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著眼于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確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從管理體制、工作機制和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3月22日 新華社)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是保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舉。”近日,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著力破除人才發展的各種障礙,力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會營造了大興識才、愛才、用才之風。
慧眼識才。伯樂相馬,關鍵在于精心打造“識人的慧眼”。“興來逸氣如濤涌,千里長江歸海時”,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渠道,喜迎八方才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善于發現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不把那些精于溜須拍馬、長于弄虛作假的人錯當成“千里馬”。要將人才放在實踐中考驗,給予群眾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盡可能減少選人用人上的失察失誤,才不會讓真正的人才“埋沒”,讓會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流失”。
愛才納才。劉玄德三顧茅廬,終于打動諸葛孔明,出山全力輔佐,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美談。愛才納才就要有周公吐哺的謙恭,有三顧茅廬的誠意,有倒履相迎的熱切,以求賢若渴感染人才,以禮賢下士凝聚人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政治可靠,品質過硬,才能出眾,業績突出,大膽使用。要改變“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現象,堅持選賢任能“五湖四海”。學習古人“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氣度,力求“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唯才是舉,任人唯賢。
人盡其才。引進人才,擁有人才,不能束之高閣,而要用好人才、用盡人才。“容”人盡其才,要有容才之量,要有容錯的氣度。容許人才施展才華,干出實績。“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要“助”人盡其才,為其搭建好的舞臺,有利于更好地人盡其才,可以給位子、壓擔子、定任務,達到“在其位、必謀其政”的效果。堅持用人所長,不用人所短,不斷增強人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活力。真正讓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為人才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廣闊的人生舞臺。(江楓)
整合人才資源,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才能用好用活人才,讓人才管理機制更加靈活高效,才能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推動國家和地區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央下發人才改革的意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望。
抓好配套建設,人才方能有所作為,抓好平臺建設,人才方能不斷涌現,抓好激勵機制,人才方能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大膽啟用有才干的人。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人才在國家發展和民族興旺過程中產生的作用不用累述。因為無數史實已經證明:人才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