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快訊 > 正文

                交匯東西文化 吸引世界目光

                2014年12月17日10: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5034

                  到澳門,大三巴及議事亭前地不可不去。黑白兩色石塊拼出蜿蜒起伏的波浪,街道兩旁是色彩艷麗的南歐風格建筑,行走其間,仿佛置身于大西洋明媚的波濤之中。

                  哪吒廟與大三巴比鄰、媽祖廟與娛樂場共存,小小澳門見證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交融。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澳門,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目光。

                  背靠祖國、合作共贏

                  “澳門的發展離不開CEPA。”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用了大量篇幅介紹CEPA——2003簽署的《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發放“零關稅原產地證書”、提供“澳門服務者證明”、開放內地城市赴澳“個人游”、內地專業資格和技能考試向澳門居民開放……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促進了澳門與內地的經濟融合,推動澳門經濟朝多元化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CEPA還在不斷發展完善,簽署更多更實際的補充協議。” 張祖榮說,今年1月1日,《CEPA補充協議十》正式實施,在會展、旅游、銀行、運輸等28個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經營范圍和地域限制等,內地對澳門服務貿易累計開放措施已達383項。

                  從澳門半島經西灣大橋往氹仔行駛,一灣淺淺海水分割出兩個不同世界:東邊,豪華酒店鱗次櫛比;西邊,建筑工地熱火朝天。“西邊就是橫琴,澳門未來的希望所在。”隨行的澳門官員向記者介紹,激動、欣喜溢于言表。

                  地域狹小、土地供應不足是制約澳門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2011年3月,廣東與澳門簽署了《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橫琴共同籌劃面積約5平方公里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區”,重點發展中醫藥、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等產業。首個啟動的項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從2013年7月開始招商以來,共收到超過120個投資意向查詢、58份投資意向計劃。

                  發揮優勢、做好平臺

                  “十二五”規劃中首次加入了港澳專章,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這也為澳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定位、新的機遇。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澳門未來的發展必定要與國家‘十二五’規劃緊密配合,以促進澳門產業的多元發展。”

                  由于歷史原因,澳門與葡萄牙、巴西等葡語國家擁有廣泛、密切的聯系,而且法律和行政架構也較類似,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中介和橋梁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03年,首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成功舉行,中國與7個葡語國家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澳門貿促局則與內地及葡語國家簽署了《貿易促進機構/商會合作協議書》,商定每年在不同的葡語國家輪流舉辦經貿合作論壇。

                  從2005年到2014年的10年間,共有來自中國內地、澳門與葡語國家的企業超過3800人次參會,進行了超過3100項的商務洽談,促成43個項目最終簽署。2013年,“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發展基金”宣告成立,總規模達10億美元,首期規模達1.25億美元。基金將專注于包括澳門在內的中國和葡語國家企業的投融資需求。

                  在2013年中葡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宣布將支持澳門建立“中葡雙語人才、企業合作與交流互動信息共享平臺”“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和“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并推出未來三年與葡語國家合作的8項新舉措。這為澳門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論壇成立以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借助澳門這座橋梁,取得了跨越式增長。” 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副秘書長、輔助辦公室主任姍桃絲說。

                  心手相連、共創明天

                  “澳門不光有刺激的賭場,還有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甫一見面,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就急著為澳門“辯解”。

                  “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遺產,是東西方建筑藝術的綜合體現”,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申遺成功,與中央政府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吳衛鳴感慨地說。回歸15年來,澳門的對外交往與合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給予澳門居民免簽或落地簽待遇的國家和地區由3個增加到112個,澳門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由23個增至39個,加入的國際組織由50個增加到了110多個……“特區在參加國際活動、促進國際交往、擴大國際視野及享有國際地位等各方面,都進入了一個歷史新時期。”崔世安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民以食為天。“以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為例,2000年澳門從內地進口的數量約為3.5萬噸,到2013年,已經增長到了8.5萬噸。”澳門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黃有力說。

                  而在供水方面,澳門超過95%的原水主要依靠內地供應。“內地不僅對珠江流域實施水量調度,而且建設了竹銀水源系統工程,全面提高了珠澳兩地的供水系統供水保證率、供水水質等。”澳門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說,未來內地還將建設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為澳門供水安全提供長期保障。

                  回歸15年,澳門與內地關系越來越緊密,進一步走向互助共贏:內地在解決澳門食品、飲水,甚至土地問題上做出最大努力,澳門也在汶川、玉樹地震等危難時刻施以最大善意。

                  還記得《七子之歌》中那句深情的表白嗎?“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如今,澳門與內地的靈魂已經融合在一起,為實現共同的中國夢而努力。

                文章關鍵詞: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藤峽水利樞紐;文化創意;世界旅游;東西文化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開城歷史地區列入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3日在柬埔寨金邊和平宮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決定將朝鮮申請的開城歷史古跡地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據韓國媒體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3日在柬埔寨金邊和平宮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決定將朝鮮申請的開城歷史古跡地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日本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據共同社報道,正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22日正式決定,將日本政府推薦的富士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于2013年4月建議將富士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尼泊爾世界文化遺產佛祖誕生地藍毗尼保存完好

                  新華社記者27日在探訪世界文化遺產、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藍毗尼時發現,藍毗尼在此次強震中保存完好。記者在進入尼泊爾后,首先來到尼泊爾小鎮藍毗尼,發現此地一切正常,商店、餐館、加油站都在營業,只有夜晚時有少數人露宿戶外。

                • 巴塞羅那圣家堂的故事

                  巴塞羅那圣家堂神圣家族宗座圣殿是西班牙巴塞羅那一座天主教教堂,簡稱圣家族大教堂或圣家堂。該教堂

                • 武當山回應人均453平米辦公樓:30多家單位共用

                  十堰武當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根據武當旅游產業發展需要,按照旅游服務需求,建設武當旅游服務中心,提供旅游服務,包括旅游咨詢、信息服務、電子票務、旅游投訴、旅游應急處理等相關服務。目前,除十堰武當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外,還有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管委會、武當山天乙公司及相關旅游服務單位共30多家單位共同在旅游服務中心辦公。

                • 讓人目瞪口呆的長城

                  萬里長城是一部凝固的歷史史詩,閱盡滄桑,連接古今,凝結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艱苦勤奮、堅韌剛毅

                • 敘利亞世界遺產因戰亂全部列入瀕危名錄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20日宣布,將敘利亞的總共6處世界遺產全部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此舉旨在引起國際社會對因敘國內局勢動蕩而面臨險境的敘世界遺產的關注。這6處新增瀕危世界遺產分別是大馬士革古城、巴爾米拉古城遺址、布斯拉古城、阿勒頗古城、克拉克騎士城堡和薩利赫丁堡,以及敘利亞北部古村落群。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