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3月21日東方網)
“三顧茅廬”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說的是劉備兩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出山,但是諸葛亮就是不見他。劉備沒有灰心,沒有放棄,經過第三次恭恭敬敬的拜訪,得到了曠世奇才諸葛亮,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個故事說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治國安邦的基石,人才是沖鋒陷陣的領軍人物,人才是干事創業的中堅力量。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黨和國家事業中來?!?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大膽啟用有才干的人,把他們放到合適的位置,要能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作用,“知人善任”是對人才最大的尊重,要能觀其短處,還要會用其長處,而不能因其一短而損其二長,要知道自己的下屬都有什么才能,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適,這也是一個領導最大的才能。
中央出臺的24條改革“干貨”充分顯示出深化人才改革的決心和魄力、顯示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略和豪邁、顯示出黨中央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招攬天下英才,凝結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來,共謀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然而,當前人才不適用、不夠用、用不好的問題仍然突出,這就需要我們在挖掘、使用人才的基礎上,還要有意識地培養人才,培養那些追求進步、努力工作、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培養他們有為社會作貢獻的良好愿望和道德品質,又要有為社會作貢獻的真本領和突出業績,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磨練意志、提升能力、增強責任感,逐步實現人才隊伍的健康成長。
在人才的使用上,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黨管人才是黨愛人才,黨興人才,黨聚人才,同時,既要看到人才的長處,激勵其成功,又要理解人才的不足,寬容其失敗,要有容錯心態,本著“任人唯賢,唯才是用”英雄不問出處,只要干事創業的目標一致,就該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一切有志于干一番事業有能力的人,應懂得“良禽擇木而居,”的道理,要抓住機遇,勇于挺立潮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建功立業,抒寫人生輝煌的一筆。(李珂)
整合人才資源,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才能用好用活人才,讓人才管理機制更加靈活高效,才能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推動國家和地區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央下發人才改革的意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望。
抓好配套建設,人才方能有所作為,抓好平臺建設,人才方能不斷涌現,抓好激勵機制,人才方能不斷提升。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人才在國家發展和民族興旺過程中產生的作用不用累述。因為無數史實已經證明:人才就是希望。
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著力破除人才發展的各種障礙,力求聚天下英才用之,在全社會營造識才、愛才、用才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