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放生,不僅可能傷害動物和當地居住者,也可能對生態造成危害。
據報道,十余名北京游客到河北省興隆縣苗耳洞村放生從市場上買到的數千條蛇。但這一做法引起當地人恐慌,全村男勞力均放下農活加入“打蛇行動”。
放生的淵源來自佛教文化的慈悲,也來自這一文化提倡的贖罪,其核心是講求眾生平等,包括人與動物的平等。但這些放生客的放生行為既違背法規,又缺乏專業的指導,實在不可取。
因為是“跨省放生”,按照《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23條規定,放生者應當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科研機構進行科學論證后,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準。
顯然,北京的這十余名放生客放生數千條蛇并沒有遵循有關規定。這樣的放生行為在很多地方屢見不鮮。這種違法行為很容易造成“害生”,體現在幾方面:一是對放生動物的傷害,二是對當地居住者可能造成人身傷害,三是對當地生態可能造成危害。
由于不知道被放生的蛇是否有毒,而且擔心被放生的蛇傷害,當地苗耳洞村能出動的男人已全部上陣打蛇,且已打死了幾百條蛇。這樣一來,原本想放生卻害死了這些蛇,與放生者的愿望背道而馳。
更重要的是,大量放生的動物如屬于引進外來物種,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當地生態和環境的災難。
蛇既是生物鏈較高端的動物,也是對人和其他動物有毒有害的動物。它們如果以放生的形式大量地移居到另一個地方,就會成為強勢物種。因為,制約它們的天敵,不會成比例增加,它們的出現除了破壞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平衡外,還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災害。
保護動物,也要講科學和規矩,不能僅憑沖動和熱情。(張田勘 媒體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