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快訊 > 正文

                夢里老家 留住徽韻鄉愁

                2015年01月31日17: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5034

                 

                夢里老家 留住徽韻鄉愁  

                九思堂客人繪制油紙傘。舒劍攝

                 

                夢里老家 留住徽韻鄉愁  

                九思堂客人聽古樂演奏。舒劍攝

                 

                夢里老家 留住徽韻鄉愁  

                篁嶺“曬秋”景色。舒劍攝

                 

                夢里老家 留住徽韻鄉愁  

                篁嶺“曬秋”景色。舒劍攝

                 

                夢里老家 留住徽韻鄉愁 

                 三清山陽光海岸高空棧道雪景。舒劍攝

                  我國古村落分布廣泛,特色鮮明,其價值日益受世人矚目。

                  鄉村旅游火爆,但游客對一些聞名遐邇的古村名鎮的抱怨和失望也越來越多:只見“千鎮一面、千村一面”的建筑,體驗不到本地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個古村古鎮旅游要是火了,原生態的味兒就沒了。”

                  如何走出保護與開發“怪圈”,將鄉村旅游開發與古建和文化保護結合起來?江西婺源的探索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思考。

                  傳統制作保護文化底色

                  傳統文化和技藝不能僅僅停留在景區介紹頁上和解說員的嘴上

                  “在這里不僅居住閑適,還能體驗傳統徽墨古硯制作;小孩對自己手繪的油紙傘愛不釋手,樂得不行;夫人也對這里的徽派建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虛此行!”在婺源清華鎮九思堂,北京游客吳先生一家正和朋友一起,享受鄉村別致生活。

                  除了硯石打磨、手工制墨,跟專家聊徽派建筑等歷史文化項目,九思堂創辦人吳志軒還會根據客人需要安排打麻糍、編手串等傳統鄉土生活活動和摸螺螄、植物拓印等自然山水體驗活動,這是他“本土文化生活度假”理念的直接體現。

                  吳志軒認為,簡單地滿足游客來轉轉看看買點土特產和小商品,吃一頓農家飯,住一晚農家樂的做法,雖簡單易行卻難以持續。游客越來越傾向于體驗和融入式的旅游方式。

                  體驗項目從哪里來?只有從本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中來。但要保護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不容易。“古村居民向往現代生活,但這種追求必然與傳統生活方式相違背。如果村民不能在保持和發展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獲得持續的更高的收益,而僅僅通過行政管理讓村民保持原態,是行不通的。”吳志軒說。

                  婺源虹關村是明清時代徽墨的主要產地之一,有“徽墨名村”的美譽。但虹關徽墨生產從上世紀90年代就逐步消失了。吳志軒所辦的婺源縣尚逸軒度假有限公司在虹關租買老宅,恢復傳統手工徽墨制作。在撬動徽墨產業復興的同時,游客也能參與徽墨制作。“很多客人都是因為這些傳統項目遠道而來。”吳志軒說。

                  這種傳統生產與旅游結合的方式得到了國家文博研究員周榮林的認可,“沒有本地文化的古建筑只是遺址,不能生產的傳統技藝就是表演。”他說,景德鎮古窯遺址古窯復燒以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炎生師傅每天在客人來時用泥拉坯,客人走了用坯和泥。這是表演,長此以往,手藝難免失真。

                  再如,一些景區為吸引眼球,編纂傳說,生造景點。“傳統文化和技藝不能僅僅停留在景區介紹頁上和解說員的嘴上,這樣傳承是打了折扣的,甚至是不真實的。” 周榮林說。

                  祖屋再造保留古建本色

                  旅游資源不是不能開發,但如果不會開發,不如不開發

                  婺源石耳山腳下,曾因“曬秋”聞名的篁嶺已經成為婺源鄉村旅游的熱門景區。在粉墻黛瓦、雕梁畫棟中,20余座古建與村中原始徽派民居交相輝映,古建民居客館“怡心堂”就是其中一座。

