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萬人坑”
其實,考公務員是也被現實逼出來的。
此前只知道刻苦學習的王然,在大學寬松的環境里,漸漸“迷失墮落”了。“四年的時間,大部分花在了電腦游戲上。”
大二那年暑假,他有過唯一一次正經八百的實習經歷,去電視臺幫忙做節目策劃。幾個月下來,自覺沒啥收獲,就主動離開了。漸漸地,他發現自己對新聞這行當并不是特別感興趣,“沒有追問精神”,“不太適合干新聞這行”。
大四那年,因為經濟形勢不景氣,就業形勢嚴峻。和很多為找工作發愁的同學一樣,他也做了兩手準備,一邊考研,一邊復習公務員資料。
精力不夠用,這是他第一次國考失敗的主要教訓。
2012年11月份,他第一次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單位是成都市金牛區稅務局。他并沒有選擇老家縣城里的崗位。“當時心氣兒很高,要么留北京,要么去成都市里當公務員。”他解釋,“唉,太理想主義了。”
這個崗位錄取率是300:1,全國各地都有分考點。去中國政法大學考試那天,他帶著高考時候的手表,現場也跟高考似曾相識,人擠人,入考場前都還一個個抱著資料看。
成績出來,慘不忍睹,他已經預料到了:“就當練手長經驗吧。”
2013初,他結束了研究生考試,自我感覺不錯。成績還沒出來,王然打算再去試試北京市公務員考試。他報考的目標是海淀區地稅局。錄取率是120:1,理論上比成都金牛區稅務局算是容易些,可競爭仍然殘酷。
“海關、地稅和國稅,這些單位是典型的萬人坑,因為報考的人太多了。”他說。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跳進了坑里”。那個“稅”字,給他第一印象就是“很有錢”,萬一運氣好呢?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他這次花了不少時間,復習得很細致。
他個人感覺,北京的試卷內容比國考相對簡單些,但題量非常大。拿到卷子他便飛快地寫,遇到不會的就跳過去,就這樣還險些沒做完。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考場里一個女孩還在玩命地涂答題卡。考試期間,王然掃過她一眼,當時女孩可能被某道題難住了,遲遲沒往下寫。
收卷子的時候,監考老師跳了過去,去收她后面的。十幾秒后再回來,就開始強行收答題卡了。“老師,讓我再涂一會兒吧!”她拽著沒松手,眼淚一下流出來,但有大半沒涂完的答題卡還是被奪走了。女孩只能呆呆地坐著抽泣。
也許她準備了很長時間,也許這次機會對她非常重要,王然心里也替她嘆了口氣。
“被一兩道題拖延住犯了大忌。首先要保證把能拿到的分都拿到,拉分的題,你不會,大家可能都不會。”按照他的理解,這份試卷實際也在考察全局觀和應變速度。沒有這兩種能力,就很難應對公務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第一場教室里還坐滿了考生。到了下午申論考試的時候,就出現了三分之一的空座。他分析,很多人因為上午沒考好,就主動放棄了。
他自己也沒那么幸運。最后王然拿了138分,而地稅局的入圍成績線是150多分。
不久,他的考研成績也出來了,距目標人民大學法學院差了2分。
十分鐘后,他便從悲傷中緩過勁兒來。雖然沒進海淀地稅局的面試,但他可以選擇調劑面試其他幾個崗位:西城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西城城管),昌平區工商管理局,以及幾個街道辦事處。
這是畢業前,能抓住的最后機會了。
有勁兒沒處使
王然現在還悔恨不已,自己竟然早上睡過頭,錯過了工商局的面試。
剩下的機會,就是當城管或去街道辦事處。最初,他沒有考慮過這些崗位。母親做過小販,多次被城管態度惡劣地抄過攤兒,他一直對這個職業很抵觸。他的一位學長就在某街道辦事處工作,雖然各種福利挺好,但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在北京僅能夠糊口。
后來,另一位在北京某區當城管的師兄告訴他,北京的城管和外省市不同,是公務員待遇,月薪近5000元。“一個iPhone5啊!”聽罷,王然心動了。
面試那天,一共有40多個人,錄取名額是20個。他穿著西服,心情忐忑,一看見里面坐著的7個考官,更沒底兒了。“別緊張,放松。”一個中年大姐笑容和藹,顯然是唱紅臉的。他沒法不緊張,邊上一個皮膚黝黑,身材魁梧的大哥,一言不發,從始至終目光兇狠地盯著自己。王然特別重視這次機會,本來就緊張。一看這陣勢,嚇得說話都結巴了。
因發揮失常,他沒能當上這個城管。后來他琢磨,可能是因為這一行太特殊了,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所以才會安排一個兇神惡煞的人唱黑臉,以測試高壓下的反應能力。
面試經驗不足,這是個慘痛的教訓。后來,他從各大公務員網站論壇上,學習了一套一套的面試技巧,還特地買了書惡補。
“實際上,面試問題都是有規律的。”他拉開了話匣子,“回答也是有模板的。”
比如,有個面試的問題是:一向口無遮攔的同事小張,向領導舉報你在辦公時間打手機,而你實際上是在接一個緊急公事的電話。向領導解釋了真實情況后,你將如何對待這位說你壞話的小張?
“回答前,一定不能忘了禮儀,得一本正經地先說‘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做自我介紹。”他清了清嗓子,像模像樣地模仿起來,“還得裝出一副深思熟慮的樣子,然后抬起頭—首先,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一定要以大局為重,我會私下里和小張聊一聊,說明情況……最后,我會坦誠地告訴他,這不會影響我們今后的關系,希望能互相幫助,把工作做好。”
與媒體打交道也是個重要類型。發生重大事故,面對前來的記者你該怎么做?
“發生這類事件,首先絕不能隱瞞信息,我會主動提供一些了解到的情況,并希望記者朋友將政府部門的處理進展如實地傳達給公眾……”
他張嘴就來,語調不快不慢,沒有一個地方出現磕巴。
可當大家都按這個模板回答問題,怎么分出個高下?
他微微一笑,“拿分的訣竅,是套話后面的具體處理措施。你說得細節越清晰、可行性越強,得分就越高。”
遺憾的是,那次是王然唯一一次進面試環節。之后的幾次他都沒通過筆試,有勁兒也沒處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