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P2P謀變:左傍銀行 右傍基金

                2014-11-03 07:25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邱炯/插畫

                  邱炯/插畫

                  “圈錢”、“跑路”……提起P2P網貸平臺,很容易想起這些負面消息。不過,如果P2P與銀行“聯姻”,情況會否不同呢?

                  最近一段時間,在投資人印象中頗為草根的P2P網貸平臺正在悄然變身——它們與銀行合作成立的P2P事業部,成為銀行小微貸款業務的執行者。銀行自主試水P2P業務的平臺也開始逐步形成各自特色格局。

                  不僅如此,P2P平臺還與公募基金合力開發專項產品,使貨幣基金成為P2P用戶投資“閑時”的理財工具。

                  面對這一系列的動作,外界不禁感嘆,難道,P2P“大逆襲”的號角已經吹響?

                  首次“結盟”銀行

                  10月13日美國最大P2P平臺lendingclub創始人在中國創立的P2P平臺點融網宣布,與蘇州銀行深度合作。蘇州銀行將成立一個專門從事P2P業務的事業部,而點融網則將提供自身的先進成熟技術幫助該事業部搭建一個P2P平臺并提供相關服務。據了解,傳統銀行和成熟P2P平臺選擇直接“結盟”并深度合作,在中國尚屬首次。

                  無獨有偶,就在兩天之后,國內首家P2P網貸平臺拍拍貸也在10月15日宣布與長沙銀行、華安基金達成戰略合作,在資金托管、轉賬和余額理財方面推出創新服務。這也是國內P2P網貸平臺、城商行、基金公司首度進行三方跨領域合作。

                  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中掀起互聯網金融風潮最早的基金公司更是借助余額寶的示范效應,頻頻接觸互聯網企業,利用貨幣基金滲透P2P等投資理財平臺。

                  今年6月,博時基金與宜信普澤聯合推出的“滿盈寶”業務上線。該業務借助于宜信普澤的基金銷售平臺,為宜信集團旗下P2P客戶提供余額理財工具,實現P2P理財資金與貨幣基金的無縫銜接,幫助客戶進行現金流管理,避免理財資金出現“站崗”空轉的現象。

                  此次華安基金為拍拍貸用戶提供的余額理財服務也是同樣性質,根據華安基金電商部高級總監胡偉介紹,新產品將會把拍拍貸用戶引流到華安旗下一款互聯網貨幣基金產品,“相當于為P2P用戶私人訂制的一款貨基”。

                  專注金融機構小微貸款

                  P2P在發達國家應運而生的商業邏輯是:P2P對銀行的比較優勢在于可以低成本滿足銀行無法服務的貸款需求。這部分需求主要來自個人和小微企業,這一以往被傳統金融機構“遺忘”或“放棄”的角落,被P2P開掘為一座金礦。

                  除了瞄準P2P平臺展開合作的蘇州銀行、長沙銀行之外,自主試水開展P2P業務的銀行也已有五家。從2012年平安集團的陸金所上線至今,已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包商銀行、國開行成立了小企業e家、民生易貸、小馬bank、金開貸等關聯金融機構。

                  銀率網分析師吳靜淼分析,在利率市場化和客戶下沉的大背景下,近兩年來一些銀行正在加緊爭奪小微信貸市場。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包商銀行都是在該領域成長較快的銀行,以P2P“助跑”其小微業務似是其順理成章的一步棋。

                  在吳靜淼看來,銀行系P2P其實更像銀行將小微甚至中小業務資產出表(不計入資產負債表)的一個渠道。在這五個P2P平臺上,小企業e家、民生易貸、金開貸的標的規模較大,融資模式仍采用傳統信貸模式,起投金額較高。陸金所和小馬bank則標的規模較小,起投金額較低。融資模式上,陸金所的一部分項目不提供擔保和抵押,小馬bank所有的項目都無擔保和抵押。但小馬bank客服告知客戶,借款人發生違約情況時,平臺會兌付該本金。P2P的價值核心應當是為風險定價,而非為風險兜底。在這些平臺中,目前可以看到陸金所正開始向“中介”的角色轉換。

                  總體上看,銀行系P2P開始顯現一些分化的端倪。一些銀行系P2P平臺試圖向P2P的核心價值靠攏:定位于撮合借貸交易的中介,以數據和技術發掘更大的市場和進行更精確的風險定價。然而相對于發軔于互聯網的專業P2P企業,目前受制于數據、技術和商業環境的客觀現實,銀行系P2P完成“卡位”草根P2P這一目標的達成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風險大小仍取決于項目本身

                  “P2P的風險控制基于大數定理,特點是客戶數量眾多,且相互獨立,借款金額較小,一般可實現風險對沖,因此P2P可以采用可復制性的自動化信貸風險管理方式?!焙苯洕鷮W院金融學院戴靜博士分析,傳統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是依靠抵押品,線下收集客戶信息來判斷其還款能力與意愿,線下跟蹤借款人的貸后財務信息。由于線下收集信息不可輕易復制,因此出于成本的考慮傾向于服務大客戶。目前除了房貸和信用卡之類的零售業務,尚不能實現自動化風險管理。

                  對于傳統銀行來說,引入網貸平臺技術或將成為化解銀行小微信貸業務短板的出路之一。蘇州銀行董事長王蘭鳳表示,如果能夠將最先進的互聯網信貸審核技術,與傳統銀行的信貸審核方法相結合,不僅能夠使得融資服務覆蓋到更多小微企業,還能夠幫助降低很多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而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說,無論是銀行系P2P還是與銀行‘結盟’的P2P平臺,這些P2P投資是否靠譜,較大程度上仍取決于項目本身以及網貸平臺的風險管理制度,如資金使用制度,是否有擔保等。”戴靜判斷,從整體上看,能與銀行、基金合作的P2P平臺管理相對完善,因為監管更嚴,風險披露較充分,消費者保護制度更為完備。

                  然而專家也提醒投資人,風險永遠存在。從網貸平臺角度看,與銀行基金合作的P2P平臺,相對具有較完善管理體系和較高知名度,因此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P2P的聲譽。但網貸投資風險,較大程度上仍取決于投資項目本身以及網貸自身的風險管理模式。

                  戴靜認為,跨界合作不能簡單評價風險是否升降?!般y行+基金+網貸”加大金融產品多樣性,同樣加大風險多樣性。(記者 王原)

                責編:李宜馨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