                  “怡心堂”在婺源徽派古建筑體系中有獨特資源價值。2012年,“怡心堂”花窗門片被盜,木結構橫梁斷裂、多處腐爛塌陷,當地鎮政府因為重重困難無力實施保護。2013年10月,由篁嶺景區全額出資,將“怡心堂”整體異地搬遷并修繕保護。鎮政府資產權屬不變,篁嶺景區擁有經營使用權。

                  “一磚一瓦不動,將北京的故宮整體搬遷到橫店后還能叫故宮嗎?”有人質疑,中國古代建筑往往因地制宜,環境賦予建筑的意義可能大于建筑本身,離開了原生環境,這些被保護起來的古建是不是只是木乃伊?

                  婺源篁嶺景區董事長吳向陽說,中國建筑確實要講究與環境的融合。篁嶺搬遷的20余座古建沒有離開大徽州,徽派村落的背景沒有改變。搬遷時,必須在篁嶺找到能跟原生環境非常吻合的條件,才會選擇搬遷。“當我們告訴參觀古建的客人這是搬遷過來的,他們大部分都不相信。” 吳向陽說。

                  不光是“怡心堂”,就在前幾年,篁嶺這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徽州村落,曾因房屋倒塌、村莊空心化等問題一度瀕臨衰落和消亡。2009年,婺源縣鄉村文化公司通過置換產權,整體搬遷,讓失修的古宗祠重新矗立,破敗的眾屋再獲新生……

                  旅游資源不是不能開發,但如果不會開發,不如不開發。一些旅游開發者為旅客便捷甚至游客期望大改大造,造成古村落“日新月異”“千鎮一面”。篁嶺如何平衡旅游開發與村落保護的關系?吳向陽說,篁嶺改造主要集中于基礎設施,80%的房屋都是原貌,村莊樣貌肌理基本沒有變化。“盡最大可能保留古村落原貌,而不是對它進行園林化景觀化,是篁嶺成功的秘訣。”

                  對于擁有“古建筑博物館”之稱的婺源而言,還有更多的“怡心堂”需要被保護。很多村落古民居年久失修,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加之利益驅動,許多古民居被 “外賣”至全國各地,屋內能拆的花窗、花坊等木雕構件也被拆賣,剩下的空宅只好任其倒塌重建。

                  位于婺源縣清華鎮的九思堂是鄉村旅游開發保護古建的另一種模式。吳志軒說,“我把房子租下來,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修繕,用來經營徽商文化度假宅院。”

                  用作度假宅院的古屋必須滿足現代人對于舒適度的要求,改造過程中如何保持古屋原有的韻味?吳志軒說,徽州古建工藝大多體現在其公共空間,如樓下的天井、廳堂,而樓上空間價值相對較小,而我們的改造恰恰集中在樓上。對于公共空間,盡量按原貌恢復;對樓上客房,進行隔音、保溫、衛生、采光改造。房屋主人汪興昌對現狀很滿意,“祖屋保住了,我們還有收益,很好!”

                  鄉村旅游進入高鐵時代

                  轉變政府主導的“火車頭模式”為政府、企業、村民合力前行的“動車組模式”

                  如果說古建是鄉村旅游的骨架、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血肉,那么村中原住居民就是靈魂。如何調動村民積極性,分享旅游發展成果,破解開發與保護、門票經濟與村民分成難題?

                  對此,吳向陽認為,關鍵要有長遠眼光,同時抓住產權這一核心問題。例如2009年,由婺源縣鄉村文化公司通過整體搬遷,產權置換,理順篁嶺景區的產權關系,再通過在當地招聘勞務工人、返聘村民成為觀光景點戶和從事保潔、餐飲服務員等途徑,給當地村民帶來經濟收益。

                  1月4日,京福高鐵婺源火車站建成。高鐵開通后,婺源到北京將只需要約5小時時間,婺源將進入高鐵時代,婺源的鄉村旅游在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后也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保護好本土特色文化這條軌道,轉變政府主導的“火車頭模式”為政府、企業、村民合力前行的“動車組模式”,婺源也將會走入鄉村旅游的高鐵時代。

