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快訊 > 正文

                4省份“打白條”近1.2億元 超35億征地款存問題

                2014-10-07 14:10 來源:法制晚報

                  30省份查出“打白條”、耍賴賬問題16204個 同時發現未及時足額發放征地拆遷款逾35億元

                  “十一”長假進入尾聲,截至目前,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已基本結束,各地均曬出了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整改成績單。在各地成績單中,均列出了“關于整治拖欠群眾錢款、克扣群眾財物”的內容。

                  《法制晚報》記者經過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有30省份公布查處情況,涉及對群眾欠賬不付、欠款不還、“打白條”、耍賴賬的問題共16204個,查處22065人。同時還發現不按標準及時足額發放征地拆遷補償款、侵占挪用補助資金的問題7682個,處理4610人,涉及金額超過35億元。

                  多年來一些基層政府和組織管理相對混亂,基層干部亂吃亂喝、到處拖欠群眾錢款的現象并不少見。對于此類問題,不應局限于“還清了事”,而要對其中涉及的腐敗問題嚴厲問責,加大懲戒力度,以儆效尤。

                  專項治理查處2萬多人

                  最近,不斷曝光“打白條”、耍賴賬的現象。9月,河南省新鄉市東方賓館掛起條幅,老板向古固寨鎮政府討要吃喝欠賬;6月,北京延慶一鄉村飯館老板馬先生拿著白條,將延慶一村委會告上法庭;安徽三義鎮政府公款吃喝欠債20余萬元17年未還……

                  今年1月20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就明確提出,對拖欠群眾錢款、克扣群眾財物、侵占群眾利益的問題要開展專項治理,屬實的都要立即加以解決。

                  6月12日,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化“四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的通知》,明確要求對拖欠群眾錢款問題進行專項整治。通知稱,要嚴肅整治拖欠群眾錢款、克扣群眾財物問題,著力解決黨政機關、干部對群眾欠賬不付、欠款不還,“打白條”、耍賴賬等問題。

                  30省份共查處對群眾欠賬不付、欠款不還、“打白條”、耍賴賬的問題16204個,查處22065人。

                  拖欠群眾錢款被查人數最多的是山東,查處相關問題733個,處分5140人。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今年7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年來,山東省建筑農民工因拖欠工資投訴案件呈上升趨勢。

                  排在山東之后的是福建和重慶。福建發現相關問題645個,2590人被查。重慶發現問題666個、處理黨員干部2481人。青海、天津發現相關問題較少。青海僅發現問題1起,查處5人。天津發現問題2個,涉及3人。

                  4省份“打白條”近1.2億元

                  雖然各地公布了對群眾欠賬不付、欠款不還、“打白條”、耍賴賬的問題數量和被查人數,但對于拖欠金額多未提及,僅有廣東、西藏、上海、貴州4省份在專項整治情況報告中明確提出。

                  從公開涉案數據的4省份來看,拖欠群眾錢款的數額都比較大,全部超過百萬,其中上海和貴州更是超過千萬。

                  4省份具體情況為:西藏發現問題98起,查處410人,涉及金額668.66萬元;廣東發現問題24個,涉及11人,金額479.2萬元;上海發現問題475個,涉及13535人,追回金額8148.34萬元;貴州發現問題30件,處理干部16人,涉及金額2548萬元。

                  因政府拖欠群眾巨額錢款而造成的悲劇時有發生。

                  據新華社報道,3月27日,承建安徽蕭縣市政工程的包工頭楊永,因被政府一直拖欠數千萬元建設款,要債無果又不堪債務重負,絕望之下吞藥自殺。據楊永統計,現有4個已完工的市政項目仍被政府拖欠建設款,欠債總額超過5000萬元。而政府稱他們統計的數額與楊永統計的有出入,但承認有幾千萬元欠款。

                  甘肅省和政縣26個部門過去14年間拖欠一家飯店70萬元,今年5月,該飯店通過網絡曝光的辦法討債;湖北省陽新縣三溪鎮金三湖賓館5年間被10多個政府單位“打白條”吃垮,累計遭欠餐費40多萬元,8月,賓館被迫求助媒體“討債”。

                  去年11月,廣東省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通報,湛江市各級黨政機關有764件負債案件未執行到位,累積欠債超過18.5億元,最長的已經欠了20多年。新華社報道稱,有些債權單位已經解散,有的債權人從黑發等到了白頭。

                責編:王文靜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