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快訊 > 正文

                社科院專家稱漢字還有簡化空間 超七成網友反對

                2015年02月17日15:24  來源:北京晚報

                5034

                  “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空間”,社科院專家的這一言論昨天燃爆網絡。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周溯源近日表示,漢字簡化還是有可能的,有相當一部分漢字很復雜,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都希望進一步簡化漢字,尤其在書寫時往往用草書、行書,草體字實際上就是簡化字。工具都在不斷進化,文字怎么就不能進化?此番表態引起網友熱議,一項相關調查顯示,超七成網友表示反對。

                  【言論要點】

                  漢字簡化是發展方向

                  周溯源給出的理由是,強調“漢字難學難寫”,繼續簡化可以讓“漢字好寫好記”、節省書寫時間,如“假如按平均一天寫500字,每個字平均少寫10筆計算,一人一天則少寫5000筆,平均按每秒寫2筆計算,則可節省2500秒……”周溯源表示,從漢字的工具性的角度來講,決定它宜簡不宜繁,漢字具有多種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屬性。工具就要簡單靈巧,實用好用,不要繁瑣笨重,難學難用。5000多年來,漢字有很大的發展進步,但相對英文來說,易學易記易寫的問題至今沒有完全解決好。本來識兩三千個常用字就夠用的漢字,卻變成了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之一。現在國際社會的“漢語熱”日益升溫,進一步簡化漢字,將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簡化原則:進化、優化、美化

                  如何簡化漢字,周溯源認為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進化,一個是優化,一個是美化。進化,就是筆畫變少,特別是10畫以上的漢字需要進一步簡化。優化,就是使得漢字的結構、意義更為合理,比如,簡化的“從”字就是優化后的,雙人為從,意義更彰顯,結構更合理。美化,就是讓漢字變得更好看、好寫,有美感,構架也合理,例如,簡體“眾”字,望文能生義,富有美感。

                  結構簡單也能表達復雜思想

                  有人說繁體字寫起來好看,有特定的含義。其實,這是相對而言的,字的含義都是約定俗成的。就英文而言,它是拼音文字,由24個字母組成詞匯,結構也很簡單,但是照樣能夠表達出復雜的思想,表現出優美的情感,像莎士比亞的戲劇、雪萊的詩歌,都是用拼音字母寫出來的,能說不美嗎? 綜合光明網 現代快報 新快報

                  網友聲音】

                  記得牢才樂于書寫

                  @oiiL0:為啥我支持簡化?寫作業會減少點時間……

                  @一粒朝露2:簡體字好寫好認,有何不好?

                  @襄陽尚霆:支持漢字進一步簡化,在現代社會,漢字作為工具的比重遠遠大于文化和藝術,工具越簡單越好,繁瑣的文字本身并不能推動社會進步,反而占用大量時間和精力!

                  @張西流:漢字簡化是漢字進化的唯一路徑。要在競爭激烈、工作與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只有漢字越簡化,人們才記得牢,才樂于去書寫。特別是,漢字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實現與網絡文化的融合和對接,把以電腦為紐帶的信息技術,整合到漢字學習的課堂上來。

                  只為方便不該簡化

                  @piggyprince小豬王子:以后全改成拼音得了,最簡化。

                  @字孫玨:太過簡化,會失去漢字原本的韻味和美感,有的也沒了漢字的起源!

                  @北蠻:文字是一種基礎工具,不是藝術品,不能由于個體的偏好或者偏執,就追求簡化或者繁復。而是依據自然規律來,就目前而言,電腦和數據化并無中文簡化的需求,那么中文應該以磐石的狀態存在,不得隨意簡化或者繁復。

                  @張貴峰:在今天,究竟還有多少人需要每天大量手寫漢字,甚至是“平均一天寫500字”?如此前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5.7%的人表示“在生活中有較多手寫機會”,而74.2%表示“手寫機會很少”甚至“幾乎已不用手寫”。再者,即便確需手寫,現實生活中人們又豈會像小學生那樣只能一筆一畫書寫?““每一個漢字都是我們的故鄉”。如果僅僅為了簡單的書寫方便、圖省事,便無節制地“繼續簡化漢字”、任性肢解我們的文字,我們是否還能保留足夠的“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記得住鄉愁”?

