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邱煒煌:讓“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2013-08-13 07:13 來源:北京日報

                  習近平同志最近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為干部成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落實“好干部”的要求,要積極營造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氛圍,讓“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琢磨人”有哪些表現

                  當前干部隊伍突出存在“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機心態。所謂“琢磨事”,是指把精力用在事業上,想干事、干好事;而“琢磨人”則是把心思用在投機鉆營上,熱衷拉關系、找靠山、搬是非。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做人”比“做事”重要,“琢磨事”司空見慣,形式各異。其具體表現有四。

                  一是琢磨領導,博取信任。《紅樓夢》描寫薛寶釵用心討好賈母,點戲專點“老祖宗”喜愛的熱鬧戲文,挑點心專揀“老祖宗”喜愛的甜爛之食。與此相比,當今一些人在領導面前顯得更為乖巧。有的信奉“做得好不如說得好,說得好不如拍得好”,領導愛聽什么就說什么,努力成為上司的“知音”;有的鞍前馬后、殷勤服務,揣摩領導意圖,掌握領導愛好,讓領導覺得自己“貼心”;有的信誓旦旦,誰有權就聽誰的話,誰得勢就成為誰的人,讓領導感到“靠得住”;有的吹喇叭、抬轎子,炮制“經驗”,打造“典型”,為領導臉上貼金,讓領導覺得“有本事”。

                  二是琢磨同事,謀求公認。因為選拔任用干部注重群眾公認,一些人信奉“做事”不如“做人”,把心思用在疏通關系、籠絡人心上。有的請客送禮、廣交“朋友”,尤其是臨近換屆,通過串門、請吃、許諾、送禮甚至賄選四處拉票;有的進入 “圈子”、尋找“鐵哥”,大到幫派小到“老鄉圈”、“同學圈”、“麻將圈”,都可以成為挑戰公平正義的利益團體,進了“圈子”也就擴大了票源;有的搬弄是非、討好“知音”,通過傳播小道消息、說“悄悄話”套近乎,以求不失選票。

                  三是琢磨對手,掃除障礙。在有些人看來,有時穩住、打壓對手比“推銷”自己重要。有的施以恩惠、拉攏利誘,讓有意見的人“失聲”;一些人心胸狹窄、樹“假想敵”,別人到領導辦公室坐一會,他就疑心是不是打自己的“小報告”;領導會上表揚了誰,誰就將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可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四是琢磨“關系戶”,尋找外力。有些干部抓工作不出彩,然而“琢磨人”卻很在行,善于借助“招呼”、“曲徑通幽”,讓領導糾結于復雜的人事關系。有的請領導的上司打電話,雖然不是“指令性”意見,但你不能不重視;有的讓領導的老同事、老同學、至親、好友上門,即使“招呼”不靠譜,你也不能當耳邊風;有的由一些重要部門的“人物”設宴,哪怕說的是酒話,你也得“看著辦”。

                  如何讓“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如果形成氣候,必然導致投機者得利、老實人吃虧。為此需要對癥下藥、標本兼治,讓“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首先,踐行“好干部”要求,改造主觀世界。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特別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各級干部要做“明白人”,喜歡“琢磨人”的更應該警醒,銘記習近平同志的“好干部”要求,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把青春獻給事業,而不要把精力花在投機鉆營上,以免“聰明反被聰明誤”。

                  其次,規范“一把手”權力,構建制度“籠子”。完善用人選人制度,嚴格提名、推薦、考察、任命程序,體現集體領導、確保公平公正;強化用人監督制度,擴大民主、提高透明度,落實有關部門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建立用人問責制度,實行“誰提名,誰負責”的權責平衡,有效防止“潛規則”。

                  (原標題:讓“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責編:李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