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抓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的新創造。“四個全面”作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出場形態,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的集中體現,閃耀著唯物史觀、唯物辯證法和科學認識論的思想光輝。
資料圖片
“四個全面”深刻體現了唯物史觀的本質要求
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等規律,是我們黨“哲學的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唯物史觀是“四個全面”的理論基石,“四個全面”是唯物史觀的當代反映。
堅持社會基本矛盾原理,深化了對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的認識。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決定了社會主要矛盾。“四個全面”是依據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針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而提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民群眾對改變發展不平衡性提出的熱烈期盼,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分別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提供動力支持、制度保障和領導力量,四者構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堅持社會有機體原理,深化了我們對社會協調發展問題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堅持把社會結構當作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反對“唯經濟決定論”,認為每個社會中的生產關系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全面”推進,社會經濟、政治、法律、黨的建設等諸多方面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聚焦聚力促進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注重發展要素的耦合性,充分體現了唯物史觀關于社會結構、社會系統的有機體協調發展的思想,深化了我們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堅持人民創造歷史的基本原理,深化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認識。群眾史觀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群眾立場,生動體現了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既順應了人民呼聲,又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紅利,有更多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人民;全面從嚴治黨,根本目的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人民性,真正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辯證的歷史決定論,深化了我們對執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發展是決定性與選擇性的高度統一過程,強調社會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中國共產黨擔負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經過革命、建設、改革的接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領導是“四個全面”之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最根本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審時度勢、科學謀劃、銳意創新,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給新形勢下的中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從“四個全面”到“精準扶貧”中央的大政方針如春風化雨般滋養著祖國的山山水水,這些改革和探索目的只有一個:讓全國人民過上美滿幸福的好生活。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閃耀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光輝。
“四個全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整體戰略布局,是指導黨和國家未來一個時期的重要方針。對于如何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方法論角度理解有以下幾點。
9月1日上午,河南日報《“四個全面”大家談》欄目走進我市,圍繞“傳統農區華麗轉身”這一主題,以訪談形式就傳統農區如何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之路進行深入采訪和挖掘。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在訪談中表示,周口推進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改革為第一動力、法治為第一理念、黨建為第一保障,加快周口崛起、富民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新的戰略思考、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部署。
“四個全面”內涵深
當前,“四個全面”已成為中國最熱門的政治詞匯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常委對“四個全面”是如何闡述的,這些集中闡述透露出了什么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由于發展的不平衡和體制機制的不完善,改革發展成果受惠程度存在不均,由此所引發了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
“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黨員干部的作風實不實,是治黨嚴不嚴的基本標準,是“全面從嚴治黨”能否落到實處的根本保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簡稱“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全面”和具體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現在“四個全面”有了,差的就是各位領導干部必須要做的“具體”。這個“具體”,既是對“四個全面”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對領導干部素質整體素質的檢閱。找準落腳點,才能在群眾中間落穩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使黨和國家事業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今天的中國,“四個全面”正是我們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應時代關切、實現人民福祉、建設現代中國的基本方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穿著“大局思維”和“系統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