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資料圖
國內哪所大學造就的億萬富豪校友最多?答案分別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近日發布的《2012中國大學杰出校友排行榜》顯示,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清華大學培養和造就84名億萬富豪校友,校友財富合計近3000億,超越北大成為2012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冠軍。
大學,作為育人的搖籃,公共精神、創造品質的發源地,僅僅培養富豪是不夠的,更應該將教育危機感、民族競爭意識、精神承擔,放在第一位,培養更多獨立卓越的優秀人才。因為優秀人才的關鍵點和亮點更在于在技術和行業領域,開疆拓土,自成一家,創新為本。所以,大學更應該努力培養創造性人才,通過教育模式、課堂模式、考試模式的改革等,激活學生的創造性品格,栽培他們獨立不凡、勇于創新的精神追求,成為“創造中國”、“創意中國”的中堅力量。
正因為這樣,世界著名的綜合型大學,多通過互動、自由、探究、質疑、自由討論、學術自治,甚至是家庭式教育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品格,有力推動了社會發展和技術飛躍。大學,也成了當之無愧的技術和創新發展的“智慧基地”。比如“牛津、劍橋大學的導師系統,要求學生必須自己進行立論,展開辯論。美國的模式是一些互動式的討論會,或者采取小班授課的形式,他們會彼此挑戰,而不是輕易接受導師的觀點”。
可看看我們的大學,雖然改革的呼聲很高,這些年的教育模式、考試模式和十幾年前相比,進步不是太大。“60分萬歲”、“分數崇拜”在大學仍有市場,還有教材陳舊、“大師”有限、學生實踐能力弱化等,學生成了“優秀生”,也多是“分數優秀生”。社會適應能力、實踐努力和開拓精神,很有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研究報告稱,和美國的研究型大學相比,我國的985高校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與能力、提供創新性學習方面,表現不佳。“填鴨式教育”在我國高校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數據顯示,在“學業挑戰度”、“主動合作學習水平”和“師生互動”等方面,我國985高校均落后于美國研究型大學,存在較大的差距。搞出驚世駭俗的創造性成就,就更是奢望了。這是教育品質的物化、教育發展方向的偏差,更是人才培養的“市儈化”、 “淺薄化”。在這種混沌的背景下,大學津津樂道于“培養了多少大富豪”,也就見怪不怪了。
社會需要富豪,但更需要創造型人才;需要富翁,更需要獨立公民和精神領袖,富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速成,而創造型人才和獨立公民卻不能速成,借助于大學的厚德氛圍和大師的導引,才能得到循序提升。大學都陷入了“富豪崇拜癥”中,缺乏改革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品質異化、角色錯位、方向偏差,創造性人才從何而來呢?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培養各行各業拔尖的創新人才”的要求,希望有關部門搞一個“大學創造力排行榜”,多引導綜合型大學在精神引領上有所作為,在創造力方向上善于作為,讓更多大學愿意、甘心騰出時間努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品質,這對于大學精神是一種凈化、純潔,對于民族創造力也是一種忠實推動和拯救,利莫大焉!(耿銀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