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反“公車腐”缺少了法制和監督兩個輪子

                2013-02-04 10:19 來源:紅網

                  2月3日《人民日報》報道:春節臨近,中央八項規定和有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通知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公車使用浪費依然嚴重。

                  “車輪上的鋪張”,當然沒有官員承認等同腐敗,而事實上假公濟私就是一種典型的腐敗行為。那么,“車輪上的鋪張”,領導干部及其親屬私用占1/3、司機私用占1/3,這兩個1/3,是不是變相侵占公款行為?國家財政撥款來源于納稅人,每一分錢都是納稅人的血汗,變相侵占納稅人奉獻給國家的錢財,到底是鋪張還是腐敗?到底是普通的肥私還是犯罪?

                  反“車輪上的腐敗”缺少了兩個輪子,第一個輪子,“法制軌道”之輪子。公車腐敗從來沒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1994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部長級和省長級干部按一人一輛配備專車;現職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干部,保證工作用車或相對固定用車。網友們反映,不僅如報道中所述科級干部也配備專車,甚至一些實權地區副科級股級官也配備專車,并且實權部門的小官配豪車現象并非稀有,而是常見。一個政府系統連自己的車輪腐敗都管不了,其存在的其他腐敗能夠管得了只有傻子才會相信。

                  中辦國辦聯合下發的專門規定形同虛設,其實誰都希望它只是個“擺設”。風緊了,拿出來糊弄一下老百姓,風過了,仍然高置于文件櫥底層,任你布滿了灰塵,也不會有人去看一眼,這就是一個紅頭文件的命運。連這樣的一個《規定》從上到下都無人去執行,只在兩會期間有委員提提案,只在媒體上瞎吆喝半天,到頭來仍然只是在“摸著輪胎趟渾水”。老百姓管不著,媒體熱一陣,兩會期間吆喝一陣,過后外甥打燈籠——“照舅”,這樣的結果幾乎是一個注定的“游戲式”輪回。

                  《規定》尚且束之高閣,出臺一項《反公車腐敗法》又有多難?其結果同樣令人悲哀。只要“三公”腐敗還在,首當其沖被抵制的可能不是公款吃喝,而是公車腐敗。嘴上的腐敗只令自己滿腹山珍海味,其家人不方便也來赴公款宴,而公車之便呢?所有家人親戚朋友都可沾光,這幾乎就是一輛不花自己一分錢的“全天侯”私車,比招之即來的飛毯還要方便,怎么可能令官員吐出最愛呢?

                  第二個輪子,監督之輪子。香港的公務用車有統一號牌標志,澳門的公車則在車輛前后噴涂了所屬單位名稱。與國際接軌,那就不妨與港澳接接軌,公車統一車型統一涂裝統一顏色,恐怕至少會令公眾知道哪是“官轎”哪是私車。盡管一些事情進入中國會“走樣”,但一旦公權容許公眾監督了,這樣的統一車型就一定是一把“反車腐”利器。

                  近期,英國火車票漲價,而主管票價政策的英國交通部運輸部長西蒙·伯恩斯被指每天乘坐公務車上下班,不坐火車,并且每年為此花費8萬英鎊(約合人民幣80萬元)的公款。在英國民眾的聲討中,這位交通部長如今不得不改坐公共交通。(北青網1月14日)由此看來,“車腐”并非只有中國存在,英國同樣存在,但英國的交通部長可以改坐公共交通,中國的部長、高官能否也改坐公交?(李振忠)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