                  三清山(順道游)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境內,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如道教中的玉清、上清、太清而得名。目前,三清山已獲得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等諸多榮譽稱號。

                  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風光稱絕,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經歷了14億年的地質運動,形成了舉世無雙的花崗巖峰林地貌,“奇峰怪石、古樹名花、流泉飛瀑、云海霧濤”并稱自然四絕。

                  世界遺產委員會給予這樣的評價: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

                  三清山不僅有著震撼人心的自然美,同時還是一座經歷了1600多年人文浸潤的道教名山。尤其是按八卦圖布局的三清宮古建筑群,被國務院文物考證專家組評價為“中國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館”。

                  三清山與婺源兩大景區之間相距只有70公里,車程1個小時多一點。三清山與婺源每天都有班車往返。

                文章關鍵詞:三清山;清華鎮;鄉村旅游開發;鄉愁;怡心堂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三清山龍虎山風景區(特惠)2日游

                  三清山因山有三峰,名為玉京、玉華、玉虛,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巔,故名。三清山南北狹長,景區...

                • 三清山、天梁山二日游

                  為了確保旅游順利出行,防止旅途中發生人身意外傷害事故,請旅游者在出行前做一次必要的身體檢查, 如存在...

                • 河南旅游廣播給力婺源、三清山五日游

                  索道上山:南清園景區:(狐鋰啃雞、貍貓待鼠、萬芴朝天、司春女神、巨蟒出山、天狗望月、一線天)游陽光海岸景區、西海岸景區。活動時間:2011年3月24日周四晚出發-28日早5點抵達鄭州首道門票 婺源套票(180元,) 三清山(門票150元) 往返快速索道125元(自理)   

                • 網曝江西三清山數千人滯留山頂挨凍

                  記者喻云亮報道:10月2日晚,有網友爆料數千名游客滯留在三清山上挨凍挨餓,無人救援。3日,大江網記者就此事聯系了三清山景區管理局分管金沙索道的吳親球副局長,吳副 局長表示,當時下山的游客很多,大家都在索道口排起了長龍。

                • 江西三清山纜車遭雷雨天氣停運 4千游客滯留山頂

                  8月18日下午,多名網友發微博表示“三清山纜車遭雷劈停運,數萬游客滯留山頂”,18日下午6點左右,三清山旅游風景名勝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三清山上的索道是運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統,遇到特殊天氣情況會自動停止運行,如果天氣好轉,索道會自動開啟。”

                • 廬山婺源三清山雙臥7日游

                  廬山婺源三清山雙臥7日游

                • 新華社盤點江西旅游陷阱:武功山景區存亂收費

                  春暖花開的旅游旺季已至,每每大家想出去散心賞花,很多人可能會先想到去看看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據了解,龍虎山大道是市區連接國家級五A風景區龍虎山的重要通道,也是附近村民進城的交通要道。

                • 2013年“中國健身名山登山賽”選定三清山

                    由中國登山協會、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健身名山登山賽”選定三清山作為2013年比賽地點,這是三清山第一次承辦全國性的體育賽事。

                • 江西旅游業轉型升級 113家景區將減免門票

                  江西省旅游部門26日派發包含廬山、婺源、三清山、龍虎山、景德鎮古窯在內的113家景區“免票月”大餐,今年12月1日至31日期間,海內外游客憑借身份證件、護照等有效證件游覽指定景區,將享受大幅度的減免門票優惠。

                • 江西省113家景區下月減免門票 直接讓利超14億元

                  江西省旅游部門26日派發包含廬山、婺源、三清山、龍虎山、景德鎮古窯在內的113家景區“免票月”大餐,今年12月1日至31日期間,海內外游客憑借身份證件、護照等有效證件游覽指定景區,將享受大幅度的減免門票優惠。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