                  @段郎說事:漢字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不能過分強調難學就要去簡化!另外,當我們譴責他國爭奪我們的文化遺產的同時,可曾反省過我們自己是怎樣得不珍惜?

                文章關鍵詞:漢字簡化;簡化原則;漢字的起源;簡化漢字;漢語熱 責編:安文靖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社科院專家稱漢字還有簡化空間

                  “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空間”,社科院專家的這一言論昨天燃爆網絡。美化,就是讓漢字變得更好看、好寫,有美感,構架也合理,例如,簡體“眾”字,望文能生義,富有美感。@北蠻:文字是一種基礎工具,不是藝術品,不能由于個體的偏好或者偏執,就追求簡化或者繁復。

                • 姜昆:中國現在頒布的簡體字九成以上秦代就有

                  不過,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10月提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現象有望得到改觀。

                • 馬達加斯加現"漢語熱" 民眾愛上中華文化

                  馬達加斯加最高學府塔那那利佛大學24日啟動“孔子學院日”系列慶祝活動,校長龐雅在開幕式上表示,2014年共有8000名馬達加斯加人在學習漢語。當地民眾近年來學習漢語的熱情不斷高漲,龐雅說,“孔子學院日”有助于馬達加斯加人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的寬容、人本、仁愛及和平思想。

                • 馬達加斯加現“漢語熱” 民眾愛上中華文化

                  馬達加斯加最高學府塔那那利佛大學24日啟動“孔子學院日”系列慶祝活動,校長龐雅在開幕式上表示,2014年共有8000名馬達加斯加人在學習漢語。當地民眾近年來學習漢語的熱情不斷高漲,龐雅說,“孔子學院日”有助于馬達加斯加人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的寬容、人本、仁愛及和平思想。

                • “漢語熱”高溫中文外教“走紅”

                  美國48個州已設立81所孔子學院和299個孔子課堂,是全世界設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最多的國家,有1萬余所大中小學開設有中文課程,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百萬,漢語已成為美國第二大外語。

                • 漢語熱緣由"學漢語是因為機會多"

                  近日,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在河南登封少林寺皈依佛門,拜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為師,賜法名延依。在這之后,李陽更是宣布:我要在全球范圍推廣瘋狂漢語。漢語的全球熱已經是一種現象,那么究竟為何外國人會對號稱“全世界最難”的語言產生興趣呢?我們在上周五河南衛視播出的《漢字英雄》中可以找到答案。

                • 新華網評:鞏固中蒙傳統友誼 鑄造新型睦鄰關系

                  中蒙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4710公里的共同邊界是中國與所有陸地鄰國的共同邊界中最長的。 蒙古國與中國同處東北亞,是中國的重要鄰國之一,中蒙關系正在成為新型睦鄰關系的典范。

                • 俄羅斯友人眼中習近平:平易近人更顯大國領袖風采

                  巴扎諾夫說,正是由于習主席的坦誠率真,他對中國發展和俄中關系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習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該校2013屆畢業生、現對外政策方向研究生葉卡捷琳娜·納爾霍娃向習主席提出了有關中國發展對世界影響的問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我們對新出現漢語詞非常感興趣

                  盡管克里曼表示,他們還需要繼續觀察再決定是否把這兩個詞收入牛津的網絡詞典,他們的關注已經足以說明英國對中國新生事物的興趣。除了從媒體報道中得到信息,克里曼稱他們還同北京大學合作,因此可以掌握中國國內漢語詞匯變化的情況。

                • 人民日報:孔子學院,為世界捧出“中國讀本”

                  孔子學院成立快10周年了。從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立至今,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已在大學建立了465所孔子學院和713個孔子課堂,為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當今世界,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孔子學院的成立,就是塑造中國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 “提筆忘字”不應等閑視之

                  任何一種母語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只是希望這種美麗不要在危機重重的時候才體味得出。實際上,早在2007年5月,教育部就曾提出過“漢語不及格不能畢業”的號召,要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 西班牙學漢語人數破4萬 經貿往來推動漢語熱

                  西班牙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西班牙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人數已經超過7100人,連續3年保持歐洲第一。專家估計,西班牙全國學習漢語的總人數已經突破4萬人。從各項數據看來,西班牙人學習漢語的熱情越來越高。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