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4日報道,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公布,在沖繩本島西北海域的海底,發現了由銅、鉛、金、銀沉淀形成的海底熱水礦床的地形。這一發現有可能成為日本開采珍稀礦物資源的契機而備受期待。
據稱,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在調查沖繩周邊海域時,在距沖繩本島西北150公里的海底發現了大面積的海底熱水礦床的地形。
海底熱水礦床呈圓錐形,是由地中深處的海水因巖漿等變熱后噴至海底時,累積在噴口處的銅、鉛、鋅、金、銀等沉淀形成的。
此次發現的海底熱水礦床地由20多個圓錐形地形組成,最大地形的直徑達100米,高30米。此次發現有可能為開采國有礦物資源奠定基礎。不過,如何從所發現的海底熱水礦床中開采金屬資源等技術性問題和成本問題還有待解決,今后,日本政府和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將進一步推進相關研究。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5日報道,日本石油天然氣及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4日發布消息稱,在沖繩主島海域的海底發現了金屬堆積形成的海底熱液礦床。據介紹,此次發現的礦床位于沖繩主島西北約150公里的伊平屋小海嶺,屬于日本專屬經濟區。
據新華社電,俄羅斯能源巨頭En+集團11日宣布,該集團與中國神華集團合資成立的Razrez Ugol公司近日出價2.47億盧布(約合4500萬元人民幣),成功拍得靠近中國邊境的外貝加爾邊疆區扎舒蘭礦床的煤炭開采許可。En+集團表示,中俄合資公司將在扎舒蘭礦床建設露天礦場,預計年產能為600萬噸,產出煤炭將供當地使用和出口中國。
1月5日,記者從省國土廳獲悉,為了客觀公正公平地開展地質找礦成果獎評獎工作,日前省國土廳公布了《陜西省地質找礦成果獎評獎細則》,對今后在地質找礦和地質勘查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最高可獲獎勵500萬元。
日本研究人員19日宣布,他們在印度洋東部的海底發現了含有高濃度稀土的海底泥。研究人員認為,中央海嶺噴出的氧化鐵等物質會吸收海水中的稀土而堆積在附近,此次發現的稀土就是由于印度洋中央海嶺的活動而形成的。
昨天,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河南首次在南陽市西峽縣太平鎮發現稀土礦,資源量10余萬噸。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初步查明,該礦床有3條含稀土礦帶分布,屬輕稀土礦,以鈰、鑭、釹輕稀土元素為主。
河南首次在南陽市西峽縣太平鎮發現稀土礦,資源量10余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