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快訊 > 正文

                成才道路多元:民眾多角度看高考

                2015年06月08日11:48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網太原6月8日電 今年中國有942萬考生踏入高考考場。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便被賦予一種“改變命運”的色彩。然而,在經歷幾十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競爭后,民眾對待高考的態度變得多樣化。

                  陳先生常年在上海工作,愛人和孩子生活在太原。為了陪孩子高考,每年只回太原兩次的他今年專門向公司請了假。“高考對于孩子來說很關鍵,我應該陪著她一起過。”陳先生說。

                  盡管如此,陳先生并不認為高考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我不想讓她在高考上背負太多壓力,只要努力了,不要糾結結果,享受過程就好。”陳先生說,通過多年在外打拼,他體會到人生的道路很長,高考的成敗并不能決定人的一生。

                  太原人張俊麗常年在非洲工作,這次也是請了假回來陪孩子高考。對比國外,她覺得中國孩子的壓力很大,而她的目標則是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高考只是進入大學學習儲備知識的一個必經過程。不論在哪個階段,還是應該簡單快樂一點。”

                  對比每年在高考考場外等候的家長人數,也可以看出人們心態的變化。在太原五中考場外執勤的張警官告訴記者,往年開考前都有一大群家長圍在校門口,警察忙著維持秩序。今年陪考的家長明顯少了。張警官說:“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家長對待高考的態度。”

                  在中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讓家長們相信高考并非孩子唯一的出路。中國也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動大眾創業,為孩子成才搭建多元立交橋。

                  盡管如此,高考在中國的地位仍然難以撼動。在太原五中的考場外,初一學生趙堃煜和任惠澤顯得比考生還要緊張。“提前感受一下高考的氣氛,我仿佛能想到自己高考時的場景。”任惠澤說,盡管自己才初一,但考試的壓力已經很大,“有種要沖進高考考場的沖動,只要兩天就可以解放了,而我們還要熬很多年。”

                  趙堃煜說,自己正在準備考雅思、托福,以后可能會出國。雖然可以選擇的道路更多了,但高考仍然是主流。

                  “我的爸爸媽媽就是通過高考才走出農村的,可見考試有多重要。”任惠澤說。

                  山西晉中昔陽中學學生李多也說,高考是他們從這個小縣城里走出去的一個平臺。“我們可以通過大學走向更大的城市,然后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

                  比學生更加緊張的是家長。“孩子辛辛苦苦十幾年,如果高考沒考好,這十幾年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太原人郭女士說。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高考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以后的道路。為此,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高考改革,保障高考公平。如備受爭議的高考加分項目今年“大瘦身”,全國性加分項目已按要求全部調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也將從2014年的95個陸續減少到2018年的35個。

                  專家指出,政府一方面應該繼續推進落實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轉變多年來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作為重點;另一方面也應引導學校、家長和學生理性對待高考,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們成功成才的道路更多些。(記者王菲菲)

                文章關鍵詞:高考加分;高考改革;家長;改變命運;招生考試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20余省高考改革方案出爐 多地明確縮減高考加分

                  為了進一步規范和減少高考加分項目,在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24個省份中,大多數省份明確,將嚴格高考加分的相關管理。

                • 20余省高考改革方案出爐

                  大多數省份明確,將嚴格高考加分的相關管理。

                • 核查高考加分

                  2015年高校新生陸續報到。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出《做好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錄取新生入學資格復查和學籍電子注冊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認真開展新生入學資格復查,對新生報到所需錄取通知書、身份證、戶口遷移證、高考加分資格證明等材料與紙質檔案、錄取名冊、電子檔案逐一比對核查。

                • 高考加分歷史盤點

                  還有20天時間,新一屆高三學生將走入考場,參加2015年高考。

                • 高考全國性加分保留5項 河南2015年加分政策正制定

                  昨日上午,教育部再發“重磅”文件,即《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要求大幅度取消地方性體育、藝術、科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加分項目。2015年1月1日后,獲得相關獎項、名次、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原來沒有的加分項目,各省(區、市)不得新增。昨日,河南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陳大琪表示,我省2015年加分政策正在制定中,將盡快向社會公布。

                • 當見義勇為遇到高考加分 究竟該不該加分

                  2014年是高考加分政策調整幅度較大的一年,但一些省份仍將“見義勇為”列為加分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作為涉及千家萬戶利益的高考加分政策,無論是出臺還是實施都必須慎之又慎,公平公正。

                • 遼寧本溪高中體優生高考加分涉案人員被調查

                  新華視點【本溪高中體優生高考加分涉案人員被立案調查】遼寧省委宣傳部7日凌晨5時向新華社記者確認,經遼寧省紀委、監察廳初步調查,本溪高中存在采取虛假手段為部分考生獲取國家二級運動員等級證書等問題。

                • 今年全國78位高考狀元三成是“加分制造”

                  隨著高考成績揭曉,各地高考頭名也紛紛浮出水面,受關注熱度有增無減。自主招生、校長推薦等舉措成為名校“掐尖利器”,近3成新科頭名已被北大、清華等名校提前“預訂”,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今年依舊無人問津。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今年高考加分大瘦身,但仍有約3成頭名皆為“加分制造”。

                • 盤點今年全國78位高考狀元 三成是“加分制造”

                  約3成頭名皆為“加分制造”。

                • 盤點今年全國78位高考狀元 三成是“加分制造”

                  隨著高考成績揭曉,各地高考頭名也紛紛浮出水面,受關注熱度有增無減。自主招生、校長推薦等舉措成為名校“掐尖利器”,近3成新科頭名已被北大、清華等名校提前“預訂”,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今年依舊無人問津。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今年高考加分大瘦身,但仍有約3成頭名皆為“加分制造”。

                • 高考加分全面“瘦身” 嚴打高考加分資格造假

                  6月30日教育部在網站發表《教育部強調嚴厲打擊高考加分資格造假》一文,詳細介紹了加分“瘦身”政策以及成效。

                • 中國近千萬學子今赴高考考場 多地加強安保力度

                  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今起舉行,939萬人報名參加此次高考。為防止高考移民,不少省市在高考報名時實行“戶籍+學籍”雙證制度,還提出了戶籍和學籍的年限要求。

                • 光明網:高考加分項目瘦身契合民意期待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獎勵加20分。31省份高考加分大瘦身,特別是體育、奧賽等傳統高考加分項目紛紛縮減項目及降低分值,契合了民意期待,受到網友歡迎不難理解。

                • 31個省份高考新政出爐

                  今年起,獲奧賽省賽區一等獎的畢業生不再加分投檔。

                • 31省份高考新政出爐 京浙川品德可加20分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獎勵加20分。根據北京市高考加分方案,今年起,獲奧賽省賽區一等獎的畢業生不再加分投檔,調整為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