寬,而進一步完善中國的“綠卡”制度,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華投資、經商和旅游。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公安部研究決定,擴大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外國人工作單位范圍,從即日起,在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外商投資研發中心等7類企業、事業單位任職,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外國人,可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工作免辦外國人工作許可,在投資、購房、辦理金融業務、申領駕照、子女入學、交通出行、住宿登記等方面享受中國公民相應的權利,履行相應的義務。

                  此前,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世界移民報告》中文版。報告顯示,中國正在成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國,在本世紀的前10年,中國的移民增長了35%。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超常規、跳躍式發展,尤其是中國正式加入WTO后的10年,每年超過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孕育著國內巨大的市場和消費潛力,從而對國際跨國資本、企業巨艦形成了強大的“磁場”。目前,世界上500強企業大多數都在中國安營扎寨,眾多的跨國企業把研發中心和制造中心遷往中國,中國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

                  “綠卡”制度是歐美發達國家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人才競爭,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為適應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我國從2004年8月開始實施《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即中國的“綠卡”制度。《辦法》規定,對在我有關單位任職的外國籍高層次人才、在中國有較高數額直接投資的外國籍投資者、對我國有重大突出貢獻或國家特別需要的人員以及夫妻團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親屬等家庭團聚人員,可以授予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即中國“綠卡”。

                  時下,許多外國人在國內沿海地區、京、滬等大都市安家落戶,形成一個個獨特的外國人居住社區。如京城的韓國村、滬上的日本村……從國內一些大城市外向型經濟、國際社區蓬勃發展的趨勢來看,外來投資者、洋人才的大量涌入,正在起到強化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集聚效應”。同時,也迫切呼喚中國的“綠卡”制度盡快出臺。因為,中國“綠卡”制度的實施,不僅能進一步強化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對資本、人才和技術的“磁場效應”,更能給外來投資者、洋人才們一種“歸屬感”,使他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從而更好地為中國經濟建設服務。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家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在華定居的外國人,即使沒有加入中國國籍,只要拿到中國的“綠卡”,除了憲法規定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外,與中國公民一樣享有“國民待遇權”,外來投資者、洋人才們自然與國人是“無差別”的,更重要的是,一個城市的“洋插隊”越多,“歸屬感”越強,其國際化程度就越高,國際競爭力也就會越強。目前全國有10多個省市出臺了居留證制度,即通常所稱的“綠卡”。以廣東為例,獲得“綠卡”的留學生可以享受養老、醫療、子女入學等市民待遇,但繳納公積金還未實現。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出入境管理正從封閉性向開放性轉變,國內公民出境和外國人員入境的渠道日益拓寬。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正在更大的范圍、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程度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而進一步完善中國的“綠卡”制度,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華投資、經商和旅游。目前中國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綠卡”制度,對外籍高級管理和科技人才、投資數額較大的外籍投資者授予其在華的永久居留權,并給予持永久居留證件者以免簽入境等優惠待遇,以更好地吸引外籍人才和資金。

                 

                責編:彭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