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13小時闖出重冰區 不斷突圍碾碎堅冰

                2014-01-08 08:00 來源:環球時報

                  可能繼續幫助俄羅斯船

                  在“雪龍”號傳來好消息時,被困的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也迎來好運氣。

                  俄羅斯“消息”網7日發表題為“‘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自由了”的文章稱,7日俄科考船脫離了冰區,獲得了自由。俄羅斯遠東水文氣象研究所所長沃爾科夫表示,解救它的不是破冰船,而是天氣。由于風向改變吹散了冰層,讓冰層出現了寬寬的裂縫。船長讓船沿著冰縫前進,最終擺脫冰層。

                  俄塔社7日報道稱,隨著當地天氣好轉,俄羅斯科考船船長基謝列夫表示,他們開始獨立采取脫離冰區的自救行動。他說:“風向終于發生變化,刮起了西風。冰層開始出現裂縫。我們正在利用這些裂縫,慢慢地向北移動。我們正在緩慢前進,已經推進20海里。但現在推進仍十分困難。大霧彌漫,視線不超過500米。但冰層正在化為小塊,并開始裂開。而中國的‘雪龍’號已經走出困境。我們現在位于它的北部,它可能會追上我們,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幫助脫險。如果無法到一起的話,我們就獨自行動。”

                  俄羅斯“生活”網站7日報道稱,俄羅斯水文氣象中心主任瓦拉金7日表示,目前俄科考船正在以7節的速度向前推進。從科考船上獲得的消息,擺脫困境的中國“雪龍”號再次準備趕過來幫助。在科考船擺脫困境后,很難說何時回到俄羅斯,必須等到進入清水區后才能最終決定。

                  澳大利亞和俄羅斯氣象部門預測,在最近的一晝夜如果目前的風向不改變的話,8日早上俄科考船就能夠進入清水區。嚴格說來,俄羅斯科考船還不算是完全脫困,但突圍被認為是早晚的事情。目前除了“雪龍”號可能提供的幫助之外,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也正趕往該水域。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稱,“北極星”號破冰船也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非核動力破冰船,它正朝南極駛去為被困船只帶來它們最缺乏的“能量”。“北極星”號破冰船可提供7.5萬馬力的動力,是俄羅斯船的25倍, “雪龍”號的5.5倍。美國海岸警衛隊太平洋地區司令保羅·祖昆福特將軍表示,美國最優先考慮的是海上的生命安全,隨時準備義無反顧地為被困于全球最惡劣環境的船只提供支援。

                  德國《明鏡》周刊說,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三個世界大國的破冰船聚會南極。拯救大戲突出了三個世界大國的相互配合和互救互助。

                  中國南極活動有利于所有參與者

                  日本《產經新聞》7日稱,俄科考船救援一事顯示出,現在前往南極的船只除搭載科考人員外,還搭載了大量觀光者。這幾年,除了南極之外,北冰洋海冰融化使得那里的海洋觀光科考活動頻率增加,但因此也增加了事故甚至海難幾率。一些人呼吁說,極地的海洋不是能夠隨意進出的游樂場,所謂的“紀念遠征”和獵奇性質的觀光最好少組織,在極地海洋行駛的船舶應當得到更好的管理。

                  “中國‘雪龍’號實施的救援近日占據各大媒體的頭條,各國媒體對中國在南極活動的報道相較幾個月前更中立了。”美國《阿拉斯加派遣報》稱,當“雪龍”號去年11月開啟科考之旅時,英國《衛報》的標題為“中國盯上南極資源”,并稱專家對中國在資源豐富南極大陸的野心表示關注。但中國展開救援的事實表明,亞洲國家對極地地區活動的參與可以有利于該地區的所有參與者。隨著更多破冰船和乘務人員參與研究和搜救的訓練,至少兩極地區對所有參與者而言將更安全。

                  德國財經網稱,與航天項目一樣,世界經濟大國中國為南極科考每年也耗資數千萬歐元。僅在2013年,中國為南極科考投入4200萬歐元。“雪龍”號在南極的行動,證明中國已經加入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南極科考大國的行列。未來,依靠中國的經濟實力,中國在南極和北極的活動會更加頻繁。(記者 李景衛 孫微 盧昊 青木 劉暢 柳玉鵬)

                責編:王文靜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