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我國第一場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也正在緊張有序地準備著。從媒體發布的新聞圖片上可以看到,訓練場上士兵們即便揮灑著汗水,眼神中也無不透露著一股堅毅剛強的力量。
回望歷史,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久治難愈的傷疤,是國人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烽煙四起,生靈涂炭,那一幕幕都是人們不愿提及的苦痛。面對入侵者,飽經磨難的中國人民最終以決然的勇氣,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將入侵勢力驅離國土,捍衛了民族的尊嚴。
觸摸歷史,我們即便悲痛難耐,也須慨然面對。億萬中國人承受過的苦難,若站到歷史的角度去看,已然無法改變,但是作為后來人,“來者猶可追”。依筆者看來,在這段歷史中國人要時時警醒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應牢牢記住的,是團結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寇的勝利經驗。
有人熱衷于問,我們老盯著過去,是不是顯得太沒有氣量?其實不然,銘記歷史,是為了少走彎路,不再犯同樣的錯。勝利日的閱兵,更是為了提醒那些曾遭受侵略和實施侵略的民族,切勿忘了戰爭的殘酷和傷痛,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繁榮與和平。
時至今日,站在國門四望,仍有不少罔顧歷史、胡言亂語的跳梁小丑,公然揣著明白裝糊涂,將狹隘自私的民族劣性暴露無遺;也有不自量力、屢屢挑釁的宵小鼠輩,為了利益頻頻“玩火”,幾欲置國民的安定幸福于不顧。他們其實是真正的“危險品”,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礙。
在勝利日這個特殊的節點舉行大閱兵,是我黨深思熟慮的決策,也是國人對歷史回顧反思的良好契機。此時國人應翻開抗日歷史的大書,對一對自己對歷史的認知是否恰當,應以戰爭中犧牲的英烈為鑒,照一照自己對國家、民族的奉獻是否足夠。國人應清醒認識“有國才有家”的道理,時刻警惕居心可疑的自由主義思潮,自覺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尊嚴。
行進中的隊列軍容整齊、裝備先進,閱兵展現的是中國的國防實力,是維護和平的力量憑借。國人應當挺胸,應當自信,國家正走在一條富有特色、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上;國人應當振奮,應當激昂,一直埋頭發展的中國已經今時不同往日。我們應當以大閱兵為引子,全國各民族人民團結一致,匯聚成一股全新的、不可阻擋的力量,才能推進國家發展向前,保障民族長治久安。(鄧忠林)
抗日影片 五大經典面孔
抗日影片 五大經典面孔
她們最美——閱兵徒步方隊中的女兵們。盡管閱兵的徒步方隊共11個,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這支被稱為最美的女兵方隊了。她們一個個身材出眾,成為人民軍隊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姑娘們就是美,難怪有網友在點評中高喊“我都愛你們!”,直呼加油。
繼太行抗日根據地之后,太岳抗日根據地也開始反攻作戰。
1937年秋,八路軍根據洛川會議精神開展游擊戰爭,配合友軍與日軍正面作戰。太原失守后,八路軍迅速挺進敵后,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游擊戰爭顯示出巨大的威力。
“日本統治下的偽滿洲國就是一個人間地獄,中國人完全失去了自由。東北的老百姓處處受到日本人和漢奸的監視,到處都有日軍的督導官。日本人殺中國人那就是如殺雞一樣,只要稍有不從或者漢奸告密,很快就會被日軍殺害。”賈里回憶。
上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不斷大規模入侵強烈震動了中國社會,抗日救亡運動隨之興起,中原人民也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偉大的民族斗爭中去。
位于河南省沁陽市常平鄉山區的“古羊腸坂”,自古以來就是連接豫晉兩省的重要軍事戰略通道,歷史上這條古道曾發生過40多次有文字記載的重大戰事。
南流寺村是安陽市殷都區治下的一個行政村,抗戰爆發后,該村成為淪陷區的隱形抗日根據地。孫氏族人中,既有自己拉起抗日武裝的草莽英雄,也有投筆從戎的同胞兄弟,更有共赴國難的抗日三父子。他們中有7人戰死,5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們的傳奇故事,在當地口耳相傳。
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座落于革命老區——鞏義市新中鎮柏茂莊園內,紀念館以鞏義三大莊園之一的柏茂莊園1、2號院為館舍,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現有展室50余間。
登封抗日縣政府東白坪村舊址位于鄭州市登封市白坪鄉東白坪村。
密南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鄭州市新密市超化鎮栗林村。
河南地處中原,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在全國抗戰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八年的浴血抗日烽火中,河南軍民前仆后繼,不屈不撓,英勇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粉碎了侵華日軍無數次猖狂進攻,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反抗外敵入侵的壯麗詩篇,為奪取全國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